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新消费领域问题须有效监管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5-24 08:31:52 责编: 武静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新消费领域投诉情况专题报告,一些电商设置超长预售期,部分平台运用算法实行价格歧视,售后只设置智能客服等问题被一一点名。

全民上网时代,网上购物成为人们的日常习惯。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网上零售额达13.1万亿元,同比增长14.1%,增速比上年加快3.2个百分点,成为新消费领域重要经济增长点。因为电商消费关乎广大群众切身利益,若行业存在的一些问题得不到有效治理,将影响市场消费信心,促进电商行业健康有序发展重要性不言而喻。

行业有序发展,监管应与时俱进。随着电商消费模式不断创新,监管面临更多新挑战。中消协点名的电商设置超长预售期、社区团购圈钱跑路等就是近期出现的新问题,应及时跟进市场环境变化,制定完善配套法规。例如,预售作为新消费模式,商家可预判商品销售量并快速回笼资金,消费者能享受相对划算的价格,双方都能受益,但现实中,消费者付款后可能陷入不利境遇,被动接受不合理“超长预售期”。应制定具体规则限定最长预售时限,禁止商家设置预售商品不退换、预付金不退等不公平条款,为商家戴上“紧箍”,助力消费者放心选择预售服务。

另一方面,算法歧视、大数据“杀熟”等是长期存在的老问题,有关部门曾多次开展专项治理行动,短期内取得一定成效,但监管稍有放松,违规行为就“死灰复燃”。根治这些问题不能仅靠运动式治理,应健全常态化监管机制。运用大数据算法等技术实现全天候、全链条监管,遏制不良问题苗头。把存在问题的市场主体纳入长期监管名单,若发现违法违规行为,从严从重处罚。出台监管工作问责办法,落实具体监管目标任务,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邀请社会各界代表提出意见建议,鼓励媒体参与舆论监督工作,合力提升监管水平。

除传统电商平台外,不少其他类型平台纷纷布局电商业务,线下实体连锁品牌开始发力线上市场。应对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需要市场主体树立危机意识,坚持练好“内功”。严把商品质量关,强化供应链保障体系,适应多元消费需求,为消费者带来更丰富商品选择。关注用户体验,加大服务资源投入,及时受理用户维权诉求,持续优化服务流程,提高客服环节用户满意度。相信只要市场主体以诚意赢得消费者青睐,形成长期口碑效应,无论电商市场环境如何波动,消费模式如何变化,都有望成为消费者的优先选择。当越来越多市场主体自觉参与良性竞争,把品质作为核心竞争力,将推动全行业“嬗变升级”,让消费者享受更多行业发展红利。

■ 梅 麟


    相关新闻
思政课亟需“智慧”赋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