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在规则之下开垦暖心的土壤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06 15:36:08 责编: 武静

最近,在沈阳桃仙国际机场发生一起暖心事件。从沈阳飞往上海的CZ6507航班准备起飞时,突然接到指令中断起飞,需返回航站楼接一名乘客。这名特殊的乘客匆忙赶往上海是为了捐献造血干细胞,挽救一名急性白血病患儿的生命。经过交警、公安、机场、航空公司等部门特事特办、一路“绿灯”,救人者最终破例登机。

按照相关规定,高铁和飞机为了保证车次、航班准点出发与到达,都是“过时不候”,之前有乘客因“高铁扒门”受到舆论谴责和行政处罚。但是,此次为挽救生命,飞机掉头折返,不仅没有给这位乘客带来舆论压力,反而得到其他乘客的充分理解。究其原因,众人接力上演“生死大营救”,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生命至上,让人充分感受到规则之外的人情味。更何况,在空管局的调配下,该航班比计划时间提前20分钟到达目的地,并没有耽误其他乘客的时间。既挽救个体生命又顾全他人利益,人们为航空公司的果断决定及相关部门的联动协调点赞。

有人觉得,规则是规范公民行为、维护社会公共秩序的强有力手段,“规则至上”是破解“人情社会”弊端的最有效办法。但是,破解“人情社会”弊端不等于不顾现实情况、不讲人情味。正常情况下,规则应该得到有力执行,但遇到特殊情况,具体执行规则既要有力度、也有要温度。如果死板僵硬地遵守规则,完全不顾特殊需要,规则就会异化成冰冷的工具。去年,湖北一位94岁的老奶奶被儿孙抬到银行进行人脸识别,银行遭到舆论批评,就因为办事过程机械化、教条化,漠视老人行动不便的现实。如果银行从人性角度出发,提高服务意识,适当变通规则,不仅为客户带来方便,也能树立更好口碑。

当规则与紧急情况或特殊情况发生冲突时,是选择“坚守”还是“破例”,需要明白规则制定的目的是什么。虽然规则面前人人平等,不能因贫富、职业而挪开准绳,但在生命至上的原则之下,规则皆可因时因地而宜。航班作出掉头折返的决定,及时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这种选择并非是对规则的破坏,反而彰显生命至上的温情,体现企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再者,制定规则的目的是为人服务,当意外发生且情理诉求合乎实际时,规则应适当变通,亮起“绿灯”。规则充满人性,人们也会对规则肃然起敬,这或许更符合规则制定的初衷。

当然,规则有人情味,人情也不应绑架规则,公众对规则抱有敬畏之心是规则与人情和谐共融的前提。随着法治建设不断加强,规则体系日趋成熟,如何培养出与之匹配的规则意识仍是一个重要课题。“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规则即是底线,它可以“礼让”人情,但绝不能被私情凌驾其上。同时,制定和执行规则时,多一些人性关怀,在规则之下开垦暖心生长的土壤,用理解架起规则与人情沟通的桥梁。

■ 徐 海

    相关新闻
创新录取通知书,以匠心引领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