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长夏好读书
来源: 安徽商报·橙周刊 2020-06-15 14:31:32 责编: 徐文娟

荐书人:相山酒徒

《古诗赏析》张玉榖/著

虽然有个大白话的书名,但这本清代小册子并不流行。我买了十几年,没事儿就翻翻。读诗当然首推唐宋,但也如张氏所说,“不读古诗(唐以前),则《三百》之遗佚支流不悉,而李唐来古今判体之渊源不彰,诗且中缺矣。”这是从学术上说。让我说,夏日里喝着微苦的凉茶,吹着小扇,读读乐府和诸多“无名氏”的民歌,看到哪是哪,有“远芳侵古道”之境。

陶渊明说:“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大概就是这么乏味且微妙的快乐!

《寂寞的十七岁》 白先勇/著

夏日是属于青年的,日在中天。中年万事皆苦,但从少年入青年也未见得容易,人对自身躯体与世界的认知,需要一个残酷的过程。很难想象,白先勇青年时代就可以写出《玉卿嫂》这种透彻的作品,甚至描写性爱时,纸张都透着一股子清冷。一个女人的偏执,连带一个少年对人生未知世界的窥伺,让人想起童年时代目睹的诸多无法理解的悲剧来。

《寂寞的十七岁》真的寂寞,有点像《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人间失格》式的自我剖析。这种小说大概是每一个文学青年都想象过的吧,宇宙的每一个角度都充塞着自我,自然寂寞万分。

夏日,满眼蓬勃;但炎炎正午,世界又是最安静的,一切生命在烈日下似乎都无精打采。也许,这可以解释青年为何孤寂。

这部小集子多是白先勇青年时代的作品,比不上《台北人》的巅峰,却也细腻、风情。

《杜甫传》冯至/著

杜甫一度被后浪们画的“很忙”,消停几年后,上半年又火了一段儿。因为BBC给杜甫拍了纪录片,很受B站后浪们的推崇,标题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我喜欢老杜,也看得热泪盈眶。

这本《杜甫传》是几年前在去庐山旅行的路上看完的。而杜甫一生都在“旅行”。“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一个小人物,遇上了大时代,幸与不幸都无从谈起。从“诗是吾家事”的狂傲,到“艰难苦恨繁霜鬓”的潦倒,杜甫的诗可以陪伴人的一生。

冯至这本书中规中矩,写作的时代局限十分明显,但以诗人之心去说诗人之事,充满感情。就像他说的,目的是让杜甫和我们接近。今年原本计划去杜甫的故乡巩义去看看,因为疫情耽搁了。好在人生漫漫,逢君不在花开花落。

《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 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陈寅恪/著

去年看魏晋南北朝,今年看隋唐,除了通史、别史、文艺,总要分门别类去读一些零散的考证经典。读陈寅恪先生,有些吃紧但并不枯燥,逻辑分明,谈吐雅然,重要的是他的考证对“读通”有非常的意义,不落“嗜”“癖”。在魏晋史演讲稿中,陈先生考证“桃花源”的地理就让人心悦诚服。

有时候,听到这些老先生的名讳会让年轻人天然地躲开。其实大可不必,他们的岸然总透着一股活泼泼的机灵。读书消夏,消遣消遣固然好,但想到夏去秋来,还是要抓紧时间,围坐在大师边上听书,有益地认识时间与世界。

《流浪记》舒国治/著

多年前一位文青送的。现在忆及,倒又挺喜欢舒国治那个劲儿,管它呢,一个大傻个儿走路、喝茶、睡觉,胡乱记上两笔,就好了。他写《北京一日》,就是个朋友圈打卡的合集,王府井、东单、老舍茶馆、隆福寺街……走过一个地儿就写上两句,买包“中南海”、吃个羊蝎子也要存照,真是散漫极了。他还喜欢写睡觉,为“懒”大掉书袋,“下午总叫人昏昏欲睡。下午,何其妙的一段光阴也。”

我不是个天生劳碌命,但总也不能做到随遇而安,因此青年时代读这种散漫的文章总看不起。但人到中年,想来生活也就是这么个意思,可不就是吃饭、走路、喝茶、睡觉吗?其他的,都在人生之外,不属于自个儿的。

很长时间没做过梦了,但也睡不好。这睡不着又走不了的德性自己都烦。幸亏,还能看看书。

荐书人:大虫

《自卑与超越》阿尔弗雷德·阿德勒/著

可以断定的是,每个人都体验过自卑的情绪,有时候是面对太优秀的人,有时候是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为了对抗自卑感,人们会变着花样地去寻找优越感,那些走上不恰当路径的人就会表现出各种问题。阿德勒就曾是个自卑的孩子,幼年时睡在身旁的弟弟死了、经历两次车祸、肺炎差点死去……这让他沉迷于对生命的思索,他以自己的学和思完成了超越。书中对家庭、学校作用的论述,至今仍不过时,可以对照反思,也可以指导教育。阿德勒起初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信徒,后来却和荣格一样“叛出师门”,创立了个体心理学,或许这也是他的“自卑与超越”之路吧。适合夏天早晨读,加持正能量,开启新的一天。

《半小时漫画唐诗》《半小时漫画唐诗2》陈磊/著

“不学诗,无以言。”虽然孔老夫子说的是《诗经》,但推广到所有的优秀诗歌毫无问题。常读诗歌有文化,拒绝卧槽闯天下。考虑到诗歌难以翻译,读中国诗更靠谱。中国诗的巅峰谁都知道是唐诗,读唐诗肯定不会错,就像你活在金庸小说中,不知道学哪个门派功夫好,那就选少林。陈磊这个名字很正经但似乎不太出名,但他的杀马特笔名“二混子”可谓声震江湖。歪瓜裂枣的人物造型、插科打诨的知识渗透,是他的一贯风格。适合夏天午睡后读,日长睡起无情思,二混子给你讲笑话;翻翻图,笑一笑,涨了姿势又醒脑,挺好。

《我是刘慈欣》刘慈欣/著

如果你是《三体》粉,那你一定要读这本书。如果某天你突然吃到一只鸡蛋,美味炸裂了味蕾,你一定会想认识那只母鸡。事实上,我的朋友“书记”曾告诉我,他读《三体》读到痛哭流涕。这时候,就有必要了解这只“母鸡”的日常生活了。其实他走上科幻写作的道路,是因为打麻将太笨老是输钱,只好重拾少年爱好。适合夏天下午读,现烧热卖作晚上撸串局谈资。

《七里香》席慕蓉/著

一个蒙古王族的后裔,生在四川,长在台湾,学的是油画,成名靠新诗。她的精神世界是怎么样的?喝马奶酒涮火锅,餐后水果嚼槟榔?如果诗如其人的话,席慕蓉一定有一颗纯净如日月潭的内心。她的诗在1980年代席卷台湾也风靡大陆,通俗清新的语言,自然纯粹的感情,小学生也能读懂,大学教授也会被打动,难怪掀起一股“席旋风”。这是她出版的第一本诗集,“在绿树白花的篱前,曾那样轻易地挥手道别。”关于青春,关于爱情,关于乡愁,爱和忧伤都有节制,却又让人心头微痛。适合在夏天的傍晚读,日斜风凉,适合怅惘适合装。

《夏天·烟火·我的尸体》乙一/著

同为日本作家,同样长于耕作推理领域,以我的个人口味来判断,乙一可以把东野圭吾秒成渣。请东野迷们原谅,东野也很棒棒哒,但为了修辞效果我必须这么说。乙一在16岁时写成此书,真是一个让人嫉妒到绝望的年纪。而且乙一像“老顽童”周伯通有左右互搏的绝技,擅长两种相反风格的写作:“黑乙一”冷酷残忍,“白乙一”温暖感动。这是他的“黑”作,也是成名作。看乙一的小说你会怀疑,他如果没靠写作成名真可能会长成一个变态杀人犯。幸好少了个变态狂魔,幸好多了个天才作家。适合夏夜睡前读,浑身冰凉,省开空调。

《20世纪思想史》彼得·沃森/著

即使是被遗弃的孩子,一旦有了自我意识,也会想找到自己的父母,不为别的,至少要看看自己的来源。但为什么很少有人想去了解自己寄身的这个世界的来源呢?21世纪是20世纪的自然延续,就像孩子是父母的生命延续。我们的某个日常用词,可能是当年思想家殚精竭虑的发现,我们的某个常识,可能是当年多种思想激烈交锋的结果。当你借着高空视角,看清楚我们是如何走到今天的位置,你对今天的理解,对未来的想象,一定会有新的模样。适合夏天的双休日,在阳台躺椅上,就着清风,啜着浓茶,慢慢读来。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