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家风馆收藏的不仅是文物和史料,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位于池州市东至县的周氏家风馆,就是这样一类馆,它展示的是一个家族的家风家训和传承脉络,这些家风家训里,蕴含着我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
家风馆 传承好家风 凝聚正能量
来源: 安徽日报 2019-06-14 11:14:42 责编: 徐文娟

人无德不立、家无德不旺、国无德不兴。家风淳朴,民风才会净化,社会才会和谐。端午节期间,家住池州市东至县城关的陈鹏小朋友,在爸妈的带领下,一起参观了位于该县市民文化中心二楼的周氏家风馆。看着馆中陈列的那些史料和老物件,陈鹏十分新奇,不停地问着爸妈各种问题。陈鹏爸爸说,自己是个老师,孩子上小学三年级,带他来这里参观,一是算作假日出行,二是让他切身感受一下传统优良家风,“让他受受熏陶,也让我们反思一下如何更好地进行家庭教育。”

《六世书香》蕴含百年家史

周氏家风馆展馆面积约为120平方米,2016年9月,东至县在“东至周氏文化研究会”的基础上,历时三年挖掘、整理的周氏家风文化成果,在市民文化中心设立周氏家风馆,向民众宣传弘扬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文化,把好家风“立起来、亮出来、传开来”,倡导全社会“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发挥家庭的社会功能、文明作用,推进全县精神文明建设。整个展馆以《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为主题,对源自东至县的周氏家族人物、社会贡献、家风文化传承弘扬等几个方面作了较为全面的介绍。

“东至周氏家族的崛起源于从‘田间崛起’的周馥,家族的文化影响力则通过辈出的人才来显现。从清末到二十世纪前数十年间,周氏家族人才之兴旺令人瞩目。周馥家族得以‘绵绵瓜瓞’地传承,家风家训的教化作用相当重要。”南京大学文学院教授徐雁平在参观了周氏家风馆后说道。

“富不过三代”的“魔咒”,既反映了一定的社会发展规律,也是对教育、文化构建缺乏的无奈,而良好的家规、家训,就是消弥这个“魔咒”的最好路径。自晚清重臣周馥开始的百年时间里,由一代山乡穷儒,走向人才辈出、对近代中国经济社会产生了较大影响的庞大家族,得益的是这些良好的家规、家训,以及百年不变的家风传承。

周氏家风展馆分为三部分:第一部是家族人物、专家点评、家风精髓、家风底色、家族品格、家规家训、诚惠桑梓、传承弘扬等。通过东至周氏家族的人才、代际传承及家风形成因素,向世人展示《六世书香·百年家风》;第二部分是视频资料,主要内容包括中纪委网站于2016年11月15日,在“中国传统中的家规”栏目中向全国推出的《安徽池州东至周氏:六世书香·百年家风》,以及大型情景剧《百年家风》、舞台剧配乐诗朗诵《历史的遐想》等专题影像资料;第三部分是展柜,陈列的是周氏家族部分著作和可移动文物,以及与这个家族有关的研究成果。

《负暄闲语》培育“正心”后代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精髓,融化并体现在各个家族的家风之中。传承和践行好家风,是家族兴旺的根基,也是每个人致力于社会进步的文化摇篮。

东至县周氏家族有一个“传家宝”,这个“宝”就是家风。作为家族恪守的信条,是代代传承的家族文化。

“国”与“家”总是相伴而生的,实现国家的梦、民族的梦,离不开千千万万个“小家”的梦。后人从周氏家规、周馥家训,以及周馥的《负暄闲语》中,总结了如下几条: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崇儒尚德等等。周馥认为读书的目的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一个有层级、且相当明晰的人生目标。基本目标就是修身,让自身学有所长;近期目标就是齐家,让家庭和睦;中、远期目标才是治国、平天下。

东至周氏家族在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中奋力崛起,第一代创业者周馥协助李鸿章办理事务长达30年之久,对当时国家的经济、政治、国防、水利等各方面均发挥了重要作用;再到第二代周学熙持续发力,倾尽毕生心血致力于“实业救国”,周氏家族始终秉承着“培心地、积阴功、重孝弟、端表率、勤学业”的家德祖训,将国家前途和民族发展当作首务,进而形成了以“崇儒尚德、培心正业、清慎开明、勤俭乐济”为核心的家风精髓。在周氏优良家风的影响下,这份家国情怀,至今已传承六世,家族中不仅涌现出像周学煇、周志俊等为国家存亡、民族复兴殚精竭虑的有识之士;也有像周叔弢、周季木等将珍藏的文物古籍无偿捐献给国家的收藏大家;更有像周一良、周绍良、周治良等在国家科教文化等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领军人物。将“个人梦”融入“国家梦”,视家国命运为己任,是千万个“家”实现“中国梦”的精神力量。

“力勤正业”方能不忘初心

家风是一种导向,文化是一种力量。有了良好的家风导向和文化力量,整个家族就会在人生路上,走得正,行得远,立得高。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周氏优良的家风文化承载着教化功能,其中,家规家训是其家风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周氏家训中将“培心地”作为第一条:认为“心为一身之主”,百物受用有尽,只有向善之心方可享用不尽,这里的“心”在我们今天看来,即是“不忘初心”。周氏家规中的“戒非为”,要求“子弟必须力勤正业”,并列举了若干禁条,以“不入祠”“除谱名”等措施规范子孙行为,历史证明,周氏家族历经百年,没有一位子孙走向民族的反面,可谓“心正业正”。周氏家风文化中包含的道德理念和行为规范,为实现“中国梦”提供了实践支撑。

2019年3月24日上午,依托安徽省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周氏家风馆,东至县组织至德小学605班的30名学生及家长开展研学游活动。让学生在研学游驿站,“学家风,写家书”。卢天悦同学写道:“原来众多顶尖的学术人才就出在家乡、出在身边,感到格外亲切,增添了学习动力,今后以他们为目标好好学习,实现理想。”学生家长宋晋说:平时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学习、只关注“起跑线”,忽略了孩子的“培心地”和自身“端家范”的家风影响,看到周氏家族优秀家风感到非常震撼,以后要积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家风文化,发挥自己在家庭文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注重孩子的身心培养,注重家庭、家教、家风。

周氏家风馆自建成以来,一直坚持免费向全社会开放,是东至县、池州市乃至全省进行廉政文化教育、优秀传统文化学习的重要交流场所,并成为全省第一批省级研学旅行实践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池州市干部党性教育基地、池州市家风家教师范基地、廉政教育基地、青少年研学基地、家风教育基地、传统文化学习基地等。周氏家风馆建成两年多的时间里,共接待省内外各界人士近5万人次。

·链接·

周馥(1837-1921)

字玉山,号兰溪,安徽至德人(今东至县)人。同治年间周馥应募淮军,深得李鸿章赏识,跟随李办洋务达30余年,成为淮系集团中颇有建树和影响的人物。

周馥部分子孙

子周学熙

中国近代实业家,山东大学堂的首任校长。

孙周叔弢

著名政治家、 实业家、 收藏家。

孙周叔迦

著名佛学家、佛教教育家、佛教文化学家。

曾孙周绍良

著名红学家、敦煌学家、佛学家、文史学家、收藏家、文物鉴定专家。

    相关新闻
2018年全国文化事业费增加70多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