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大家写凤阳|张扬:在凤阳的大地上行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01-02 11:02:53 责编: 徐文娟


1978年初冬的一个夜晚,小岗村18个农民,秘密聚首,以按手印的方式决定“分田到户”,这一行动,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这一年的12月18日,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改革开放的大幕就此拉开。2018年12月18日,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18位农民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并获颁改革先锋奖章。

十年前和十年后,我与同事多次行走在凤阳的大地上,从历史教科书上记载的“大包干”发生地——小岗村纪念牌坊下走过,一次次走进农家,与时代大潮中的先锋者攀谈。时光总是令人感慨,当年小岗村按红手印的那一拨人,如今有的已经离世,而健在的,则年事已高。好在在老一辈人注目下,在“小岗”这个特殊语境下,新一代的小岗人已经成长并登场。打量着一张张沧桑或年轻的面孔,十年前我们最终选择“小岗新生代”这个群体,作为庆祝改革开放30周年专题报道的切口,并收获许多好评。

记忆不断地增厚、重合、印证。2018,又一个特殊的年份。为了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来自省内外的40多位名作家名编辑,走进凤阳,致敬小岗村,描绘古韵与新风并美的凤阳。在个人生命与记忆里,与凤阳,与有一个中年人年纪相仿的周期关联,算是机缘巧合吧。

作为农村改革的策源地,小岗被誉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与此同时,大包干、红手印、小岗精神、小岗破冰等成为时代热词。改革开放40年来,小岗村乃至整个凤阳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凤阳小岗人在这片厚重的土地上书写了时代传奇。巨变,当然不仅仅局限于农村改革。庙堂之上,江湖之中,一切一切变化,迅猛而广泛。

十年前,与沈浩握手时,他的办公室里和外面都等着几拨人。那一趟采访,听闻了他的许多事迹。2009年11月,当他离世的消息传来,让人无比地吃惊。十年间,每到凤阳小岗,总会听到当地人说起他。沈浩同志事迹陈列馆里,有他女儿捧着他遗像的照片,每每看到都生出心疼。今年8月份到凤阳,那一天,听王连侠部长说到北京一位作词家,来到小岗村,为沈浩早逝一再痛哭流涕。

小岗村,大包干土菜馆。关友江半靠在躺椅上,一副悠闲自在的样子。

饭菜还没上桌,一群人热络地说着话。关友江似乎司空见惯了。作为当年摁下红手印的18位农民之一,他在家里和大包干纪念馆里接待过难以计数的采风或参观团,向人们介绍小岗村和自家的情况。

小岗村以前属于梨园公社,现在隶属于小溪河镇;小岗以前是个生产队,不到20户人家,现在成了一个近千户的行政村,附近的几个自然村都被并进来了。小岗村的房屋,基本沿着东西走向的“友谊大道”分布,大多是二三层楼。关友江与二儿子关正锦住在一起,关正锦家的“大包干土菜馆”,是小岗村“农家乐”定点之一。关友江的女儿关雪莲出嫁到凤阳燃灯乡(后也并入小溪河镇),这个乡镇是凤阳的“花鼓之乡”,也是凤阳贡柿的产地。“离的不太远,女儿有时会回来看看我。”关友江说,从草房到瓦房,再到楼房,这40年的变化太大了。

热气腾腾的农家菜端上了,众人忙着投箸。我大着声问关友江,他侧起身,回答一番,然后又自在地靠在躺椅上了。

今年几次到小岗村,我都拉着采风团成员和同事往严金昌家的后院走,严金昌也是小岗村当年大包干摁手印的18人之一,他家打出的招牌名为“金昌食府”,每天也是人来人往,高峰期得提前一两周甚至个把月预订。严金昌家的后院有两株柿树。柿树属于乡土树,稀松平常,但这两株柿树却是严家生活变化的“见证者”,严家以前的老房子拆了,盖新居了,柿树却保留下来了。在这个后院里,我看了又看。这两株柿树让我想起老家的柿树,还有外婆家的柿树,那时人丁兴旺,经常往来,如今离开故土的多,难得见上一面。

在小岗村保留的几间草房子里,一对妯娌为我们演唱原生态的花鼓戏,看着她们头裹毛巾身着的确良脚穿布鞋,瞬间想起曾在乡下生活的母亲和她的邻居们。

曾在小岗村采访过的“明星青年”苗娟,今年从小溪河镇调任官塘镇做组织委员了。苗娟是在安徽农学院毕业的前一年,与同学来小岗村创业,带头搞起食用菌养殖,最终是她坚守到底。她的事迹曾上过央视新闻联播。

凤阳另一位“创业女明星”,要属东陵村的李筱娇了。

大庙镇东陵村与明皇陵仅一墙之隔,这里是李克强总理曾经下乡插队的地方。今年4月份见到李筱娇时,她尚是东陵村党总支书记,到8月份见到她时,她已任大庙镇宣传委员了。第一眼看上去,李筱娇就是个能干事的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她回乡创业,起始任东陵村支部书记助理,从新农村建设资金互助专业合作社入手,带领全村群众规模化种植果树、草莓、蔬菜、花卉苗木等农作物,让乡亲们增加了收入,更多地感受到了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汪园颖能说会唱善舞,特别是表演当地非物质文化遗产“杈拉机”,让人看了着迷。汪园颖曾是凤阳县大明旅游公司一名导游,荣获全国优秀导游员、安徽省金牌导游员、安徽省旅游行业巾帼建功标兵、安徽省青年岗位能手等众多称号。2017年底至2018年8月份,我去凤阳数次采风时,还见到她为全国来的作家们讲解。后来得知她就要去做小学教师了,众人既遗憾又祝福她,有的甚至打趣:“孩子们有眼福了!”

凤阳县博物馆入门正对的一块巨大石础,名为蟠龙石础,出土于明中都皇故城西北处,来博物馆的省内外客人,看到石础往往难以移步。袁媛娓娓道来,然后引领着他们往馆里走,挨个介绍馆藏的陶器石器青铜器玉器,等等。袁媛是合肥人,来凤阳工作许多年了,她是这座博物馆的副馆长,对于馆藏文物和相关知识可谓了然于胸。

袁媛还常领着来自天南地北的游客参观中都城。历经风雨的凤阳中都皇故城,已名列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秋日里观看中都城,但觉苍凉如水,古气深沉;寒夜里观看中都城,物影重重,人影重重,如在时间的河流里飘荡。

在凤阳的大地上,“半边天”们所展现的风采和精神同样令人敬佩。已任凤阳县图书馆馆长的刘莉莉,以及接任她做凤阳县文联主席的徐传双,个个连轴转,顾得了大家顾不上自己的小家。

人,是最关键的因素。改革开放40年来,当我们将目光从宏大的概念、宏大的叙事,落向可以看得见、触摸得到的个体身上,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其间的繁复细密、鲜活生动。对于凤阳的印象,同样如此,纸上的浅显认知不及实地的寻访、体会。凤阳城市的格局日益变大,不仅是位居淮河岸的缘故,也不仅是因为“皇故城”所在地所具有的气象,更重要的是因为当代的变革,当下的创新。

从小岗村到整个凤阳县,亘古如新的大地上,显现着饱满而浓烈的生命力。新的未来和传奇,继续在书写。

文/张扬


    相关新闻
橙周刊·品读|一场八十年前的复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