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文博类节目如何既帮助观众树立正确的文物观,又打造全新的视听传播方式——
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8-11-23 10:54:09 责编: 徐文娟

芳草:博物馆和电视的联手由来已久。2002年,《文物保护法》对民间收藏作出新规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收藏的文物可以依法流通。随后不久,民间藏品进入了电视荧屏,大批鉴宝节目先后涌现,并掀起一股收藏热。十几年来,鉴宝节目也从盛行一时到备受争议,每个人拿着东西到电视台来,几乎做的都是发财梦。文博类节目不能停留在发财梦阶段,应当走向一种新模式。从这个角度来说,文博类节目必须要有所改变。从问文物的价钱到了解认识文物背后的故事,这种传播有助于全民树立一种正确的文物观。

唐豆:“一个节目让数以亿级的观众来看文物,这改变了我们很多过去的思路。”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这样说。从藏品的选择到藏品的呈现和演绎,观众观念的转变也给博物馆的工作带来了启发。今天,博物馆统计观众数据,不仅要看有多少观众进馆参观,还要关心他们进来都看了什么,都在讨论什么,对现实生活有什么启发?而“外行人”所获得的感官启发往往能给“内行人”以启示,这个启示就是如何为更多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观众讲好文物背后的故事。

spotlight:当前文博类的节目,无论是纪录片,还是综艺节目,都在审美表达上越来越靠近年轻人,采用年轻人钟爱的语言风格,让纪录片少了一份距离感。之前,对文物的解读就是博物馆人的学术权利,现在,每个人都能发表他的看法。博物馆人的职责从研究转为研究加科普。在国外的博物馆学中,有活动策划和传播手段的研究,国内也应该从这方面打造专门的队伍和学科。

风雨河岸柳:文化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火爆,说明了观众对丰富精神文化生活的极大需求,这一类回归传统文化价值的节目恰恰满足了观众对于文化节目的需求和期待。娱乐元素激活文化内涵是时下所流行的,但在借助娱乐元素之前,首先得符合具体文化内容的传播规律。文化类节目因其专业性和知识性而相对较为小众,并在传播过程中受到一定的局限。用互联网思维来经营文博节目,转变传统刻板的表达方式,尊重年轻人的视听语言习惯,从单向的线性传播模式,转向互动传播模式,不仅可以吸引年轻人,还可以让相对小众的专业知识走向大众。

(记者 晋文婧 整理)


    相关新闻
中新友好图书馆正式面向公众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