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安徽日报丨探索建设苏浙皖邻界区域合作平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5-28 10:48:59 责编: 刘东伟

徐剑锋

2018年11月,《苏皖(溧阳、郎溪、广德)合作示范区发展规划》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复。这是省际边界地区一体化发展的新探索。在此基础上,以贯彻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为契机,探索将区域适当扩大到苏浙皖三省邻界地区,建立起包括宜兴、溧阳、广德、郎溪、长兴、安吉三省四市六县(区、市)在内的邻界一体化合作平台,提高经济集聚度、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效率,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将起到更大的作用。

苏浙皖邻界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的功能定位,应体现在三个“示范”上:一是区域合作与均衡发展的示范。通过邻界地区间的合作机制创新,强化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与产业分工协作,扩大对外部的开放,从而放大区域俱乐部效应,推进区际经济合作与区域均衡发展,为长三角区域间经济融合提供体制、路径等方面的示范。二是创新发展的示范。2008年以来,浙江、江苏相继步入工业化发达阶段,安徽也正步入工业化后期。浙江与江苏的生产要素供给与环境的制约不断加重,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向外投资与产业转移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压力加大。近年来,全球科技革命与新工业革命兴起,创新成为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长三角核心区是中国经济发达地区,是迎接全球新工业浪潮的“近水楼台”,又是引领中国产业革命的创新示范地,苏浙皖邻界区域合作平台应通过加快区域产业融合,促进创新要素与企业人才的集聚,从而成为创新发展的示范。三是新型城镇化的示范。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大的城市群,但苏浙皖邻界边缘地带的城市化低于所在地区,也明显滞后于工业化进程。苏浙皖邻界区域合作平台应大力推进要素自由流动,从而更快、更好地促进邻界地区的城镇化,形成较为合理的城镇体系,可为我国区域城市化建设提供示范。

苏浙皖邻界区域一体化合作平台的机制创新,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创新协调联动发展的组织机制。以建立协同机制与共生机制为目标,建设三个层级的合作平台组织机制,第一层为苏浙皖省级协调层面;第二层为六县市所在的中心城市无锡、常州、湖州、宣城,再加上三个省级中心城市南京、杭州与合肥;第三层为六县市。第一层级主要负责指导、协调以及与国家层级的沟通;第二层级主要进行地区间的合作以提高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第三层级是合作平台建设发展的主体。建立三个层级的协调联动,旨在通过完善内部协调机制和合作机制,尽快形成统一的市场体系,并做好与长三角其他地区的协调工作。

其次,发挥增长极的带动作用。研究成果表明,中心城市的带动对邻界地区俱乐部效应有着重大影响,以县级为单位成员的俱乐部如果缺乏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其俱乐部效应会明显减弱。苏浙皖邻界区域多山区、区间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更需要中心城市的辐射与带动。而浙江的湖州市、安徽的宣城市,其中心城市的功能还较弱,难以对所在邻界区域产生辐射。这就需要加快增长极的培育,可以从区间基础设施、信息网络等建设与机制一体化着手推进,提高无锡、常州、湖州与宣城的城市辐射功能。同时,争取引入南京、杭州与合肥,加强其对这一区域的辐射与带动效应。目前,南京、杭州与合肥的中心城市功能不断增强,南京都市圈早已经扩展到溧阳,而杭州都市圈也已将湖州全市域纳入其中,合肥都市圈也在不断扩展。

再次,探索制度创新与科技创新。在制度创新方面,围绕建立统一的市场体系,在城乡土地制度、土地开发机制、生态保护与补偿机制、户籍与人口制度、劳动人事制度、金融监管制度、教育与人才体制等方面进行改革创新,让市场机制发挥决定性作用。同时,要在公共管理机制与提高政府效能方面一致行动,联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建立必要的协调机制,制定相关区域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控制参量”,促进区域经济合作与协同系统“自组织”的形成与推进。寻求在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产业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转移政策、引进内外资政策、产业园区政策、农产品生产与流通政策、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进行改革与创新,建立起多方共赢的协调机制。在科技创新方面,围绕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标,以G60科创长廊建设为依托,寻求科技创新的全面合作。要在教育科技体制、技术与人才引进与管理机制、产品研发机制、共建产业研究院、扶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科技孵化器与科技园区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大胆的改革创新,使区域合作平台成为全国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的示范区域。

最后,促进相互投资与产业融合。贸易是区间合作的基础,但在苏浙皖邻界地区工业化尚在推进的过程中,投资应成为俱乐部效应增强的主要手段,这也是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主要途径。在强化区域内快捷交通与信息网络建设、促进区域内部的贸易联系的基础上,加快“飞地”模式创新,发展双向“飞地”、共建创新园区等平台,促进区域内部的相互投资,加大区域产业融合与要素流动,加快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作者单位:浙江省社会科学院区域经济研究所)

    相关新闻
安徽日报 | 翻开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