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评论
“善弹钢琴”抓好安全生产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19 09:02:51 责编: 武静

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这是党中央的明确要求。

近日,省委书记郑栅洁在全省安全生产电视电话会议上明确提出,要以铁的决心、铁的手腕、铁的措施整治重大安全风险隐患,真正把问题解决在未发之时、成灾之前。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今年以来,燃气、建筑等一些重点领域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多发,教训惨痛。就我省来说,安全生产形势总体稳定,但部分领域事故频发,安全风险隐患点多面广,加之当前高温、汛期叠加,安全生产形势的复杂性、严峻性超过以往。

安全与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安全生产须臾不可放松。特别是今年将召开党的二十大,对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提出更高要求,尤需全社会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各级各部门要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树牢红线意识和底线思维,把责任压得更紧,把措施落得更实,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发生。

总有人以为,安全生产事故有偶然性,不可避免。这实际上是推脱责任。没有无缘无故的事故,每起事故背后都有迹可循,且大多是已知、可查的隐患。事故之所以发生,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安全隐患麻痹大意、熟视无睹。一次次安全生产事故警示我们,安全责任重于泰山,这个责任阀门拧得再紧也不为过。一方面,安全生产必须常抓不懈、须臾不可放松、片刻不能懈怠。另一方面,安全生产是系统工程,需要以“善弹钢琴”的智慧,补上短板、强化责任,统筹协调、落细落实。

抓住“第一人”,也应动员“每个人”。第一责任人是决定安全生产工作的关键。第一责任人重不重视、认不认真抓,结果大不一样。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综合督导发现,个别企业第一责任人责任不履行、不落实,甚至违法违规、冒险蛮干。“祸患常积于忽微”。必须坚持党政同责、一岗双责、齐抓共管、失职追责,以“硬举措”压实责任。企业第一责任人要以如履薄冰的自觉、枕戈待旦的警觉、勇于担当的品质,以过硬的作风干好碰硬的工作,用得罪人的方式保护人,真正将安全生产各项措施抓实抓细。安全生产不是仅靠企业落实、政府监管就能抓好的,需要每个人积极参与。强化人人都是安全员的意识,让每一名生产者都能辨识风险、消除风险、抵制不安全的生产活动,形成源头治理、群防群控良好局面。

紧盯“老大难”,也应跟进“新盲点”。哪些地方安全事故多发,哪些领域事故风险有所抬头,既有前车之鉴,也有当下征兆。紧盯重点行业领域,就能有效防范大部分“老大难”问题。近期全国安全生产大检查16个督导组下矿井、进工厂、上船舶,涉及15个重点行业领域,查处一批重大安全隐患。我省要求围绕燃气、自建房、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全面深入开展安全生产隐患大起底大排查大整改。也要看到,安全摸底不能限于传统重点领域,也要跟进发展伴生的新问题。密室逃脱如何“逃脱”安全隐患?电动车充电如何安全管理?新业态的安全盲点、堵点、断点,要与时俱进、查缺补漏、统筹协调解决,才能为新业态锻造安全内核。

攻克“技防关”,也应筑牢“人防墙”。实现“人防”向“技防”转变,是消除安全隐患的重要保障。强化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应用,推进危险场所“自动化减人”“机械化换人”,有效提升安全生产水平。例如,针对爆炸性危化品,一些港区、化工园区推广电子标签管理、热源监控等技术,让安全生产多了一道“防护墙”。但是,必须认识到“技防”不能完全代替“人防”,两者应相互合作、相辅相成。有的企业监控设备存在安全死角,有的将现场检查变为线上监管,看似技术升级,实则留下监管空白。技术可以赋能,安全仍须实干,将新技术与专业能力结合好,才能全方位筑牢“防护墙”。

当前“治病症”,更应长远“除病根”。安全生产工作越深入,越会碰到难啃的“硬骨头”。既要确保当前隐患排查清仓见底、动态清零,还要注重从根本上消除隐患、解决问题。治标为治本赢得时间、创造条件,治本为治标巩固成果、根除病源。立足当前,紧盯重点行业领域,采取严格有力措施守牢安全底线,还要聚焦深层短板弱项,动真碰硬,破解长期屡禁不止、久治不愈问题。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基础设施等方面研究解决办法,划定红线、划明底线,祛除病根,才能真正管源头、管长远。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安全生产,需要始终如一的责任心、主动性。始终把安全生产、安全经营、安全管理落到实处,才能切实把隐患治理在形成之初、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 刘 振


    相关新闻
为种粮插上科技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