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因地制宜建设农村养老机构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5-17 10:24:31 责编: 武静

《半月谈》近日报道,一所在农村开设近30年、收费低廉、服务周到、深受欢迎的敬老院,因不符合当地关于养老机构人员配备等规定,无法办理相关证件,面临被取缔困境。

近年来,老龄产业快速发展,许多城市甚至县城都布局了市场化、规范化、标准化的养老机构,各地也出台了一些养老机构设立的条件,包括护理员、保洁员、安全管理员以及专职厨师的配备数量等。然而,受客观条件制约,不少农村养老机构很难符合这些“硬杠杠”。一边是农村老人的养老依靠,另一边是资质审查不达标,农村养老机构陷入“两难”境地。《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意见》明确提出,构建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创新多元化照料服务模式。农村养老机构应结合农村实际、尊重老人意愿,合理设置准入条件,构建起立体综合、层次丰富、灵活高效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

突出保障功能,满足个性需求。其实,大部分农村老人要求并不高,只要价格实惠、干净卫生,急时有人照应,就能解决很大问题。如果一味强调“高大上”,成本势必增加,效果可能适得其反。“高端大气”不如“因地制宜”,农村养老服务要突出托底保障功能,重点关注健康餐饮、医疗护理、陪伴交流等“急难愁盼”问题,满足农村老人多层次、个性化养老服务需求。比如,看病就医是农村老人一大难题,养老机构可与乡镇卫生院“联姻共建”,成立乡镇“康养医护中心”,实现农村老人从“老有所养”到“老有所医”。老人生火做饭不方便,村里可开办诸如“长者食堂”等养老服务场所,不仅让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吃上安全卫生、营养健康的饭菜,也创造了相互陪伴交流的机会。

坚持普惠原则,发展养老产业。农村老人支付能力有限,若定价超过一定范围,可能会放弃养老服务。面对经营瓶颈,养老机构既要坚持普惠性原则,收费考虑农村老人承受力,也要“开源节流”,实现养老产业可持续发展。一方面,盘活乡村闲置土地、房屋和公共场所,减少新建场馆投入、降低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养老机构在发挥农村养老服务功能的同时,鼓励身体健康、有劳动力的老年人从事特色产业,增加农村老人收入,也为养老机构创收。农村远离城市喧嚣,可结合环境优势,打造医疗护理、农家休闲、旅游康养相结合的新型养老业态,为乡村振兴增添新动能。

壮大人才队伍,提高服务质量。当前,一些农村养老机构从业人员不仅数量少,而且年龄偏大、文化程度偏低、专业技能缺乏。在农村发展养老服务,解决“谁来服务”问题至关重要。实施养老护理人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鼓励外出劳动力返乡就业,引导他们加入养老服务事业,壮大人才队伍。村集体应发挥基层党组织引领作用,将养老服务和乡村治理相融合,利用村民相互熟悉、关系融洽的有利条件,广泛开展志愿助老服务,激发村民热心、孝心、善心。

养老服务事关老人身体健康、生命安全,必须规范运营。职能部门可在机构规模、人员配备方面适当降低门槛的同时,重点排查农村养老服务机构房屋结构、消防、食品、医疗卫生等安全问题,确保农村养老机构成为老人值得信赖的幸福家园。

■ 徐 海

    相关新闻
期待数字人民币破解更多消费痛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