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徽派马头墙 , 青砖黛瓦水墨韵
来源: 华夏徽商联盟 2018-10-15 17:25:07 责编: 余宏博

漫步古徽州,恍若穿越千年。多少前尘往事,繁华旧梦,浸润心田。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无不彰显着徽州独有的气质。

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踏上充满诗意的徽州,欣赏古典风光:黛瓦,砖雕,集山水之灵气,深居简出,这就是徽州建筑的灵魂,马头墙,不求富丽堂皇,只求宁静致远。


“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马头墙,亦称风火墙、防火墙、封火墙,是汉族传统民居建筑流派中赣派建筑、徽派建筑(徽州建筑)的重要特色。特指高于两山墙屋面的墙垣,也就是山墙的墙顶部分,因形状酷似马头,故称“马头墙”。

江南传统聚族而居的村落中,民居建筑密度较大,火灾发生时,火势容易顺房蔓延。而在居宅的两山墙顶部砌筑有高出屋面的马头墙,则可在相邻民居发生火灾的情况下,起着隔断火源的作用。久而久之,反成独特风格。

在古代,徽州男子十二三岁便背井离乡踏上商路,马头墙更是家人们望远盼归的物化象征。看到这种错落有致,黑白辉映的马头墙,也会使人得到一种明朗素雅和层次分明的韵律美的享受。

马头墙的“马头”,通常是“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中国古代“一马当先、马到成功、汗马功劳”,等等成语,显现出人们对马的崇拜与喜爱。这也许是江南建筑设计师们要将这种封火墙称为“马头墙”的缘由。

马头墙的构造:随屋面坡度层层迭落,以斜坡长度定为若干档,墙顶挑三线排檐砖,上覆以小青瓦,并在每只垛头顶端安装搏风板(金花板)。其上安各种苏样“座头”(“马头”),有“鹊尾式”“印斗式”“坐吻式”等数种。



“鹊尾式”即雕凿一似喜鹊尾巴的砖做为座头;“印斗式”即由窑烧制有“田”字纹的形似方斗之砖,但在印斗托的处理上又有“坐斗”与“挑斗”两种做法;“坐吻式”是由窑烧“吻兽”构件安在座头上,常见有哺鸡、鳌鱼、天狗等兽类。

也有“金印式”或“朝笏式”,显示出主人对“读书作官”这一理想的追求。

马头墙墙头高出于屋顶,轮廓作阶梯状,脊檐长短随着房屋的进深而变,多檐变化的马头墙在江南民居中广泛地被采用,有一阶、二阶、三阶、四阶之分,也称为一叠式、两叠式、三叠式、四叠式,通常三阶、四阶更常见。白墙青瓦,明朗而雅素。

马头墙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中屋面以中间横向正脊为界分前后两面坡,左右两面山墙或与屋面平齐,或高出屋面,使用马头墙时,两侧山墙高出屋面,并循屋顶坡度迭落呈水平阶梯形,而不像一般所见的山墙,上面是等腰三角形,下面是长方形,是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重要特色。

马头墙高低错落,一般为两叠式、或三叠式,较大的民居,因有前后厅,马头墙的叠数可多至五叠,俗称“五岳朝天”。

外形颇具风格,不仅是中国江南传统民居建筑的常用格式,更是用以概括明清江南传统民居建筑。优美的马头墙多见于乡村,而在繁华的都市中,马头墙则极为难得和珍贵。

江南传统民居建筑高大封闭的墙体,因为马头墙设计而显得错落有致,显出一种动态的美感。往上看,聚族而居的村落中,高低起伏的马头墙,给人视觉产生一种“万马奔腾”动感,也隐喻着整个宗族生气勃勃,兴旺发达。


青砖小瓦马头墙, 

回廊挂落花格窗。

梦里水乡芳绿野, 

玉谪伯虎慰苏杭。





    相关新闻
《六尺巷新故事》将搬上荧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