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溯传统文脉 为时代画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7-12 10:53:30 责编: 徐文娟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 ——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品巡展7月5日至15日在安徽博物院老馆举行。此次巡展以“意象古今”为主题,旨在从安徽地域历史文化和当代现实生活中追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精神意象——

3米乘以2米的画作有多大?很多人可能只在画册中看到过浓缩版。在位于省城的安徽博物院老馆,观众们这几天就能看到这些大幅画作了。

7月8日下午,合肥市舒城路小学五年级学生成言和同学一起结伴来到位于三孝口的安徽博物院老馆,他们来看的展览名为“意象古今”。成言说,看了这些画作和一些手工作品,觉得十分有趣,印象最深的是看到了以前只听过却没有见过的西藏“唐卡”。成言同学所看的展览,是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国家艺术基金青年艺术创作人才作品巡展之一。

“中国艺术新视界”合肥巡展

据天津美术学院人文与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系列巡展的学术支持人高岭介绍,中国艺术新视界从2017年开始巡展,至今已举办了33次。2019巡展是从国家艺术基金2014-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项目结项成果中遴选的作品,这次来合肥的展览共选取作品110幅(件),涵盖了美术、书法、摄影、工艺美术等艺术门类。本年度,此类巡展将会在全国开展十余场,巡展依举办地的不同,会结合当地特色,确定巡展主题,如之前在湖南长沙举办的巡展名为“楚韵升辉”,这次在安徽的展览名为“意象古今”。

安徽自古有“吴楚名区”“江东名邑”的美誉,淮河文化、新安文化、皖江文化是安徽的地缘母体与精神源头,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此次巡展以“意象古今”为策划主题,旨在从安徽地域历史文化和当代现实生活中追寻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精神意象。展览中的作品在继承传统基础上展现了与时代相携的姿态,表达出青年艺术家对时代发展的深刻思考和艺术观照,既回应了传统的艺术沿承,又通过新的视觉语言探究作品承载的审美意蕴。

“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合肥站策展人许凯明介绍,此次展览分为“文踪与语境”“方法与技法”“表达与传达”三个版块,分别从传统文脉与当代观念、艺术方法的传承进步、文化传播与价值观等方面展现当代优秀青年艺术家对现实、生活和理想的观照。

据悉,本次在合肥巡展的艺术品有99位作者,其中皖籍作者10余人,全都是40岁以下的青年人,有些人更是90后。

从传统文化中汲取新的灵感

7月5日开幕式后,安徽博物院还组织了一场关于此次巡展的研讨会,邀请我省美术界、雕塑界、摄影界等多位艺术前辈和中国科技大学、合肥工业大学、安徽师范大学、合肥师范学院的多位专家学者前来座谈。大家认为,这是一次质量很高的展览,许多作品既继承传统又不拘泥于传统,反映新时代特色。“说是国展的第二梯队也不过分。”我省著名画家、评论家刘继潮先生说。

在本次展览中,一件名为“六尺巷”的四幅砖雕作品引起了专家学者们的注意。该作品由安徽师范大学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郭兵要创作而成。《六尺巷》系列共九幅,入选参展的是其中的四幅,其创作来源于我省桐城市“六尺巷”的故事,分为“六尺巷”形成之前和形成之后两部分,作品的一项比较明显的创新举措是将黄梅戏人物造型与徽州砖雕艺术相结合。有艺术评论家认为,《六尺巷》砖雕作品以全新的叙事结构赋予传统故事深刻的历史内涵和深沉的家国情怀,把清廉为官、从严治家搬上雕塑中,以黄梅戏人物造型与徽州砖雕艺术的手法再现历史故事,充满了昂扬向上的正能量。

传统艺术所蕴涵的工匠精神,历经历史的积淀,启迪艺术家们探寻新时代的艺术表达。连续三年入选中国艺术新视界的青年画家李鹏这次参展的作品是油画《天工开物——琢玉图》。李鹏目前是省美协理事、省美协壁画艺术委员会主任,谈到《琢玉图》,他说,最大灵感正是来自于中国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玉文化。他创作的《天工开物》是一组四幅画,在构图上,以玉璧作为外形,其内流动旋转的线条与玉工的劳作穿插叠加,用整体造型体现出玉所蕴含的审美与文化观念。在绘画语言上采用了中国传统的“工笔意写”,将精细深入刻画与自然随意的泼彩相结合,寻求琢与不琢中的平衡。李鹏表示,在今后的艺术创作中,会继续以琢玉般的精神,锲而不舍,追求卓越,以精品力作不断回报社会。

期待青年艺术家出更多精品

和刘继潮一样,不少参观展览后的专家学者也都认为,本次巡展质量好、规格高,是一次“有分量”的展览,体现了国家艺术基金项目筛选的严谨性。一些专家还同时对参展作品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要求。

我省著名美术理论家、评论家王永敬、陈祥明等人表示,“意象”这一词语近些年来几乎成了艺术界的“热词”,但如何在作品中很好体现出这个词,并非易事。中国传统文化内涵深厚,现代艺术家们要善于从传统中汲取养分,进而“师古人兼师造化”。本次参加巡展的作品中,不少都是既有“具象”,又有“意象”,能将观念思想和表现技法很好地揉和在一起,但同时,也有一些美术作品过于追求“相片”化,虽然写实,但并不能很好地表达意韵,这方面有待反思和改进。

合肥师范学院研究现当代艺术的孙志宜教授表示,艺术是生态型的东西,在创作时,创作者不能硬贴上“意象”的标签,而应有自己对作品独特的思考,这样创作出的作品,才能有独特的“灵魂”和神韵。

王屹等参加展览的部分艺术家表示,能够入选中国艺术新视界巡展、得到国家艺术基金的扶持,对他们的创作是一个很大助力,更是一种压力。只有沉下心来,耐心、细心、脚踏实地地深入到生活一线中,作品才更具有活力和感染力,也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青年是艺术创作的生力军,是艺术事业繁荣发展的根基。”安徽博物院院长胡敏希望,“安徽的青年艺术家们要以‘中国艺术新视界2019’巡展来到安徽为契机,充分交流学习,努力为人民抒写、为时代画像。”(本报记者 徐志纯)

文中图为参加合肥巡展的部分展品。(资料图片)


    相关新闻
听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