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繁昌窑 青白瓷韵千年流光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4-15 09:50:00    责编: 徐文娟

自繁昌窑遗址发现之后,几代考古工作者持续努力,逐渐拭去覆盖在这座江南名窑上的千年历史尘埃。青白瓷,这个在中国陶瓷史上极负盛名的陶瓷品类,其起源和发展也愈来愈清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繁昌窑青白瓷的出现,打破了唐代以降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南北方窑业技术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价值。

走进典藏丰富的安徽博物院,一款青白中泛黄的托盏格外吸睛:托形似圆盘,盏形似花瓣,巧妙组合衬托出古人饮茶的清雅格调。这便是中国陶瓷史上颇负盛名的繁昌窑。

繁昌窑遗址位于芜湖市繁昌区,是晚唐、五代至北宋时期烧制青白瓷器的瓷窑遗址群,包括柯家冲、骆冲、张塘、半边街和柳墩等数个地点,其中柯家冲窑址规模最大、保存最好,是繁昌窑的中心窑址。经过考古人接力发掘研究,繁昌窑一个个悬而未决的难题逐渐迎刃而解,青白瓷的雅致美学重现昔日芳华。

重现尘封千年江南名窑

山清水秀的繁昌区,人文底蕴深厚。西汉武帝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当地建春谷县,属丹阳郡。东晋大兴元年(318年),司马睿即位建康(今南京),襄城郡繁昌县(今河南临颍县西北)之民因避战祸,从帝渡江,流聚春谷,遂于此地侨置襄城郡繁昌县,是时春谷、繁昌两县并立。今日繁昌之名即来源于这段衣冠南渡的历史。

和繁昌得名颇有渊源一样,繁昌窑遗址的发现也具有传奇色彩。在历史文献中,繁昌窑记载甚少,清代同治年间《繁昌县志》仅载“犹忆庆历初年,民风简朴,土阶瓷缶”,通过追忆的口吻道出北宋生产陶瓷的依稀线索。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安徽省筹建博物馆,在皖南开展历史文物调查和征集。1955年,安徽省博物馆筹备组成员、繁昌籍法学家葛绍棠通过实地调查,首次发现了繁昌窑柯家冲瓷窑遗址。

之后,几代考古工作者持续努力,逐渐拭去覆盖在这座江南名窑上的千年历史尘埃。1996年,繁昌窑骆冲窑址正式发掘,发现一座龙窑,出土大批精美瓷片,确定该窑具有官窑性质;2002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中国科技大学科技考古系、原繁昌县文物管理所对繁昌窑柯家冲窑址进行大规模发掘,发现了一座目前我国保存最为完整的宋代龙窑遗址以及作坊遗址;2013年起至今,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繁昌窑遗址开展持续系统大规模发掘,不仅发现龙窑、馒头窑、房址、作坊基址、墓葬等种类丰富的窑业遗迹,而且出土了数以吨计的青白瓷器和窑具。

“随着考古发掘持续推进,繁昌窑遗址面貌愈来愈清晰。同时,青白瓷,这个在中国陶瓷史上极负盛名的陶瓷品类,因有了繁昌窑遗址的发现、发掘和研究,其起源和发展也愈来愈清楚地展示在世人面前。”繁昌窑遗址发掘项目负责人、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馆员罗虎如是说。

开创“二元配方”制瓷工艺

北京故宫博物院珍藏的《韩熙载夜宴图》,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画家顾闳中的传世名画,通过工细流畅的线条、绚丽清雅的色彩,准确精微地描绘了韩府夜宴载歌行乐的过程。不少学者认为,在图画第一段“琵琶独奏”和第三段“宴间小憩”中,带注碗的执壶、带托的酒盏、高足盘等瓷器皆为青白色,与“影青”瓷釉色几无二致,极有可能就是繁昌窑生产的青白瓷。

青白瓷也叫“影青”“隐青”“映青”,胎质洁白细腻,釉色呈现出白中泛青泛黄、青中显白的色调。唐宋之交,随着北民南迁,中国经济文化重心不断南移,南北方制瓷技术也在碰撞中进行交流融合,青白瓷即是这个时期创烧出来的一种新瓷种。学界认为,繁昌窑位于南北方文化、艺术碰撞交流的前沿,是青白瓷的重要窑口和发源地之一。繁昌窑多为民间实用器,曾为南唐烧制过贡瓷,器物有碗、盏、杯、碟、壶、盆、炉、盂、罐等,上有简易的刻花、印花、剔花等纹饰,其中厚唇碗、莲花盏、豆形炉等器物尤为典型。

经过现代科技检测发现,繁昌窑青白瓷由当地瓷石和含有铝元素的高岭土两种原料混合烧制而成。由一种原料改用两种黏土原料,繁昌窑开创了“二元配方”的烧制方法,这是制瓷工艺取得的一项重大技术突破,标志着我国烧瓷工艺由此跨入改造天然黏土原料制坯的大门。

“繁昌窑在青瓷、白瓷的基础上开创性地研制出青白瓷这一品类,釉色兼具青瓷的厚重古朴和白瓷的淡雅素净,是两者有机结合后的升华。”安徽大学艺术学院教授高峰认为,繁昌窑青白瓷的出现,推动南唐制瓷业以皖南为中心不断向周边地区扩展版图,打破了唐代以降陶瓷“南青北白”的格局。

创废年代得到准确答案

考古是持续不断的接力,每一次重大发现都会刷新人们关于古代历史的认识。

繁昌窑遗址创烧于何时?废烧于何代?由于缺乏足够的文字史料,这些曾是历史学家争论不定的话题。随着考古发掘带来的惊喜发现,一个个难题终于有了确切的答案。

2018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对1号、2号龙窑保护大棚看护管理用房用地范围进行考古发掘,新发现了1处龙窑、2处作坊遗迹和1座北宋墓葬。龙窑坐落于作坊区,是目前已经发掘出土年代最早的龙窑,年代下限为北宋中晚期。“新发现的北宋墓葬打破了此次发现的龙窑,这为判断繁昌窑废烧时代在北宋中晚期提供了准确依据。”罗虎解释道。

2020年至2021年,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繁昌窑遗址防洪工程建设区域连续开展发掘,在破解遗址创烧年代等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我们首次发现晚唐—五代早中期的文化层,部分地层中发现青瓷和青白瓷共存组合,主要出土罐、碟、绳纹瓦片等器物,其中圆唇、弧腹、口微敛的玉璧底青瓷碗尤为典型。”罗虎说,从地层和出土遗物特征及组合判断,繁昌窑创烧时代可提前到晚唐—五代,这对探索中国青白瓷起源等重大学术课题具有重要价值。

北方地区流行的圆窑外形近似馒头,因此又被称为“馒头窑”。有学者曾指出,五代宋初皖南烧造青瓷的窑场,有些用的不是龙窑,而是来自北方的馒头窑,可惜一直缺少考古资料证实。2020年至2021年,繁昌窑遗址首次发现了馒头窑,这在皖南瓷窑遗址考古中也属于首次发现。该窑平面呈“凸”字形,由窑室和操作间组成,根据地层关系初步推断,年代为北宋早中期。

罗虎说:“馒头窑是在皖南龙窑技术系统分布区首次发现源于北方窑业技术系统的窑炉,为繁昌窑青白瓷烧制工艺可能是北方制瓷艺人南迁后融合南北方烧瓷工艺的结晶这一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对研究我国古代南北方窑业技术交流和融合具有重要学术价值。”(记者 张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