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橙周刊·专栏
穿鞋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19-10-01 07:57:32 责编: 徐文娟

■王祥夫,著名作家,画家,曾获“鲁迅文学奖”

一般的人,除了晚上脱去鞋子上床睡觉,白天很少有不穿鞋的。当然有一辈子不穿鞋的专业户,比如那个民间传说中的赤脚大仙,查一下相关词条是这样说:赤脚大仙,道教传说中的仙人,是仙界的散仙,在仙界之中他没有什么固定的职位,一般情况下他总是在四处云游,以其赤脚装束最为独特,民间传说中他常常下凡来到人间,帮助人类铲除妖魔。他性情随和,平常以笑脸对人,对有心向善的妖怪也会网开一面,但对邪恶妖怪却从不留情,双脚就是他的武器,曾经降服众多妖魔,是天下妖怪的克星。据说赤脚大仙身上带有不属于六界的异宝,令他不惧百毒。

神仙是神仙,可以赤着脚腾云驾雾飞来飞去,但我们凡人居家过日子不可不穿鞋子,而且同时要备有三双鞋子才好,一双在家里穿,一双进佛堂或教堂时穿,一双专门穿来如厕。尤其是夏季,下过雨,满地泥泞,乡村的那种露天厕所里更是泥泞,而那泥泞之中或有更多的不洁之物,你从这样的厕所里出来,再去任何地方都像是不太方便,所以得换鞋。现在穿套鞋和雨鞋的人不多了,仔细想想,套鞋有很多好处,走泥泞之地,把橡胶的套鞋套在鞋子外边,进家的时候可以把套鞋脱下来。这种鞋大多都是橡胶制品,弹性很好,可以紧紧地套在鞋子外边。下雨天出去访客或者到图书馆里去借书,再或者是去教堂或寺院,备有这样一双鞋确实是很应该。

当然打赤脚出来进去亦非不可,就像田山花袋在《棉被》里写那位年轻的乡村教员,下过雨去什么地方,进家的时候先要脱掉木屐用擦脚的毛巾把脚“咕吱咕吱”地擦一擦,这在日本可以,在中国好像没这样的习惯。主人也不可能给上门的客人准备擦脚的毛巾。在乡下,有时候打赤脚也很好,在地里插秧当然是最好不要穿鞋。半个世纪前,在中国,尚有“赤脚医生”这一说。现在想想,那形象也好不到哪里去,一个医生,总是打着赤脚到处走动,这也只能是在南方。在北方,一过立秋,赤脚走路,人恐怕就会给冻出病来,即使不冻出病来,也会时不时犯“抽筋”,小腿肚子那里抽起筋来不是一件让人舒服的事。把“赤脚”与“医生”连在一起,也只能是那个时代的荒唐事。

中国的辞典里,除了“赤脚医生”这一条,还可以查出来的就是我们刚才说过的“赤脚大仙”。我以为,赤脚大仙广受信众们的欢迎,是因为他具有乡下人一般的随随便便的态度。而“赤脚医生”这一名词的寿命也只有二十年左右的光景,现在再无人说起,查辞典恐怕也查不出来。

说到鞋子,说到居家过日子的必备三双鞋,这与李叔同分不开。李叔同出家后法号是“弘一”,关于鞋子,他的意见便是同时要备有三双才好,一双进佛堂念经,一双平时穿用,一双如厕时穿。这也可以看出李叔同的卫生观念,也是一种讲究。人活在世上,能讲究便是一种福气,同时拥有三双鞋子不是一件难事,但出门在外。临时内急要上想厕所,无法换鞋却是一大问题,所以,持律再严,也难免不被现实打破。这么一想,我以为那种橡胶套鞋还是好,我的南通薛家奶奶,年轻时定是美人,她于下雨的天气里便一定要穿这种套鞋,进家的时候先把鞋子脱一脱,放在一边;离开的时候,再把套鞋穿好,如果老天还在淅淅沥沥的话。古典名著《金瓶梅》一书里专门讲到过李瓶儿的鞋子,她去世后,有许多的鞋子给翻出来,潘金莲还指定了非要其中的哪一双,却没有讲到套鞋。

我在家,一般穿拖鞋,人字拖,即使跑动也不会掉,有时就那样穿着出去,去吃早点,或者去散步,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不会在下雨的天气里穿着这种拖鞋去那种遍地泥泞的厕所。再说,这种厕所在城市里现在也很少见了。

    相关新闻
秋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