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姚沟”这个地名是唐玄宗所赐,唐朝宰相姚崇发现了西流的孔雀河后,皇帝便将此地命名为“姚沟”。对此,我很欣赏,但也有些疑惑,如果因河命名,应该叫“姚河”才对。
“姚沟”过去叫“姚家沟”,这个“沟”字,就和无为的高沟、新沟、陡沟一样,表明的是长江冲积平原的地形特点。“姚沟“虽像一个农民的小名,土气,有点卑微,但用来命名一个有着沧桑容颜的古镇,就像把庄稼种在土里,再稳妥、贴切不过了。作为乡土中国一份子的姚沟,不必像刚出道的歌星一样搽脂抹粉,再取个艺名。
长江边有许多小镇,姚沟特征尤显,走在姚沟的土地上,到哪儿都能感受到长江的存在。密布的河道像大树的枝干四处延伸,人们临水而居,踏浪前行。
嘉庆版《无为州志》中说,“无为襟江带湖,水为大利,水为大害”。穿镇而过的长江流淌在姚沟人的日常生活中,也流淌在他们的夜半惊梦里。多年来,长江大堤不断加固,但防汛一直是江边人必须做足的一门功课;部队也经常来这儿,开展和平时期的另一种战争。
位于江心的太白洲和五洲,涨水时,就像飘在水面的两片荷叶;枯水季,与外界相连的也只有一条大埂。崩江,更是洲上人的宿命。当快要收获的西瓜、玉米、花生,一片一片地陷入湍急的水流时,卷走的是大人、孩子对一年生活的憧憬。
也许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无奈、无望,影响了民间的心理底色,流传于姚沟的民间传说大多悲凉而忧伤。“无娘柱”的故事说明,即便是状元邢宽,也有永失母爱的悲哀。
文学是抒发,也是升华。后来成为著名作家的李凤群,在这“没有路,没有电,没有书,什么都没有”的生活中,精神世界蓬勃发育。通过写作,她与茫茫的太白洲、与孤独的土地相互成全。
姚沟的故事忧伤而多情,但也粗粝而坚硬。江边人天然地同长江相融相生,长江就是他们的土地,养殖、捕捞是他们的春耕和秋收。长江也是一个宝藏,他们在不断寻找新的生存和发展机遇。
但长江大保护的时代轰然而至,姚沟人不但不能“靠水吃水”,还要承担起保护“水”的职责。严格地说,淡水豚核心保护区内不仅不能有任何生产行为,也不允许有居民生活。
一个基本的事实是,这儿生活着大量的原住民,他们的祖先甚至比淡水豚还早一步来到这儿。他们一代又一代在此生老病死,繁衍生息。如今,生活需要重新开始,他们内心的惶恐、茫然,是否也如崩江?
在宏大的时代语境和现实的民生需求之间,存在着巨大的缝隙,填补缝隙的是基层干部。执行政策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余地,汹涌的民意又难以上达,其中的痛点和伤口只有勇敢承受,暗自抚慰。
这些生在农村、工作在农村的乡镇干部,总让我想到乡下的堂兄和表弟,他们隐忍、寡言、坚韧,朴素如泥土,厚实如大地。在艰难的转身中,他们左冲右突,牙床和骨节嘎吱作响,却也俯仰不愧,眼中有光。围绕着这光,是一个镇的千丝万缕,是无数百姓的神情和心事。
上世纪40年代,费孝通先生在《乡土重建》中提出:“以往种种乡村建设的尝试,似乎太偏重了文字教育、卫生等一类并不直接增加农家收入的事业。……要乡土在自力更新的原则中重建起来,一切新事业本身必须是经济上算得过来的,所以乡土工业可能是一种最有效的入手处。”
今天仍然如此。无为市在推动乡镇的学校、幼儿园建设及其它社会事业时,姚沟镇明显顺畅。近年来,姚沟还成功创建了首批“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许多工作的格局、站位离不开财力,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十几年前,高沟镇的一些电缆企业外溢至姚沟,这些脱离母体的企业,以新的手笔、新的气象迅速成长,生产的电线电缆上天入地,一步步成为国内细分行业的隐形冠军。作为一个正在形成的军工电缆产业集群新高地,姚沟电缆来自乡土,造福乡土。
大江大河赋予姚沟人挺立潮头的勇气,在历史的帷幕上,他们留下了一幕幕清晰的影像。
姚沟的南大湖,在抗战时期曾是无南游击大队抗日的战场。大军渡江前,当地村民积极帮助部队训练水手,南大湖上的船只日夜穿梭。远处,芦苇荡苍茫迷离,我想到了沙家浜的故事,那些拿出船只、支持丈夫渡江的女子,不也是纯朴勇毅的“阿庆嫂”?
晴朗的冬日,南大湖澄澈透明,闲云、房屋、树木,在水中投下美丽的倒影。沿着湖边,中堂村、月堂村道路整洁,屋舍俨然,这里有安放旧时光的麦田、菜地、院落,也有享受新生活的豪横民宿、湖边栈道、乡村菜馆。这样的古朴与现代、繁复与简约并存,让村庄安静而喧闹。
乡村振兴的标志是人的回归,人的脚步和欢声笑语是乡村的体温。也许,只有这些升级版的乡村,才会让我们愿意当一位踩着时令的农妇,不疾不徐地从田埂上走来。
如果要在姚沟镇岁月的河床上,寻找积淀最深的文化,我最为感动的是“飞雁投河”的故事。
据传,这里的河滩上,曾飞来两只大雁,它们在此不离不分,觅食多日。有一天,一只大雁突然死去,另一只大雁在发出阵阵惨烈的哀鸣后,也投河而死。大雁是对爱情最忠贞的鸟类,一旦配偶死去,另一只便不再相配。人们把河滩边的村庄取名为“飞雁”,表达了对坚贞、忠诚的赞美。
大雁也是最有仁爱之心的鸟类,飞行的雁阵中,总会有老弱病残之辈,而壮年大雁,绝不会弃之不顾。走进姚沟,感受她的气质,聆听她的心跳,我们会发现是“雁阵格局”造就了活力姚沟、温暖姚沟。
“鸿雁于飞,肃肃其羽”,在激越的雁鸣声中,我们看到了姚沟腾飞的姿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