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那场青春的party我出场了两次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0-07-06 09:30:00 责编: 徐文娟

◎作者:大虫   ◎高考年份:1993,1994年

以前每次听到有人说考试紧张,我就觉得不理解。刚上学的时候,估计还没有学会紧张。等到大一点学会紧张时,谁不是早千锤百炼成了考试油子?还能紧张得起来也是让人佩服。不过,后来我发现生活中这样的人不少,包括一些很好的朋友,一些很优秀的朋友。我猜测他们至少拥有两个共同点:一是特别敬重学习,把学习供在神坛上,而考试就是学习之神的末日审判;二是内心戏丰富,审判还未开始,辩护失败后在地狱被大卸八块或油炸烧烤的场景已在脑际放起了电影。

我喜欢考试,但必须是大型考试,考前就充满期盼。平时的课堂测验类不算,测完该干啥还得干啥。但是像期末考试、升学考试这样的考试,一是用脑量很少,半天才做一张试卷,日常学习哪有这么轻松的?二是更重要的,考完就是大把的假期,那是一段多么自由的时光啊,虽然真到身处其中时,也常常会感觉到无聊——大把大把的时间缺少称心如意的消磨工具。

在我经历的考试中,最大型的就是高考了,所以也最受我的宠爱。考前首先是学校提前两周放假,回家自由复习。放假中途的规定某天回校领准考证。7月6日自己坐车到县城,对于家在农村、靠着在镇办高中读书才混成小镇青年的我,这已经算是一趟难得的旅游。下午拿着准考证按图索骥去找自己的考点,到了考点,先找厕所的位置,这是防止考试中途出意外不知道往哪冲。接着对照门上贴的号段找考场,找到考场再隔着窗户瞅几眼自己的座位,确定了自己的战场定位,圆满完成任务。这期间,熙熙攘攘的人群像赶集,大部分都是不认识的,也总能碰到几个同校的,就像他乡遇故知,打起招呼来格外透着亲热劲。

住宿问题,那时候为了中高考住宾馆还很罕见,大家都是各找门路,有的投奔家在县城的亲戚朋友,有的落脚在县城读书的同村青年或初中同学租房处。如果没有直接关系,拐几个弯总是能找到间接关系的。找的人不嫌关系远,被找的人也觉得很正常。我参加了两年高考,1993年是跟着一个关系很好的高中同学一起投奔他的初中同学,同学的同学就是同学,年轻人又容易意气相投,大家一起买菜做饭,晚上每人还能来一两瓶啤酒,心满意足。夏天床位不够的问题好解决,主要是防蚊,点上蚊香地上铺张席子,或者在二楼的平顶上借风驱蚊,随着闲聊声的慢慢稀落,年轻的学子们都进入了深沉的梦乡,只等第二天太阳升起奔赴沙场。语文、地理、数学、英语、历史、政治,一科科考下去,考试不重要,结果也不重要,重要的是过程中考试外的快乐。可惜只能考三天,如果能够一直这样考下去,生活该有多么美好。1994年我跟一位同学一起享受了他姐姐的专门殷勤照顾,生活更加规律舒适,但却减了些一大群年轻人在一起混的狂欢感。

于是,我找到了喜欢高考类大型考试的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离开熟悉的环境,打破平淡的生活,有新朋旧友,有美酒佳肴,长长的夏日除去短短的考试,放宽的生活费对付有限的三天,时间充裕,手头阔绰,夏风把燃烧的荷尔蒙吹得更旺,就像一场青春的party,怎能不让人期待?不管考得怎么样,至少那三天是登上了人生巅峰,像夏夜璀璨的烟火,明知转瞬就会繁华落尽,但正因为如此,才有当时的喜悦、事后的怀念吧。

    相关新闻
高三的最后一次自我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