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乡趣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7-27 11:13:14 责编: 徐文娟

愁是忧伤的爱,触及灵魂。乡趣是喜庆的美,传承着美德。

(一)

春天的村庄,充满了生机,播种着希望。“正月十五大似年,吃块腊肉好下田”,元宵节过后,农田里一派耕作繁忙,锄草的、施肥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好一幅春耕画卷。麦苗、菜苗沐浴着春光,随春风摇曳,像二八少女,一天一个模样。

不知谁家媳妇的棒槌声,把晨曲奏响。晨光里,洗衣的、种菜的、上学的、下地的,开启了一日的劳作。庄西头王大爷的大孙子,一早赶着一群白鹅,去庄后的河边放养。大公鹅昂头挺胸,领着母鹅和鹅仔,“昂楼、昂楼”地叫着,似将军出征,那么威武雄壮。隔壁二姑家的老母鸡刚孵出一堆小鸡苗,小鸡们像毛茸茸的绣球,嫩黄嫩黄,“唧唧”地叫,小生命在房前屋后的树丛中,一天天成长。

夕阳西下,老坟岗旁,三三两两的耕牛悠闲地吃草,低头摇尾,恣意徜徉;活泼的喜鹊喳喳地叫,骄傲地站在牛背上;放牧的孩童,玩着游戏,追逐嬉闹,撕扯着麻布衣裳。此时的村庄,炊烟袅袅升起,这一家那一户,或浓或淡,或粗短或细长。夕阳牧歌,炊烟农舍,演绎着古老温馨的传说与安详。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春意荡漾。看那水塘边,“春风杨柳万千条”,青翠嫩绿,随风飘荡。每年此时,把邻家女孩约上,牵手池塘边,折几枝编个柳帽,戴出了小姑娘俏美的容妆。

冬闲田的水沟里,用筛子一舀,小米虾活蹦乱跳,母亲用豆粉调制出了美味的虾酱。

(二)

夏天的村庄,充满了活力,令人向往。麦收的日子,打谷场上非常热闹。男人们忙着脱粒,女人们忙着晒晾,挥汗如雨,有说有笑,一派收获的喜悦景象。金黄色的麦子加工成洁白的面粉,手擀面、炸包子、蒸馒头,做出许多花样。端午节吃粽子,艾叶清香,糯米包着大枣、花生、腊肉馅子,吃出了庄稼人的滋养。

夏天是一年中吃得最好的日子。逮泥鳅、钓黄鳝,抓鱼网虾,或煮或渣、或炒或腌,乡里人比城里人有更多的口福享。小伙伴们偷香瓜、摘桃子、扒山芋、烤豆角,尽显顽皮之能耐。夏季午后,暴雨频繁,塘坝和田块水满流淌,鱼和泥鳅到处游动。大人儿童冒雨逮鱼,无惧电闪雷鸣,个个争把好汉当。

夏天的夜晚是乡村最迷人的时光。池塘是天然的浴场,大人带着孩子,齐聚庄前的大塘,打水仗、钻猛子,玩得很是欢畅。塘远处的荷塘里,荷叶田田,荷花清香,月光下一片清凉。庄后的打谷场,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园,上草堆、钻草洞、过家家,花样百出,还学着电影玩打仗。捉几只萤火虫装进玻璃瓶,黑夜里闪闪发亮。

夏夜的娱乐活动也是多种多样。无论本庄或邻庄,每逢有电影肯定是要赶场子的。带着长板凳,结着伴儿早早去占位子,幕布正面坐满了就在反面看,散场回来时还一路讨论。村子还常请来说书的,更是吸引人,说完一部《隋唐演义》还觉不过瘾,接着再说《烈火金刚》。那鼓声一响,全场鸦雀无声,只听见说书人嘶哑的喉嗓。卖关子结束了,许多人回家睡不着还在猜想。

夏夜还能放飞梦想。睡在门前的凉床上,听父辈们讲织女牛郎,数着天上的星星,望着浩瀚的银河,心中充满无限的好奇。而少男少女们也最爱这神奇的季节,瓜棚里河滩上,年复一年地谱写古老而又美妙的青春恋曲,把浪漫和传说带给了村庄。

(三)

秋天的村庄,收获忙碌,秋高气爽。

打谷场上又一次热闹起来,黄澄澄的稻谷被晒干扬净,挑回家装进仓。山芋、花生、大豆、南瓜,分门别类,一一收藏。一年的劳作,辛勤的汗水,换来了养家糊口的食粮。

中秋季节,上演了杀鸡宰鹅的排场。肥美的白鹅和鸡鸭,宰杀加工,腌晒金黄。每到此刻,家家都欢喜得像过年一样。孩子们更是早就在盼望了,白天有好吃的不说,晚上还能边吃月饼边赏月。晚饭后,男孩们抱着扎好的火把,跑向庄旁的荒岗,一边跑一边叫,火把照亮了每个村庄。只见四处是一排排的火把队伍,欢声笑语一浪高过一浪。

秋天也是喜庆的季节。盖房子上大梁,放鞭炮撒喜糖,穷苦人家终于迎来了少有的荣光。在大梁中间系上红绸布,两头慢慢拉向上,一边拉一边要道好:“新房盖得好不好啊?”众人齐声欢叫,好!“幸福生活长不长啊?”众人再高喊,长!大把撒下香烟糖果,大人小孩们都争着抢,欢喜堆满了庄稼人的脸膛。

(四)

冬天的村庄,亲情浓郁,欢聚和祥。

第一场冬雪如约而至。房屋被白雪覆盖,素裹银装,天地一色,道路都难辨。门前的水塘冻实了,调皮的男孩儿坐在小板凳上,把水塘当成了溜冰场;屋后的雪地上,几个孩子堆雪人、打雪仗,哥哥给雪人戴上草帽,妹妹再帮安个拐杖。院子里,用筛子支起个罩,撒一把稻谷,诱捕那贪食的麻雀,逮到了拴根绳子当风筝放。

村西头的老王家娶媳妇,成了村庄的节日,大家争着来帮忙。男的挑水放鞭炮,杀猪宰羊;女的烧菜做饭,进出厨房;老人抱着烟袋,扎堆拉家常;孩子们围着东家,闹着要喜糖。亲朋好友团聚祝贺,流水席接连几日开不停,十大碗满口留香。

进了腊月,家家都忙着准备年货。庄前的大塘开始了冬捕,大网从塘这头放下,拉到塘那头,一网鱼足有几百斤。收网时,看那鱼头攒动、活蹦乱跳,乡亲们喜得叫啊、笑啊。后庄的老权家杀年猪,全村庄都来打猪晃子,渣猪肉、炒猪肝,炖猪蹄……吃得是意犹未尽。

小年过后,要忙着做豆腐、蒸粑粑、打年糕,男人们上街打酒买糖,女人们做新鞋缝新衣裳。

大年三十,辞旧迎新,阖家团圆安康。上午打扫门庭,下午贴春联。到了傍晚时分,村庄开始沸腾起来,鞭炮齐鸣,此歇彼响。吃年夜饭时,家家都把“十大海”端上,一家人有吃有喝、有说有笑,满屋都是快乐吉祥。

大年初一,要一早开门放鞭炮、迎新年,这叫“迎春接福”、“开门大发”。早饭要吃年糕和圆宝蛋,为的是图个“步步高”、发财吉利。

那三天,是村庄欢聚喜乐的日子,“年味”浓乡情深令人难忘!

乡村四时不同,风趣各异。如此周而复始,延续着古老文明的厚重,传承着伟大民族的勤俭純朴与和美善良。( 袁孝友

    相关新闻
网络作家应警醒“文学性的迁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