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找准“靠前发力”着力点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12-21 14:57:11 责编: 武静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明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各方面要积极推出有利于经济稳定的政策,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靠前发力,是稳定经济运行的“正确打开方式”。当前,新旧动能转换与新动能持续释放深入演进,经济运行呈现日新月异新气象、动态变化新特征和多重矛盾因素交织的新变化。经济运行“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利与弊交织、危与机并存,因势而谋、持续跟踪、动态施策,才能号准经济运行脉搏。

疫情显著放大并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因素,正面积极势头巩固扩大的同时,新的风险挑战因素也会接踵而至。今年外贸领域反应最为明显,由于国内疫情得到科学控制、生产恢复领先全球,来自全球市场的订单拉动工业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开足马力、产销两旺。随之而来,劳动用工、能源原材料、物流运力等方面的供给瓶颈以一种相当的烈度束缚着企业日常生产经营、冲击着经济运行基本面。事后复盘,一些风险和挑战性因素从苗头到趋势的演进较之以往更具突发性、难测性,一定程度上表现为“该看见时难发现,看得见时来不及”。

放大来看,由于外部因素和经济体系内源性因素交织,产供销体系大循环仍未恢复正常运行。由于日常生产运营中时常遭遇供应链条断点、销售体系堵点甚至生产环节非计划性中止等困扰,叠加融资环境波动、市场环境变化等多方压力因素,各类市场主体持续承受着更大的焦虑与压力,韧性活力与预期信心的平衡相对较弱。应对挑战的可行方案就是靠前发力,贴近企业生产经营实际,找到疏堵解难的管用实用办法,暖企惠企,提振预期。始终靠前到经济运行前沿、微观市场主体生产经营一线,抵近观察、实时因应、提前应变,才能尽最大努力规避风险、趋利避害,控制波动,力促平稳。

找准靠前发力着力点,重在从需求、供给、预期三端着手,以动态性、创新性“组合拳”持续为企业缓解焦虑、释放压力。既谓“靠前发力”,首当摒弃“坐等”思维,不能以所谓“大形势”“大环境”为借口松动和弱化帮扶企业与市场主体的紧迫感。经济运行不可能存在风平浪静、完全“利好”的宏观环境,稳定经济运行自然也不可能抱着等一等、看一看的心态。供需循环固然是宏观大势,但一城一域皆有作为空间。合肥市正是在疫情最为紧张、新能源汽车行业处于阶段性低谷时看准大势、果断布局,抢得了产业发展先机。无论是科技革命、产业变革,还是消费升级、公共服务补短板,都在催生以新的供给组合扩展新的需求空间、促进供需螺旋上升的广阔前景。应对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各地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通过靠前发力,谋划项目建设,优化供给体系,支撑需求升级,为企业开拓订单源泉,稳定提振市场预期。发韧于我省、正在全国推开的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正是这种集新技术、新基建、新需求于一体,辐射带动产业升级、企业成长的示范工程。

找准靠前发力着力点,重在把改革开放政策落细落实,贯穿到稳定经济运行全过程,落实到企业生产经营和群众日常办事全流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改革开放政策要激活发展动力”,要求“调动地方改革积极性,鼓励各地因地制宜、主动改革”。改革开放不仅仅是一项大战略,更是细化到日常层面,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可感知、可评判的政策工具。实化细化改革开放政策,当以市场主体的视角和思维选准改革破题方向,凡是市场主体和人民群众认为堵心、存在痛点的环节,都应当摒弃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思维误区,以具体而微的细节改革和制度创新,打破惯例、重塑流程、消除痛点。特别是针对行政审批、项目核准、用地报批等一些前置性审批环节,应主动靠前服务,帮助市场主体准备许可要件,高效完成审批流程,不具备条件也应快速告知,消除让企业费脑筋、摸不透的模糊地带,真正让市场主体在具体办事环节感受公正、透明、可预期。

找准靠前发力着力点,更应把稳字当头体现在“实”字打头上,各项政策举措出台落地后,建立常态化第一时间跟踪追效机制。市场主体获得感明显的政策加快推进,市场主体无感的举措及时调整,市场主体难以承受的做法及时纠偏。动态化防范只顾各自领域、漠视其它负面影响的“分解谬误”以及多重负效应叠加共振的“合成谬误”,更应坚决杜绝和查处为了某项任务指标乱摊派乱罚款、一味加重市场主体痛感的“霸道行径”。国务院办公厅督查室近期通报河北霸州“大规模乱罚款”,已给各地敲响警钟,必须防微杜渐。

微观主体对宏观经济稳定具有基础性作用,是政策效果的受益者和“阅卷人”。直面市场主体所思所盼、所虑所痛,靠前发力、主动作为,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就一定能为稳定经济运行汇聚更加充沛的动力和活力。

■ 胡 旭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