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安徽日报|以全面对标破壁垒促协同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5-25 08:14:06 责编: 武静

■ 胡 旭

习近平总书记在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要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让要素在更大范围畅通流动,有利于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实现更合理分工,凝聚更强大的合力,促进高质量发展。

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是推动长三角区域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要求和必要路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以来,一市三省分别以地方立法形式支持和保障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以立法协同引领政策协同,对创新区域一体化发展路径进行了创造性探索。特别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作为制度创新“试验田”,在一体化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商事制度改革、公共服务标准对接等方面进行了诸多具有突破性的“微创新”,顺应了长三角区域广大群众的共同期待,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与认同,彰显了长三角区域以务实行动、专业化操作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担当和作为。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承担着探索区域一体化发展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为全国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示范的重大使命。这种一体化制度体系的建构与探索,固然需要省市之间协同联动,但根本的制度创新动力仍在于相关省份立足各自省情,针对各自短板,坚持问题导向和需求导向,对标区域内制度创新的高线甚至是放眼全国全球最先进标准,“缺什么补什么”,把改革作为重要方法论,把“别人能做到的一定要做到”作为各项具体而微的制度创新的重要衡量标准和行动目标,才能最广泛凝聚改革共识,探索行之有效的一体化路径模式。

打破行政壁垒,关键“一着棋”在于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理顺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让有为政府之“为”更多体现在推动有效市场的培育与形成上。改革开放以来,长三角区域一直在市场化改革上走在全国前列,从“鸡毛换糖”到线上线下“买全球卖全球”、从乡镇企业星罗棋布到打造全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市场主体规模实力持续壮大、迭代升级,始终是推动长三角先发省份经济实力和增长速度领先全国的“源动力”。市场主体具有足够的活力和自发的动力打破行政区域隔阂,加快区域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沪苏浙一直是我省省外投资的主要来源地,部分省际毗邻地区加快发展成为一体化“桥头堡”,充分表明打破行政壁垒最根本的内驱力在于市场主体的拓展和市场化进程的深化。政府不仅要坚持把市场能有效调节的交给市场,对于那些市场力量存在薄弱环节的领域,也应该以培育和引导市场力量加快成长为主要改革目标,而不能动辄以行政力量来取而代之。

产业链的嵌入与融合,更显示出市场化是驱动区域一体化的主要动力机制。长三角区域是国内半导体产业起步较早、集聚程度高、产业链较为完整的区域,不仅国内最重要的半导体领军企业加快突破和成长,更带动产业链条上下游配套关键设备、关键材料在各省市之间协同布局,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加快我省半导体产业突破和成长。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引领下,全面对标沪苏浙,以市场化改革来破清障、全面清理各种准入壁垒和限制,让市场主体活力充分涌流,就能在一体化发展中持续集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提高政策协同,是全面对标学习沪苏浙、深度激发一体化发展红利的主攻方向。我省坚持推进体制机制与沪苏浙等高对接,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着力释放一体化发展红利,激发更大发展活力。随着发展要素等刚性约束不断增强,如何及时有效破解市场主体面临的难点堵点痛点,让更多高质量项目和发展成果加快落地,需要以解决问题的务实行动和担当精神,以专业化的实战能力和高效服务,深入研究政策,集成运用政策,把政策“吃干榨尽”,让各项政策一起为市场主体助力,坚决避免动辄以所谓不合政策为由给不愿作为不主动作为找借口,给发展“设障添堵”。对标沪苏浙提出的“店小二”服务意识,真正把各类市场主体作为发展“合伙人”,让各级政府职能部门主动与企业形成合力推动发展事项落实。哪个领域存在堵点,就由对应主管部门负责清障,以专业高效服务成全企业家的创新创意创造。对标沪苏浙审批制度改革最新探索,把在审批时限、流程、方式等方面的对标对接作为政策协同的关键部署,真正把刀刃向内、壮士断腕的要求落实到让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切实感知到的具体事项上。健全各类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的制度机制,遵循市场逻辑谋事成事,让各项政策精准滴灌到企业最渴望之处,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程中持续迸发更大发展生机和活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