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以公共服务助力家长“自我升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13 10:59:25 责编:

日前,浙江省教育厅在回复一位省人大代表关于推广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做法的建议时表示,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在浙江数字家长学校试行家长学习积分制,待时机成熟在全省推广。此举意味着“教孩子前先教家长”将在该省成为常态。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对孩子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实中,不乏言传身教、引导有方的家长,但有的家长因为工作忙忽视了对孩子的亲情陪伴与心理抚慰;有的家长“一心为孩子好”,却在沟通交流中简单粗暴,不能循循善诱、说理疏导;有的习惯于溺爱包办,强行替孩子做主;甚至有的家长缺乏责任心和安全意识,导致不良后果。凡此种种,牵动人心,引发“为人父母需不需要持证”“家庭教育要不要入法”等热议。

孩子成长不仅是家庭私事,关乎社会发展和民族未来。近年来,不少地方尝试将“如何做合格父母”纳入公共服务范畴。杭州市上城区“星级家长执照”项目开设网络课程,依据家长学习积分颁发不同等级的“家长执照”。成都市成华区推出“4C家长”培训制度,对合格家长的基本标准、能力评估等进行量化。浙江省湖州市组织专家编写《家庭教育指导手册》,宣传正确的家庭教育理念和科学的教育方法。应该指出,“家长执照”也好,“4C家长”也好,初衷绝不是对为人父母的权利有所限定,或者加重家长负担,而是以积极举措帮助家长提升家教素养、履行好监护责任。从这个角度说,这些地方的探索与尝试值得肯定。

公共服务介入家庭教育,提供的只是理论的知识、共通的原则、基本的底线,效果如何因人而异。因为教育从来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对孩子、对家长都是如此。家长自身的家庭背景、受教育程度不同,对养育孩子的领悟、反思、行动能力也有所不同,指望上几节网课、刷些积分就能让“熊爸妈”变成好爸妈,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现实中,掌握了一大堆育儿理论,却在面对孩子时仍用老一套做法的大有人在。再者,孩子之间也有很大的个性差异,从来就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教育方法,照搬别人的成功经验不一定适合自己。前段时间,北大教授丁延庆在网上吐槽“各种方法都用了,但竟然教不会女儿”“我教女儿逆天改命,她却教我学会认命”。这位北大教授自身的水平不可谓不高,教育孩子也是用心良苦,却不得不承认人的天赋差异、资质有别。可见,家庭教育没有“一用就灵”的妙招,“一证在手”绝非“一用见效”。

公共服务介入家庭教育,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承认有限的一面。积极的一面在于,它戳中了教育的痛点,契合了家长的需求,适应了社会发展对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需要,体现了政府对提高全社会教育水平的诚意与努力;有限的一面在于,家庭教育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问,仅靠掌握理论知识很难真正解决问题。对这项创新举措,不妨给予其探索发展的空间,不必因其有限的一面而否定其价值。与其说颁发一张“家长执照”就能“包治百病”,不如说它只是一剂家庭教育的“方法论”;与其说各种培训能够培养合格父母,不如说是以公共服务推动家长“自我升级”。家庭教育是一个耳濡目染、日积月累的过程,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理论如何应用于实际、如何针对孩子对症下药、如何讲究方式方法,还需要家长认真思考、积极行动。

现在的年轻父母普遍受过更好的教育,也更加重视对下一代的教育。网络教育的发展,为家长提升知识和技能水平提供了多种平台。政府致力于打造生育友好型社会,为孩子成长营造更健康、更友好的环境。这些有利条件都会促使年轻父母发挥主观能动性,用好信息化资源,提升自身教育素养。为人父母更专业、家庭教育更智慧,孩子和国家的未来更可期。

■ 刘 振


    相关新闻
优化简历更要“优化”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