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艺心向党 致敬百年风华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1-07-09 09:13:54    责编: 刘东伟

话剧《万世根本》剧照。 (资料图片)

皖南花鼓戏《青春·李夏》剧照。(资料图片)

电视剧 《觉醒年代》剧照。

黄梅戏《邓稼先》剧照。 (资料图片)

阅读红色文学经典,欣赏红色文艺演出,观看红色题材影片……我省文艺战线深入挖掘江淮红色文化资源,不断推出红色文艺作品,为人民群众提供源源不断的红色精神食粮,带领人们学习百年党史,触摸红色记忆,赓续红色基因,汲取奋进力量。

红色主题底色鲜亮

6月28日晚,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文艺演出《伟大征程》在国家体育场盛大举行。第一篇章“浴火前行”,鄂豫皖苏区歌曲《八月桂花遍地开》,重温激情燃烧的革命岁月;第二篇章“风雨无阻”,“七一勋章”获得者、皖籍著名作曲家吕其明的交响乐《红旗颂》,回顾热火朝天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年代;第三篇章“激流勇进”,在安徽农村采风催生的歌曲《在希望的田野上》,成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时代标志;第四篇章“锦绣前程”,皖籍作曲家舒楠的歌曲《不忘初心》《新的天地》,激励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雄心壮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文艺演出《伟大征程》中,那一首首或发端于江淮大地、或由安徽籍音乐家创作的歌曲,在江淮儿女的心中久久回荡,激发强烈的自豪感。

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夺取的一次次伟大胜利,是一部红色的鸿篇巨制,是一条红色的文化血脉。红色主题,是永不过时的篇章,是精神赓续的原乡,更是文化艺术创作的源头活水。

党的文艺战士赖少其创作的红色版画,文学家陈登科的小说《淮河边上的儿女》,画家鲍加的油画《激流——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安徽话剧院的话剧《万世根本》,安庆再芬黄梅艺术剧院的黄梅戏《邓稼先》,电影《邓小平登黄山》,电视剧《觉醒年代》……百年党史,壮丽华章,我省广大文艺工作者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把坚持与时代同步伐、以人民为中心、以精品奉献人民、用明德引领风尚作为始终不变的精神追求和创作原则,各个艺术门类在不同历史时期持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优秀红色作品,弘扬红色文化,赓续红色血脉,成为江淮文艺百花园中最耀眼的花朵。

红色文艺精品迭出

舞剧《立夏》、黄梅戏《陶行知》、庐剧《崔筱斋》、淮北梆子戏《永远的大别山》……6月初,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文联共同主办的“安徽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新创优秀剧目展演”拉开帷幕,从全省范围内遴选40部围绕庆祝建党百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等主题创作的优秀舞台艺术作品,通过线下剧场和线上直播方式与观众见面,那些挖掘红色资源、歌颂江淮儿女的剧目尤其受欢迎。

红色资源是我们党艰辛而辉煌奋斗历程的见证,是最宝贵的精神财富。从开天辟地的建党伟业到改天换地的建国基业,从翻天覆地的改革大业到惊天动地的时代宏业,在广袤的安徽大地上,一个个重要历史节点发生的重大事件、一个个勇立时代潮头浪尖的英模人物、一个个江淮发端孕育的伟大精神,都是百年党史的光辉篇章,都是文艺创作的珍贵素材。

报告文学《一条大河波浪宽》,首度呈现新中国70年治理淮河的恢宏画卷;广播剧《渡江小英雄》,以“渡江英雄”马毛姐为原型,讲述解放战争时期安徽群众踊跃支前的动人故事;黄梅戏《邓稼先》生动再现以邓稼先为代表的老一辈科学家为实现强国梦付出的艰辛努力和作出的巨大贡献;民歌剧《大别山之恋》以波澜壮阔的大别山革命历史为背景,展现老区人民永远跟党走的坚定信念;电视剧《上将洪学智》生动讲述洪学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军队的培养下,成长为一名军队高级领导干部的人生经历……党的十八大以来,我省文艺工作者深挖江淮红色资源富矿,不断创作红色文艺精品,让光荣的红色记忆留在人们身边,把党的辉煌历史刻进人们心里。

安庆市推出黄梅戏《蝶恋花》《太阳山上》,阜阳市创作电视纪录片《天地广阔》、电影《守望》,黄山市创作革命历史短视频《红旗漫卷黄山》、电视专题片《万山红遍》,池州市推出广播剧《凌霄花开》、纪录片《稻田里画家》……特别是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全省各地用好红色资源,讲好党的故事,不断组织创作彰显地方特色的红色文艺作品,让学习形式丰富多彩,党员干部接受教育更加积极主动。

“艺术党课”春风化雨

4月下旬,由省委宣传部、省直机关工委主办,安徽演艺集团承办的“安徽省直机关党史学习教育系列艺术党课”启动,充分运用我省红色教育资源可视化教材,以全省重点打造的彰显徽风皖韵和时代特征的党史题材文艺作品为主要内容,创新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在艺术熏陶中接受精神洗礼。

歌颂“时代楷模”高尚人格的话剧《我的父亲·李夏》,描写新时代乡村振兴带头人故事的黄梅戏《有凤来黟》,塑造新四军生动群像的黄梅戏《青春作伴》,展现我党我军隐蔽战线英雄故事的音乐剧《龙潭三杰》,弘扬大别山精神的交响组曲《八月桂花》……9部党史题材“艺术党课”题材内容丰富、艺术形式多样,目前已在省直单位及各市县机关演出30余场次。安徽演艺集团总经理李梅梅说:“我们聚焦党员干部和青年学生等重点群体,突出安徽红色文化资源特色,撷取中国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特别是进入新时代的典型事件、人物和成就,打造‘艺术党课’系列作品,将艺术欣赏与党性教育完美结合,进一步创新了党课教育形式载体。”

从《红梅赞》《青春作伴》到《共产党宣言》,近年来,省黄梅戏剧院推出“红色题材三部曲”,青年演员袁媛均在其中“挑大梁”,被同行们称为“红色题材黄梅戏的看家人”。“对于青年演员而言,出演黄梅戏红色题材是挑战,更是机遇。每一次排演的过程,都是接受精神洗礼的过程。”袁媛说。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除了炫目的艺术舞台,乡村社区的基层文艺工作者同样承担着挖掘地方红色资源、创作红色文艺作品、传承红色基因的重任。来安县半塔镇是新四军二师师部所在地、著名的半塔保卫战发生地,该镇文化站站长王祖道深入采访老革命和战斗亲历者,采撷新四军浴血奋战以及军民心连心的故事,编排了快板书《罗炳辉将军赔衣裳》、歌曲《新四军来到半塔街》等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并组织文艺积极分子成立“红色文化宣传轻骑兵”,常态化到各个村庄社区开展演出,深受当地农民群众欢迎。王祖道说:“群众的掌声就是最大的褒奖,我们‘轻骑兵’小分队将不断推出接地气的文艺作品,引导群众感谢党恩,珍惜当代幸福生活。”

(本网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