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初进亳州,未见其形先嗅其味,空气中散发着中草药香,沁人心脾。近几年,亳州市依托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文化、道家文化、白酒文化和曹魏文化,在现代化的钢筋水泥中储存历史记忆,让一张张“黑白照片”在新一轮旅游发展中绽放风采—— ​
亳州,药香千年满城芳
来源: 2019-03-29 10:10:00 责编: 徐文娟

从3700多年前商汤定都于此,亳州就打上了“高屋建宅”的“亳”字烙印,随后王朝更迭、兴亡盛衰,寓意宏伟的“亳”字始终千古一用,成为华夏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治大国若烹小鲜”的老子、“一统中原,横梁赋诗”的曹操、“术比长桑,功牟良相”的华佗……天之骄子何其多也。如今,亳州正加大对北关老街的保护与有序开发,将历史遗迹、传说故事、民间文化等融入到“亳”文化中,不断提升与凝练文化内涵,依稀再现千年古谯郡的风采。

古街老巷 再现芳华

涡河入淮,淮水连江,江通大海。古代,中原地区的物产,过亳州可通货天下,“中州锁钥,南北通衢”由此得名。

亳州因商而盛,从宋至明清,全国各地工商行帮会馆和公所,在此有30余处,或滨水而建,或临街而立。如今闻名遐迩的花戏楼,正是由明末清初的山西、陕西两省商家兴建,时称山陕会馆。各种商品,在亳州靠岸后,或就地贩卖,或取材加工,由此带来街市的繁盛,并一街一品,久而久之,街巷以商业命名——大小花子街、白布大街、打铜巷、爬子巷……如今保存较完整且考证有据的,尚有18条老街。

2018年1月1日,亳州市取得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地方性实体法规《亳州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建立保护名录,细化历史建筑的认定条件和保护细则,18条老街“枯树逢春”,重新焕发生机。如今,18条老街依照原来的容貌,得到了整理修缮,亳州市文旅体局产业发展科科长王志刚说,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保留了老街店铺的黑门白封板、砖雕、石雕、瓦当、牛角弯梁等原有建筑构建,还原老街的古风旧貌,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文化之地。

老街巷见证着历史风情,这些“旧”建筑,加深了亳州的历史积淀,步入其中,仿佛时间穿梭,又回到千户云集、万商流转的往昔。不仅如此,老街改造也把运兵道、南京巷钱庄、花戏楼三个景点串联起来,从旅游产品供给侧方面,解决亳州旅游景点小而散,旅游有价值没品牌、有旅游没产业、有文化没玩头的困局。

“老街改造提升后,经常看到游客接踵并肩的盛况。”木雕家付义杰说,他在老街上的店铺,生意越来越好,这些带着亳州元素的木雕作品很抢手。老五米线馆、李家香油、张家竹器铺、顺兴铁货、瑞恒昌糕点、青龙号铜铺……过去的老手艺在老街中尚能觅到踪迹,每个店铺就好似一个“活文物”,向游人讲述着古城老街巷的过往。“旅游产品的开发曾经是弱项,游客看得津津有味,走的时候却没有东西可带,现在发生了变化。”王志刚说,近几年亳州把风物、风味、风景设计成带有亳州元素的文化旅游商品,举办旅游商品研发设计大赛,不断完善旅游商品特色购物街区旅游业态,争创全省旅游商品特色街区。

以诚传家 古城流韵

亳州以药立市,不仅当代如此。亳州学者李丹崖在其作品《春风十里,不如老街半顷》中说,北宋真宗乘船从亳州灵津古渡登岸,到北关老街的里仁街购买灵芝,再去道德中宫拜谒老子。宋真宗认为,道家鼻祖、神医华佗均诞生于此,这里的产出必是灵药,由此有了“药不过亳州不灵”的说法。今人看来,宋真宗说的“灵与不灵”,其实就是“诚信”二字,诚则灵,不诚则不灵。

巧合的是,宋真宗购买灵芝的里仁街,其街名也出自论语: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大意为“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选择住处,不住在有仁德的地方,那怎么能说是聪明智慧呢?”里仁街,至今犹在,“居于仁”的亳州药商,千年来传承的,不正是诚信吗?古时亳州的里仁街有药店60余家,多以“堂”冠名。相传,“堂”和“医圣”张仲景有关。张仲景官至长沙太守时,当地伤寒等疫病流行,作为太守的他为民着想,亲自采药、制药,为民治病,尤其是他公然打破官府戒律,坐在府衙的大堂上行医。后来,他还常在自己的名字前冠以“坐堂医生”四字。后世的中药店以名冠“堂”字为正统,开方医师以“坐堂医生”而自豪。

今天的亳州老街,有承庆堂、松山堂、普庆堂、同仁堂等老字号,其中承庆堂更是相传五代的安徽老字号。承庆堂始创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是亳州较为古老的药铺。创始人李泓德深谙医道,善治骨伤骨病,便在现亳州北关老街创办了经营丸散膏丹的药铺。清朝光绪十四年秋,晚清著名徽商胡雪岩的后人患了骨疾,久治不愈,正值胡家仆人到亳州贩运药材,有人建议他请李泓德诊治。李泓德内施正骨手法,外贴“祛湿止痛”之妙药,很快治愈了患者的骨病。巨商后人为感激李泓德,当他得知李泓德因家族辈分而为药铺招牌取店名务必含“庆”和“堂”而绞尽脑汁时,便说:“就叫‘承庆堂’吧,既有秉承精粹之意,又包含了济庆苍生之怀。”从此,承庆堂这块招牌在药都叫响。

“承庆堂传承百年,时刻恪守‘正仁丰德,康济苍生’的祖训,尊崇‘药者当付全力,医者当问良心’的精神传承。”承庆堂第四代传人李正风说,亳州药商惟不忘先人,不改初心,才能为振兴中医药事业、弘扬中华国粹提供不竭动力。

文化塑魂 业态革新

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的亳州,如何在新时代的发展大潮中逐浪而起、更上一层楼?“文化厚重,对发展旅游来说,是优势,但也可以说是一项包袱。”亳州市文体旅局局长雅浩海说,优势是有故事可说,说出来可信;包袱是过于厚重,有听头没看头,易出现群众的参与度不高、互动少的局面。

近两年来,亳州市在推动文化旅游年建设中,以“文化”塑魂,以“产业”兴市,以“形态”升华,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业态革新,构建外表有“颜值”,内涵有“气质”的全新文化旅游格局。

在亳州古城,明确定位老街的功能,白布大街以“记忆亳州”为主题,根据白布大街的位置及现状,将其打造为特色餐饮、特色旅游商品、非遗展示及亳州“老字号”为主的特色旅游商品一条街;爬子巷以“休闲亳州”为主题,根据爬子巷公房较多及相对幽静的现状,将爬子巷打造成以清吧、酒吧、茶吧及特色民宿为主的城市慢生活一条街;南京巷以“养生亳州”为主题,因南京巷钱庄景区坐落其中,且街道较为宽阔,将其打造成特色中医诊疗及中医花茶旗舰店等为主题的中医养生一条街;兴隆巷和羊市街以“文玩亳州”为主题,这两条街巷多为一层建筑且街道较窄,将其打造成工艺美术旅游纪念品、古玩字画为主的文化休闲一条街……每一街业态各异,互相呼应,同时将非遗直播间、特色民宿、中医体验馆等不同业态有序布点,有看头,有玩头,激活了文化供给增长内生动力,从而推动新的文化业态不断融合、演绎、更迭和创新。

2018年,亳州市文化旅游渐入佳境。亳药花海休闲观光大世界二期项目完工,启动三期工程,花海书舍酒店、柴洼民俗村、马拉松花海赛道、游客中心等项目建成运营。建成古井乐酒家园、林拥城蜗牛庄园等项目,完成江宁会馆、姜桂题公馆维修工程和涡阳辉山红色村落、谯城皖北烈士陵园等红色旅游景区提升项目,启动花戏楼修缮保护工程。汤王温泉二期工程建成并对外开放,10大旅游服务综合体已开工建设南部旅游服务综合体、林拥城旅游服务综合体和北部游客集散中心3个项目。新建旅游公路12条、旅游停车场36个、旅游标识标牌160块、游船码头3个。2018年全市旅游强省“五个一批”建设工程项目库新开工和续建两类重点项目投资总额120亿元,较2017年增长22.4%。(本报记者 武长鹏 本报通讯员 郭玉岩 张立辉)

    相关新闻
“二次元文化”从虚拟到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