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文化
【橙周刊·策划】古物不走寻常路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商报 2021-03-30 17:25:00 责编: 徐文娟


三星堆这些天火了,人们津津乐道于金面具、青铜神树,这些仿佛与我们认知中的文物有巨大差异的古物。其实,古物从来都不是“死”的,它们可以很俏皮、很现代、很令人意想不到。


在三星堆纵目天下

超过1000万人在央视直播平台围观,人类考古史上空前的“盛世”

是的,三星堆的冲击力太强。看惯了“中原文化”、“江河文化”,相比良渚、仰韶、凌家滩抑或龙山、二里头、殷墟,三星堆出土文物的器型与内涵绝对独树一帜。从感官的角度,懂不懂考古、历史和艺术都不太重要,3000多年后,仅仅看一眼,现代人类依然能够穿越时光对不明的先人产生敬畏与好感。毕竟,“天马行空”这种超越性的人类艺术本能似乎万年未变。

古人云,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大开眼界最直接的方式。现代人另一层幸运是,可以通过科学考古在地下“看万千年“。

相比地上文物,地下文物更多的是礼器、明器或者被风沙、洪水淹没的失落文明,保存得更久,更显神秘。三星堆的神秘正是因为它的“失落”已久,见惯的青铜、黄金和象牙,因三星堆先人的铸造变得惊世骇俗。纵目、巨耳、宽口,古蜀人当然不会长这样,考古本身就能证明。广播电视即人类听觉和视觉的延伸。我相信,三星堆怪异铜像体现了人类想成为千里眼、顺风耳的沟通本能,与在较为闭塞的四川盆地,古蜀人这种强烈表达如此诡谲,令人神迷。

而对于沟通,古蜀人的确也做到了“四通八达”。来自印度洋的海贝、中亚风格的权杖、中原风格的青铜器纹饰,最新出土的一件青铜龙湖尊就和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搭上了“亲戚”,可见,3000多年前的古蜀人,已经看得很远。

我曾经去过两次三星堆,最令我驻足的竟不是立鸟蟠龙的青铜树、黄金权杖、太阳轮,而是三星堆博物馆前的鸭子河。四川盆地潮湿,有水汽的地方尤其如此。第一次去已经十年前,阴沉沉的天气,站在河边望,萋萋芳草丰茂,迢迢层峦晕染。河中横亘一道小石坝,流水淙淙,果真有几只鸭子站在坝上,有的小憩,有的捉鱼,河滩上有零星钓者,简直就是世外桃源。

一位骑三轮车的老者主动招呼,带我去祭祀坑原址,每到一块带“三星堆”字样的景观石头,他都热心地停下来:“你难道不要照个相嘛?”80年代“挖坑”的时候,他亲眼见过,“轰动得很”。祭祀坑做了处理,按照出土时的样貌摆了些复制品。遗址周边俱是田野与村落,秋日的黄花从灰砖中挤出来,一簇簇的,热闹且寂寞。那时候,他们就在如此清静湿润的桃源中生活了千百年,直到灭顶之灾抑或无法知料的原因向成都金沙迁徙。

在青铜辉煌的殷墟,我也曾想起三星堆。安阳到广汉,1300公里,并不遥远。如果开车,你会途经黄河、洛阳、三门峡(仰韶)、函谷关、骊山、长安、终南山、剑阁、嘉陵江、涪江……在远古,这是千山万水。千山万水间,人类沿途缔造了极具个性的一种种文明、一个个时代,终于汇流于今时今日,汇流于中国,汇流于你我。诸如此种文化之河流在中国和世界交集成网,蔚为大观。作为现代人,神游于斯、继往开来,打破现实的逼仄与偏狭,何等幸运。

所以,有空去三星堆看看吧。宅兹中国,有必要知道何以中国。(相山酒徒


    相关新闻
【橙周刊·策划】吃个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