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说说台北、美食与文化
■读后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08-27 10:22:48 责编: 徐文娟
《台北回味》◎ 韩良露/著  中信出版集团

本书自序里,韩良露称自己为“台北说食人”,要让这个城市的饮食之味永远流传。“说食人”是一个恰当的比喻,因为“说”是一种自然亲切的风格,因为韩良露就是想把自己对于这座城市的记忆通过一碗暖乎乎的酒酿汤圆,或一球凉滋滋的雪王冰激凌表达出来。

生活美学随笔最考验作者对于下笔对象的熟悉程度。城市的面貌是日新月异在变化的,而久居方圆的人们的记忆却是顽固的。就像韩良露,她留恋老城区老屋里的天光云影,乐谈霞海城隍庙前石板广场旁大榕树下那摊清晨六点就开张的“民乐旗鱼米粉汤”,对于城隍庙对面以前的老邮局的遗迹如数家珍,整条迪化街和永乐市场和老街所有的故人旧事,她大概都门儿清,这样的文章不需要雕饰,一说出来,清浅的岁月就涌在眼前。我们也都是有的,珍宝一样藏在心底,所以一呼唤,情感就流了出来。

台北这座城市有特色。想起另一位台北作家舒国治,他有篇文章叫《我生活在台北这村庄上》。从村头到村尾,街巷里坊,熟人多,帮忙的不少,碎嘴的也不少。散步其间,徐徐道来。台北有长远的农耕伦理传统,但它并不是封闭的、趋于保守的。韩良露说台湾菜是“混血个性”的,混合了宁波帮、苏州帮、绍兴帮、扬州帮、杭州帮等江浙菜的菜品,还有川菜、粤菜、京菜的影响,就如台北这座城市的混血性格,此外它还烙印着荷兰、日本和西洋的痕迹,夜市摊子既有着青草茶、担仔面,也会有寿司、罗宋汤,商圈的中、西餐亦受白领的欢迎。

作者现正处于晚秋的季节,霜满了头,回望成了习惯,她在这座城里已经生活悠久,士林的夜市是童年的快乐见证,衡阳路的十里洋场唤醒少女的憧憬,西门町的大熔炉斑斓地融合异国的气息。台北角角落落,都是她的青春。早年的时辰,她是中产商人家庭淑养的闺秀,无忧无虑享受成长,而家变忽将她推至前庭,在尚且稚嫩的年纪里就负担全家的生计,以笔作戈写剧本而成名,对城市的人情况味、翻云覆雨的遭际,自也有她的一番理解。

读罢《台北回味》,续读《良露家之味》,看她絮絮地说起家人与食物,有哀伤,有愉悦,更多的是温情。韩良露说她家的灶神,一个是祖籍江苏南通的父亲,一个是台南汉学家族的外婆。一看到这句,我就笑了。我是懂得的,因我的父亲是南下的军人,与我的母亲结合后,生活的最大矛盾就是餐饮,相异的口味要怎么调和呢?

我们终归是要走出来的,向着更广大的天地。《良露家之味》写家,《台北之味》写城,而《文化寻味》写的是世界,写读书、观影、旅行所赋予精神心灵的拓展。她写下她的感悟,通透清明,她对世情有历练,有洞察。继而写伦敦、上海、印度,写她走过的,爱着或不爱的城。作为文化知识分子,她还评议欧洲、战争、美国梦、信仰等等。三部作品,滋味错杂,多层面了解作者与她的“人生三味”。(赵青新

    相关新闻
脆弱的时候,看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