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一点表里 | 以天地为书房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05-05 10:51:48 责编: 徐文娟

“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语言乏味,面目可憎。”此言虽然有些夸张,却颇有道理,对于读书人来说,阅读是最正常的状态,几日没能读书,肯定是被什么琐事绊住了,心情大抵是不佳的,没有书本的滋养,言谈之间就少了灵气与机锋,语言乏味是自然的。状态不佳,揽镜自照,面目虽不至于可憎,却肯定不会光彩照人。倒不是说阅读有多高雅,只是,读书人多不善于应酬和游乐,兴趣多在那些文字里,不读书,要向何处寻觅快乐呢?

每个读书人都想拥有一间书房,可大可小,但一定是幽静的,是一个独立的空间,容得下书橱、书桌、电脑,如果要求再高点,可以添置一架琴,几盆花木,几块石;如果还可以好一些,再添个大几案写字画画;如果仍可奢侈,就来个大院子,养花种草,放鹤养鸟……欲望无尽,每个书生心里,理想中完美的书房大抵相同,即明朝人李晔所言:“在溪山纡曲处择书屋,结构只三间,上加层楼,以观云物。四旁修竹百竿,以招清风。老梅寒蹇,低枝入窗,芳草缛苔,周于砌下……”

印象中,清朝嘉庆年间有个余姚人,好像叫黄澄量的,就在四明山建了一个私人藏书楼,周围有七十二座山峰环绕,据说藏书多达六万余卷。在这样的大书房里读书,脚下流云簇拥,耳畔松风鸟语,溪流淙淙,早晨红日满窗,夜来月照半墙,靠在一张躺椅上,看几行书,就几眼明霞,嗅几鼻子野花,是要醉死人的。远离闹市,山路难行,那些来寻访的朋友,一定都是知己,都是鸿儒,竹林之下,调弦弄笙,溪流之旁,品茶流觞,再畅谈些读书心得……才叫快意人生。

可是,这么好的书房,几百年也没有一个,就连设想一下,大概都觉得奢侈了,哪里指望变成现实?眼下的现实是,我那不足十平方的小书房,已经改成了老人卧室,我只能坐在卧室飘窗上看书了。这种状态持续五六年,最初时懊恼,似乎无法读书,但慢慢静下来,书还是那书,文字还是那味道。常常,我把飘窗外面的那层白纱窗帘拉上,再把墙上的内层厚窗帘拉上,那不足两平方的小空间,就成了我独立的书房。坐在那儿看张潮、张岱,看蒋勋、叶嘉莹,好多书,都是在那个小小空间里看完的。读张岱的《梅花书屋》时,他那棵开三百余朵的西瓜瓤大牡丹,那积三尺香雪的西府海棠,如同在我身边,甚至能感觉到牡丹的滑软,闻到海棠的清香,沉浸其中,竟然丝毫感觉不到飘窗的狭促。

书橱塞满之后,办了张借书卡。图书馆走得熟门熟路了,竟觉得,那幢楼就是我的大书房,是我的私家藏书楼,要找哪本书,手机一输,它的编码和详细位置就跳出来。每每拿到一本心仪的书,觉得好快乐:看我的藏书楼,专门有人替我管理,防霉防蛀都不让我操心,添置新书还不让我出钱,简直太幸福了吧?想想从前还沮丧于书橱的狭小,真是燕雀不识鸿鹄的天地!

那天,坐在小小飘窗上,读《幽梦影》:“善读书者,无之而非书,山水亦书也,棋酒亦书也,花月亦书也……”猛然觉得,鸿鹄的格局也还是太小了,世界原本就是案头之书,如果胸中有丘壑,那么天地就是书房,山川河流、诗酒油盐,都是你手中书卷。(张秀云)

    相关新闻
看到学名叫柽的沙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