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橙周刊·大家写岳西|养心冶溪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01-24 11:25:53 责编: 徐文娟

◇王金桥 (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会员)

皖西南边陲,司空山西麓,有一小镇,名叫“冶溪”。冶溪有河,系长河源头,河砂含铁量高,相传三国曹操带兵屯于此,士兵在河中淘洗铁砂以冶炼兵器,小镇便以此得名。小镇是大别山区的传统农业重镇,战争年代,小镇农民自发将余粮运送给革命部队,为革命的胜利默默做着后方支援。每年两万余亩水稻五千余吨余粮,是名副其实的“大别山粮仓”。小镇气候温润,四季景明,镇廓青山连绵,中间沃野平畴,阡陌交错,好一派田园风光,便享“大别山中小江南”之美誉。最是小镇境内,被权威媒体称为“绿色古董”的两千一百五十八棵百年以上古树,沿河成廊地见证着地方发展,根深叶茂间诉说着岁月沧桑,此景全国罕见,便又得“中国名木古树之乡”的美名了。2017年,又喜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小镇连接皖鄂,交通便利,古迹甚多,文化深厚,民风淳朴,移步换景———当是“养心”的好去处。

参司空,养禅心

在冶溪,开门见山。

山是司空山,战国时期有位官居“司空”的淳于氏隐居于此,故山名司空。南陈太建八年(576年),中国禅宗大祖禅师慧可南下卓锡司空山;隋开皇二年(582年),慧可传衣钵于弟子僧璨。自此,中国禅宗立足南方,花开五叶,流传四海,弘扬八荒。赵朴初先生说,这山,是“中华禅宗第一山”。知晓或者来过这山的,都说这山中“处处是佛,处处是禅”。

布局在冶溪的幢幢农房,或依山,或傍水,或两三层,或前庭后院,错落有致,红瓦白墙,一排排一簇簇的,如同争艳盛开的幸福花!随时,随便在哪幢农房,推开门,或透过窗,第一个映入眼帘的必是司空山。从正西方看,山似金蟾昂首望月;从正南方看,山如达摩坐禅听经;从西南侧看,山即慧可批裟眺远……无不隐隐透着无尽禅意。

身居禅地,必养禅心。2008年10月,我有幸和县领导陪香港著名居士杨钊先生考察司空山,记得他银丝抖擞,举首投足间尽显绅士风度。途中,他忽然问大家:“什么是禅?”一行人皆语塞。“知味者为口舌,不知味者为木石。比如说看这司空山,先看它是山,再看它不是山,接着看它又是山,这就是禅了……”这次考察后,他即决心捐资两亿五千万重修下院寺庙,重振唐朝辉煌。禅在山水间,禅心即在天地间。“天心月圆,掬水月在手,花枝春满,弄花香满衣”,“有水皆含月,无山不带云”,这些当是禅,禅意,抑或禅心萌发吧!

常年生活在冶溪的人们,算是天赐殊缘,住与禅山同体,吃与禅山同味,喝与禅山同脉。久而久之,心也即与禅山相融。常常地,不经意间会多一份宽容,多一份豁达,多一份和悦,多一份澄净,多一份超脱……便是日久与司空山相处,朝夕与司空山相对的缘由了。其实,人人都有一颗禅心。但必须去养,养则灵,养则明,养则透,养则静,养则净……如此禅心,方能答疑解惑,认知自我,洗礼思维,以及寻找人生的大智慧大圆满。

如若一天,抛却琐事,来到冶溪,关上手机,任意地选择一户农家住下,与善良淳朴的主人,喝禅茶,吃禅餐,论禅心。最是在清晨或傍晚,沐朝阳或晚霞,在阳台上席地而坐,以天地为禅堂,以司空为禅师,闭目神修,渐参“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那当是最有思想的禅悟,抑或最澄净心境的禅养?!

思陶氏,养孝心

在冶溪,孝意延绵。

这孝意,来自一位妇女,来自皇恩浩荡。据传,康熙年间,有琥珀村民刘仲甫,组织乡民抗击盗贼,力大无比,人称蛮王。因他长期四处奔走,积劳成疾,晚年病卧不起,食不能咽。其次子一杰之妻陶氏便常年以奶水喂养公公,一时传为佳话。此外,刘仲甫膝下有三个儿媳、两个孙媳均因丈夫早逝守节二十二年至四十二年不等,可谓节孝集于一门。此事传到皇宫,乾隆皇帝大为感动,乃赐建六节孝坊一座。坊上刻有“陶氏跪乳图”,人物栩栩如生,情景催人泪下。

听到这个故事后,我专程去了趟节孝坊遗址。刘氏后人介绍说,牌坊在文革中被拆,石料砌了水库大坝,现仅存石狮一对。心存惋惜之余,我意欲向上争取项目资金,适时恢复牌坊,再示后人。

牌坊只是外在形式的表现,真正宝贵的应是其蕴藏的孝道文化。古人云,百善孝为先。孝心是对双亲长辈孝敬的心意,是中国孝道文化的核心。孝心的体现,不仅是对双亲长辈物质层面上的供给,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上的陪伴,心灵上的沟通。看着现存牌坊石狮,我思绪纷飞,忽而又心绪宁静。一座节孝坊,在脑海中逐渐恢复,恢复……恢复成清朝时完美状态。

这应该是一座丰碑,记载着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官民情怀。这应该是一部史书,书写着中华文明代代相传的孝道美德。

    相关新闻
橙周刊·大家写岳西|有岳西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