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着力打造经济社会发展 全面绿色转型区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8-17 15:14:23 责编:

2020年8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马鞍山市考察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和生态环境保护修复、长江十年禁渔等工作落实情况时强调,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不是矛盾对立的关系,而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把生态保护好,把生态优势发挥出来,才能实现高质量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从实践到认识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时叮嘱要把好山好水保护好。2020年考察时,又对我们提出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新要求。作为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重要节点省份,安徽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定扛起“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政治责任,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区。

近年来,我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两带三区一园”建设扎实推进,长江、淮河、江淮运河、新安江四大生态廊道启动建设,“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持续深化,林长制、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等重大改革成效明显,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十三五”生态环境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但也要看到,生态环境修复和改善需要付出长期艰苦努力,必须坚持不懈。“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进入以降碳为重点战略方向、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改善由量变到质变的关键时期,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坚持从“制”上突破,以制度筑牢“绿色屏障”。生态环境保护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大多与体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法治不严密、执行不到位、惩处不得力等问题相关,必须实行最严格制度、最严密法治,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可靠保障。着力构建适合安徽省情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空间规划体系、资源公平交易、有偿使用和全面节约、生态环境治理体系、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等制度,进一步夯实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强化制度的硬约束作用,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机制改革,用系统完善的制度筑牢“绿色屏障”。

着力从“转”上入手,以转型推动“绿色惠民”。处理好“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关系,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原则。良好的生态本身就蕴含着无穷的价值,通过技术创新、结构优化、思路转变,生态与经济能够平衡,保护和发展能够双赢。让产业变“绿”,让“绿”变产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关键所在。按照“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采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坚决淘汰落后产能和污染企业,推进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把“生态+”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全领域,构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和创新链,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推进产业转型升级“进园区”,促进企业集聚、园区优化,加速产业高端化发展、绿色化改造、数字化转型,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含绿量”。引导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共同参与,让人民群众从绿色生产方式中获得更多实际利益,使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成为行动自觉。

努力从“同”上推进,以协同汇聚“绿色合力”。空气流动性强,大气污染治理靠一个地方单打独斗不行,要区域联动、协同作战、形成合力。大江大河跨省贯通,下游治理,上游污染也不行。地缘相近、水气相连,长三角生态环境治理必须同下“一盘棋”,着力强化高效协同,完善一体化体制机制,加强共保联治。把保护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突出位置,狠抓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改,从源头减少入江排污量,防范生态环境风险。深化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皖浙共建新安江—千岛湖生态补偿试验区,推动单一水资源补偿向市场化、多元化补偿拓展。继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一体化推进大保护、大治理、大修复,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注重从“责”上发力,以问责夯实“绿色担当”。保持力度、突出重点,紧盯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和警示片披露问题,确保整改措施落实不到位不放过、问题解决不到位不放过、追责问责不到位不放过。拓宽广度、举一反三,把解决群众反映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深入开展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回头看”。持续加大责任包保力度,实行省市县三级领导干部“点对点、长对长”包保责任网。持续加大督察问责力度,对突出生态环境问题进行责任倒查。持续加大考核表彰力度,以鲜明的考核导向和表彰机制推动任务落实。通过严格执法、纵向问责、市场激励、考核评价等机制,真正让保护修复生态环境获得合理回报,让破坏生态环境付出相应代价。

绿水是人民群众创造财富的“源头活水”,青山是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幸福靠山”。新时代、新起点,江淮儿女正逐梦前行,创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的美好未来。三省一市在绿色发展中不断探索与实践,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绿色一定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最美底色。

■ 刘 振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