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橙周刊·大家写凤阳|吴玲:临淮关散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8-12-10 16:24:23 责编: 徐文娟

吴玲,作家、诗人,出版有散文随笔集《缓慢的雪》等。

抵达临淮关镇已是黄昏时分,波平如镜的淮水在这里拐了一个弯,一轮巨大的落日穿过遥远的时空,映照古镇的前世今生。

这座千年古镇,是安徽四大古镇之一,古为濠州治所,沿淮水陆交通枢纽,为历史上兵家必争之地。明永乐年间,临淮人郭震以桑梓风景名胜咏诗八首,名《濠梁八景》,其中“濠梁观鱼”最为有名。

庄子惠子辩论鱼我之乐的濠梁遗址,后代骚人墨客多有凭临题咏,各抒别怀。苏轼,苏辙,黄庭坚,欧阳修,梅尧臣,都在此留下了诗篇。除了濠梁观鱼等名人遗踪,此地尚有春秋钟离城址,开元寺,南华楼,升仙桥迹,庄周梦蝶,濠梁驿站等古迹遗存。高岗依旧,淮水滔滔,千古风流人物,早被雨打风吹去。一切好像很久远,一切又仿佛在眼前。

“断虹垂百尺,横锁绝千寻。”朱元璋称帝后曾于此建浮桥,形似蜈蚣,故俗称蜈蚣桥。还在两岸各置石鸡一只,以镇此桥,谋祈福祉。彼时,临淮浮桥为淮上重要津梁,官府差役,旅人商贾,川流不息。漕运船只,晨起暮泊,千帆云集,渔火炊烟,如同雾障云墙,可以想象浮桥锁烟的昔时盛景。如今,镇桥的石鸡宛然可见。嗯,如若石鸡开口,又何当啼叫得尽过往的热闹与繁华?

一条断垣残壁的老街,几无行人。古渡口,紧靠岸边兀自高耸着筛子大小的一块石头,上面长满蒺藜与荒草,几乎伸手可触。一群人在此走走看看说说停停,一位半百老妇人终于忍耐不住,端着饭碗走了过来,对我们说:“从前这里的路都是白玉石铺成的。”这下我们高了兴,纷纷低头去找,果真找到了。擦去一层厚厚的尘土,露出玉石特有的纹理,半隐半透,温润坚结。

古街有老树,根茎倔强地裸露出地面,枝头却是千万片新嫩的树叶在沙沙作响,说着谁也听不懂的语言。东街的房屋一多半都是破败废弃的,高墙坍塌,门环锈蚀,前庭后院一任野花摇曳、蔓草纷披,蛛丝儿结满雕梁。斑驳悠长的深巷,在黄昏的光影里,显得空旷而幽寂,那种静谧和冷清,让人每行一步,都感到像是踩在历史厚重的书页上。

在老街上踟蹰,可以听到淮水拍岸的声响,低低的一长声——轮船停泊的鸣笛。沿着一条窄窄的闾巷下到河边,碧水清莹,古城墙的石基清晰可辨。河滩上残砖碎石陶片瓦砾多的是,有人握着折扇庄重的倚着墙基拍照,有人扬着手,乐滋滋的,他捡到一块上好的瓦当,真是好看。几个小孩子在河边捡石子,打水漂玩,笑声咯咯。

老远看见一株柿子树,高挑在空中,柿树落尽了叶子,满树的柿子像一盏盏小灯笼。另有一株石榴树,吊挂着几枚枯瘪的残果。长长的一堵泥墙下,自顾自生长着一大片茂盛的秋葵,结了许多荚,只开了一朵花,薄薄的一层淡黄色花瓣,基部深紫,有点像罂粟,暮霭苍苍中见此花,简直明艳得有点妖冶。据说古镇昔日辉煌时,茶肆酒楼,南北杂货,米行肉铺,百业俱全,清末民初,这里已发展成为方圆百里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人们称此为“小南京”。“夜市买菱藕,春船载绮罗,”脑海中迅速勾勒出一幅图画,仿佛看到了马嘶骡叫,泊舟淮上,灯红酒绿的古镇风情。

繁华落幕,雄风犹在,或许只有清风明月还记得古濠梁辉煌的昨日。眼下,举目是青砖,黑瓦,废墟,古树,颓废之美从来都令人伤怀。迟子建说,一种神圣的不可侵犯的忧伤之美,是一个帝国的所有黄金和宝石都难以取代的。我想起了那天晚上,朔风猎猎,四野一片黝黑,在大明中都皇故城遗址,一位摄影师不经意间拍下的一幅照片,高大宏伟的圆拱门里,青苔满壁,我和秀恍若身陷宇宙洪荒,正在穿越一条亘古的光阴隧道,我们的身影,如蚁蝼般那么卑微渺小。这世上,没有什么是亘古不变的,皇城亦好,古镇也罢,最终都会消弥在岁月的烟云之中。

转至后街口,渐渐有了烟火的味道,人亦是不多。卖日杂小百货的,煎饼锅里兹兹作响的,带小孩子玩耍的,三三两两聊着家常的,莳花弄草的,推着单车走路的,人人脸上皆是一种现世的安稳与满足。夕光从低低的屋顶投射到地面,老街安静得像涂了油彩的油画,是连狗也懒得叫唤一声。

有户百年老屋,细密的乌瓦屋顶长了许多小小的植物,有人呼之“瓦松,瓦松”。他家的院子很大,围墙很高,种有丝瓜,无花果,一丈红,海棠,还有一棵很大的桑树。丝瓜秧还开着嫩嫩的黄花。墙角一溜排摆了几口大水缸,看不出做什么用。我们辞别后,屋主人复又坐回门口看夕阳。还有一家门口,很大的一片藤蔓一直爬到了屋檐下,茎蔓上挂着许多扁卵状的小果果,一长溜一长溜的,有点腥涩,是山药。山药真是特别会攀援,特别会结果。有人称山药豆为“零余子”,“零余子”是一个容易让人产生联想的好听的名字。老街里摘几粒山药豆子,亦是意外的喜悦。

西街的街头聚了点人气,小店铺一个挨着一个。有两人当街弈棋,围观者众。尤其是一家热气腾腾的馄饨摊子,锅碗瓢盆各色食材一应俱全,是一家夫妻店,生意最是兴隆得很。因为想伸头看看,都挤不进去。只好转身,买了一袋油茶面,店主自己加工的,里面拌了碎花生,香喷喷的,想来不错。又有几人买了,大家各自欢喜。再隔壁,是一家花圈店,霓虹招牌上刻的是“大燕花圈店”,招牌上的字在馄饨夫妻的头顶旁不住闪烁。经历了多少朝代更迭和岁月变迁,古镇不为人知的角落里,仍有他们自在隐秘的平安喜乐。


    相关新闻
橙周刊·笔记|北极五花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