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钟鸣鼎食的华夏食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4-29 06:59:28    责编: 徐文娟

民以食为天,食因器增色。中国古代的饮食器具,古人对天、地、人的理解赋予其中,制作美食滋养身心的同时,承载着不同时代的文化精神。让我们聚焦以下这些古人“干饭”器具,一起感受博大精深的华夏饮食文化。

三星堆遗址出土过一件“陶三足炊器”,酷似火锅的造型设计,让不少网友感慨,“四川人爱吃火锅,真有些年头了”。它呈三足鼎立之势,足下可生火加温。袋状足中空,与口部相通,容水量很大,宽大的盘面类似今天四川地区泡菜坛的坛沿,可盛水或置物。其独特的造型、硕大的形体,极为罕见,一般认为这是古蜀人蒸煮食物的炊器。这件器物堪称古代的多功能炊具,有人猜测,古人使用三足炊器时,或许也如今天我们吃火锅一般边煮边吃呢。

商周时期,青铜文化进入繁荣时期,鼎和簋是青铜食器中的主角。现藏于安徽博物院的西周编织纹铜簋,是古代盛食物的器具,主要用于放置煮熟的饭食,相当于现在盛饭的大碗。簋也是商周时重要的礼器,宴享和祭祀时,多以偶数与列鼎配合使用。西周中期以后,各项礼仪制度渐趋完备,周人一改商末礼俗,对祭祀活动中使用青铜礼器逐渐有了严格的限制。周代的列鼎列簋制度,即是饮食礼仪的反映,天子九鼎八簋,诸侯七鼎六簋,大夫五鼎四簋,元士三鼎二簋。

“煮酒论英雄”“温酒斩华雄”……中国“煮酒”文化由来已久,温酒器具是重要角色。早在商代就有一种温酒的青铜器叫斝,斝的腹下有三高足,方便用火加热。进入晚唐以后,注子注碗便出现了,后一直盛行于五代至宋元时期。作为安徽博物院最知名的瓷器之一——景德镇窑影青釉莲瓣纹注子注碗,即是宋代盛酒和温酒的用具。注子是一种斟酒用的酒壶,坐于一个较注体略大的莲花形注碗之中,使用时把热水注到注碗里面,可以使注子中的酒保持温度。1991年,我国发行了一套六枚的景德镇瓷器特种邮票,其中一枚正是这件影青釉注子注碗。

“以茶待客”是自古以来的习俗,宋代茶风更盛,南北瓷窑竞相生产各类茶具。彼时流行“斗茶”,斗茶双方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从茶叶的品级、茶水的优劣、茶具的高下等几方面品评分高下。每年清明节期间,新茶初出,最适合斗茶。欣赏现存于安徽博物院的北宋繁昌窑青白釉托盏,颇能感受到当年文人雅士品茗斗茶的闲适生活情趣。

要窥探古人的精致生活,还得看宋代的金扣玛瑙碗。金扣玛瑙碗作为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一,和我们平日里使用的陶瓷碗可不相同,碗体由玛瑙构成,碗沿处镶有金边。专家介绍,玛瑙因性脆、韧性差,不易制作成可供盛置的器物,所以工艺技术要求比较高。这件玛瑙碗器形较大,口沿处镶嵌的薄片金条饰整齐,接口牢固,应是具有较高技艺的工匠和严格管理的专门作坊加工而成的,也是宋代富贵家庭奢华生活的缩影。

(本报记者 朱琳琳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