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

声谷智梦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7-08 09:43:14    责编: 徐文娟

站在中国声谷研发大楼的落地长窗前,祁东风感慨万千。这一大片十年前还是丘岗起伏长满杂草的土地,现在到处都是拔节成长的科创企业。他仿佛能看见:那些怀揣梦想、充满激情的科创人才,正从五湖四海踏浪而来;而在他们的奋斗与实干之后,无数洋溢着智慧、紧贴着生活与时代的科创产品,正不断地走向世界。

中国声谷,已经成了中国智造的一个代名词。

中国声谷,也已经成了合肥这个科学之都最充满神奇与梦幻色彩、最具力量与未来的翅膀。

既是翅膀,就必定会御风飞翔。十年前,当祁东风刚从外地回到安徽,当他从科大讯飞投资那个当时已稍嫌狭小的格局中走出来,他和当时的省市部门一起,踏上了合肥高新区这片土地。他要在这里实现一个梦——智造之梦!他要让合肥强大的科技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他要让这片土地,成为智能产业的策源地、智能产品的诞生地、智能技术的起飞地。

没有钱,科大讯飞和省及合肥市伸出了投资之手。没有人,祁东风用真诚和产业的美好前景呼唤来了一批同行者。终于,2015年底,中国声谷的研发大楼落成,第一批企业入驻。与此同时,“中国声谷”这响亮的四个字,正式成为了这片土地的名称。

高岸为谷。谷,就是深邃,就是尽情吸纳,就是虚怀开放。中国声谷赶上了省部共建的大好时代。祁东风给声谷明确定位为:平台。是的,就是涵养多样生态的平台!它是众多科技人才的研发平台,是大量科创企业的试验平台,是产业化科创产品的营销平台,是智能产业流动与发展的实践平台。

“作为平台,我们做得最多的事就是为科创企业服务。没有企业,这谷就是空谷。”祁东风既相信栽得梧桐树就能引来凤凰,同时更相信必须栽好梧桐树,才能引来更多的凤凰。“凤凰”们一头一头地来“栖”,从华米科技到寒武纪,从推想到全色光显……“我们靠的就是坚持科技创新,立足人工智能,搭好服务平台,推动产业发展!”祁东风如此概括近十年的中国声谷发展历程,“部省联动的资源调度机制和政府主导的市场化运行机制,这两大创新法定的叠加作用,孕育、培植了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基地在安徽的发展壮大!”

当初,中国声谷对未来十年也曾有过规划,目标是千亿产业。如今,让祁东风感到欣慰的是:整个声谷,已经形成了有国际影响力的人工智能产业集群,企业总数已超过一千家,产业年产值已达到一千四百亿元,而且一批独角兽企业开始诞生。万马奔腾,竞势而上。看似平静的声谷,不断涌动着澎湃的智能产业大潮。

“邓稼先是我的偶像!”作为怀宁人,祁东风对老乡两弹元勋邓稼先的崇敬,或许是他这些年一直坚持科技报国的动力所在。他同样也将这种动力,传递给了中国声谷的每一家企业。他一有空闲,总爱到科创企业去走走、看看。作为世界顶级的人工智能研发基地,他要让它每一天都是新的,“特别是新的理念,新的机制,新的思维和新的发展!”

2022年2月4日,第二十四届北京冬奥会正式拉开帷幕。这是一场雪的盛会,又是一场高科技的盛会。早在半年前,位处中国声谷的科创企业全色光显,就荣幸地被选中,作为冬奥会世界最长跳台滑雪赛道“雪如意”之下的巨大的“雪屏幕”项目承担者。

巨大,确实是巨大!这将是一块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巨大屏幕。它展开面积达一千一百平方米,能够与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开场画轴相媲美,只不过它们又有着明显的不同:2008奥运会开场画轴使用的是四万多颗LED屏。而这次冬奥会的雪屏幕,则要利用激光投影技术,在上千平方的白雪上播放各种精彩视频。

全色光显的研发者们接下了这活儿。他们知道,这是一件为国争光的事情,也是自身产业发展的一次难得机遇。为此,他们提前三个月就进入了冬奥场地,每天在“雪如意”下反复实验。全色光显的董事长许立新教授,既为此光荣,又感到压力很大。

两台超高亮度高清激光投影机,被安置在垂直高度三十米的箱体机房中。考虑到激光长时间照射的强度、温度,以及雪的熔点,团队一次次开机、关机,不断寻找最佳光感结合点。而激光从箱体投射后,需要有四十五米长的投射距离,如何使投影在如此长距离的投射后还能做到清晰、不偏差?何况雪地并不像LED屏,雪地是一个复杂的表面,对光线既有发散又有吸收、渗透。团队为此不断改进工艺,从拓扑结构安排入手,抑制散斑,推进光源均匀、高亮。

冬奥会开幕式上,“雪屏幕”惊艳全球。巨大的屏幕,尤其是绚丽真实的色彩,让人惊叹。许立新也为此兴奋,这绚丽真实的色彩,其实就凝聚了全色光显这几年来最先进的技术与心血。

“雪屏幕”用纯激光作为显示光源,它所显示的自然界色彩,已经达到了百分之九十以上。而在此之前,普通的超高清电视所能显示的色彩,只有自然界色彩的百分之四十。这是国际上目前最先进的光源散斑抑制技术,“所现即所见”,许立新如此总结。但事实上,全色光显技术已经超越了我们的日常所见。这所谓的所现,更加真实、明亮和接近大自然的核心。

在中国声谷,像全色光显团队一样,一千多家公司,每天,都在创造着这梦幻;每一刻,都在书写着神奇。它们每年创造的专利就有上千项。从中国声谷走出的高科技人工智能产品,已经有数百种。它们就像夏夜的萤火虫,用美丽和梦想,照亮了人类前行的征程。

冬奥会结束后一个月,全色光显和中国科大以及中国声谷收到了奥组委的感谢信。信中说:因为全色光显高亮激光投影技术的应用,冬奥会“雪屏幕”获得了巨大成功。同时,使这届冬奥会不仅仅成为了一届精彩的高水平运动会,也成了高科技助力奥运的盛会。

中国声谷人工智能智造的舞台也因此更加广阔了。

一款小小的手环,激起了人工智能穿戴领域的世界性浪潮。而在这浪潮之中,就有一朵令全球瞩目的浪花,那便是处在中国声谷的华米科技。

对于创业者来说,所有的道路都是崭新的。当华米科技的老总黄汪遇到小米的雷军,一条全新的、注定会开拓成大道的路由此展开。雷军说:“把所有的东西都抛下来,已有的业务要么转掉,要么交给别人做,你和我一起干一件大事!”要知道当时黄汪公司所开发的投影电脑刚刚获得了国际平板电脑创新大奖,在这一领域,他们也已经积累了数年的市场与人脉。真的都抛下吗?黄汪不得不深入思考。最终,他决定抛下。他的血液里,与生俱来的就是创新的因子。

于是,声谷有了华米科技。

这一年,华米科技的近百名科研人员,专心地做着一件事,那就是华米手环。八月,标价七十九元的第一款智能穿戴手环正式上市。至十一月,销售量即突破一百万。两年后,华米穿戴的出货量跃升全球第一,其中小米手环2的销售总量近三千二百万台。

一个野性生长的独角兽企业由此在中国声谷横空而出!

而这野性生长之中,处处凝聚的是科技,是专业,是强大的销售渠道,是超强的产品控制能力,更是中国声谷所给予的良好平台。

“这是一个坚持长期主义的时代!”黄汪坚持的就是对智能穿戴行业的长期关注,就是持续的研发与创新。在华米内部,对于创新,不仅有强大的保障机制,还有更让科研人员感到心安的容错机制。有一次,华米的研发人员因为对市场的误判,导致花费数百万资金研发出来的新产品还没来得及走向市场,就已经被市场上同类产品击败。公司包容了研发者,由此也进一步激发研发者的创新活力。即使在疫情期间,华米的研发投入也一直在以每年百分之二十的速度增长。“长期主义的时代,更需要持续的产品创新。”华米如今已建设了人工智能研究院,并与中国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钟南山团队以及中国田径协会合作,建立了三个人工智能联合实验室。

华米科技的春天已经到来,中国声谷的春天也已经到来。中国声谷给包括华米科技在内的一大批科创型企业,甚至独角兽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当众多的科创型企业进入声谷后,声谷管理层注意到了一个问题:科创实验产品的制造。以前,企业要远赴外地请工厂加工制造,费时又费力,而且也不利于及时发现问题和进行修正。于是,声谷开始筹资,建起了另一个更大的平台:智能制造平台。就在声谷之中,一座现代化的智能制造工厂应运而生,企业的实验产品可以直接在此生产。现在,中国声谷制造中心已辐射园区近四百家企业,下线产品近五百万套,彻底解决了声谷内企业“南下北上”的制造难题,成为中国声谷推进“AI+制造”、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的先驱试点。

短短十年,中国声谷高举人工智能研发与制造的大旗,走向广阔的全球市场和千千万万寻常百姓家。就在当年疫情刚刚暴发时,中国声谷内的东超科技就推出了基于新型显示技术“可交互空中成像技术”的自助挂号机,为医院和患者提供了极大方便。此后,该技术又被开发应用到电梯按钮、智能车载和信息安全等众多场景。由推想科技研发的人工智能辅助诊疗系统,也及时助力“科技抗疫”,针对新冠肺炎的主要特征,推出了AI影像辅助诊断系统。一年前,这一诊断技术已获得中国、美国、日本和欧盟等市场认证,正为人类的健康幸福贡献着中国智慧!

洪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