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小小“说事点”,绘就“同心圆”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5-24 08:31:52 责编: 武静

合肥经开区海恒社区水木园小区部分业主最近来到该小区“百姓评理说事点”,反映小区车位紧张、车位租赁价格高,想请调解员在业主与开发商、物业之间协调解决。水木园小区驻点调解员了解业主意见后,多次走访开发商、物业、业主,充分考虑各方需求,征求各方意见,制定调解方案,成功化解这起潜在纠纷,促进了小区和谐。

小小“评理说事点”,发挥大作用。截至4月底,我省已建成“百姓评理说事点”6000多个,化解矛盾纠纷2.5万件,开展法治宣传8000余次,“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取得预期成效。

“百姓评理说事点”为何引起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受到广大群众欢迎?

找准情与法契合点,巧解群众心结。“百姓评理说事点”是人民调解“东方一枝花”在新时代的表现形式,既是崭新面孔、又有传统韵味,更有独具特色的“皖美”气息。

生活中,人们难免遇到矛盾纠纷,很多人不得已想通过“打官司”来解决。这种情况下,人民调解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调解重在“调”。这里的“调”,并非简单的劝架、“和稀泥”,而是依法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依托“百姓评理说事点”将各类矛盾纠纷消除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一线,达到双方都能接受、而且心悦诚服的效果。

“调”之有法、矛盾自“解”。定分止争,方便快捷、不伤感情,成为化解矛盾纠纷的“第一道防线”。目前,全省已形成“一杯茶”“老贾工作室”等根植群众的新时代调解品牌。黄山市深入挖掘黟县“作退一步想”调解文化内涵,把弘扬徽文化与“百姓评理说事点”建设有机结合,创新推广“作退一步想”调解工作法,从源头预防化解大量矛盾纠纷。阜阳市发挥区域优势,依托“五老”“乡贤”“两代表一委员”调解工作室灵活多样打造“百姓评理说事点”,为法治乡村建设注入法治“新能量”。

小小“说事点”,是百姓反映诉求、心声的好去处。

“话有地方说、苦有地方诉、理有地方讲、事有人去做。”群众这样评价“村民评理说事点”。大事、小事、烦心事,实事、难事、身边事,从政策法规到村规民俗,从社情民意到矛盾纠纷,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大事小情,都可到“评理说事点”说说。

谈想法、想对策、提建议,“百姓评理说事点”,分布广泛、扎根基层、带着泥土、冒着热气,是群众纾困解忧的地方、畅通联系的渠道。遍布城乡的“评理说事点”,因地制宜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平台,既接地气、又充满时代感,群众在“唠家常”过程中表达诉求,亲切自然、看得见、摸得着、心里暖!

马鞍山市以构建“社情民意的收集点、矛盾纠纷的化解点、法律政策的宣传点”为支撑,探索“百姓评理说事”工作机制和运行模式,实现“百姓评理说事点”有人引导、有人管理、有人活动。安庆市围绕解决社会和谐稳定源头性、根本性问题,全面推行“说商干评”四步法为群众搭建说事、议事、调事大平台。蚌埠市建立网格“说事微信群”,把每个网格的群众吸收到说事群里。

小小“说事点”,彰显“群众利益多商量”背后的智慧担当。如何在众声喧哗中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百姓评理说事点”,倾听群众“关切事”,抓住了最大的“民意”,凸显了“基层协商共治”必要性和紧迫性,绘就民声民心民愿的最大“同心圆”。

■ 杨鹏程


    相关新闻
新消费领域问题须有效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