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没有情怀 何来奋斗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7-23 10:33:29 责编: 徐文娟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每个人都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情感是作为价值主体的个人对特定事物长久地抱持某种激情的心境状态及其行动。情怀是个人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在社会行动和事业追求上的集中体现,是人格特质、精神气质和道德品质的感性呈现。情怀因个人的价值追求、思想认知、社会处境、事业状况的差异而各有不同,在情感的张力上也有强弱之别。可以简单地将情怀分为四个维度:

个人层面。列宁说过:“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们对真理的追求。”个人在其日常生活世界所表现出来的恒久性的情感指向,它既包含个人精神生活意义上的强烈的主观体验,也包含社会行动意义上的执着的目标取向。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有属于自己及家庭的人生理想和现实追求,比如爱情、友情、财富、地位等等。如果仅仅是为了满足个人生活世界的意义追求,则属于个人层面的情怀。

社会层面。当个人自觉地认识到自己利益与他人利益之间的辩证关系,深刻地体察了个体与群体、家庭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依存性,接受了社会利益先于个人诉求、群体需要的满足是个体需求实现的前提时,个人层面的情怀就会进一步升华为社会情怀。它表现为个人的社会责任感,中国传统士大夫阶层所践行的“正其义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即是社会情怀的经典诠释。今天,社会情怀就是人民情怀,以人民利益为重,为大众谋福祉。

国家层面。这充分地表现于中华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的思想传统中,即爱国主义情怀。如果说社会情怀是作为“社会关系之总和”的人之性的天然呈现的话,那么爱国主义情怀就是基于政治共同体基础上的道德自觉与理性选择。它是个人社会情怀的升华,是国家意识的内化,是将个人生命融入国家利益的行动自觉;它是所有情怀中最为动人的内容,是历史长河里最为壮观的画面,是社会发展中不竭的动力。从屈原的“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到习近平总书记“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的号召,这些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国家情怀的代表,震古烁今,激励来者。

人类层面。它表现为纵贯中华文明历史进程中的“天下主义”,反映了中华民族精英们对人类命运的真切关怀,它是国家情怀的天然延伸。无论是“穷善其身,达济天下”的人生使命,还是“天下大同”的社会理想,抑或“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族群观念,皆是天下情怀的深刻表达。特别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以中国共产党人为代表的天下情怀注入了新的内涵,这生动地体现在:《国际歌》理念有机地涵摄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国际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体系重要内容“人类命运共同体”理论。

由情怀内涵的分析可见,情怀是一种人生理想,一份社会责任,一种历史担当,一份执着坚守,是奋斗的动力之源,让奋斗者处顺境时顺势作为,遭逆境时逆势而上。近代以来,正是无数仁人志士所共有的家国情怀,最终融汇成了一股强大的中华民族自新与奋进的滚滚洪流,前仆后继,“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赢得了国家的独立与尊严。正是因为家国情怀的激励,1950年代前后许多在国外拥有优渥的研究条件和生活待遇的科学家,才不畏生死,毅然回归祖国,面临发达国家的技术封锁,在极为简陋和艰苦的条件下,创造了一项又一项令国际科学界难以置信的科学奇迹。改革开放以来,在社会情怀、国家情怀以及天下情怀的激荡下,我们勠力同心,不舍昼夜,以最短的时间告别了短缺经济,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世界上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220多种主要工业品产量常年领先世界”;年均经济增长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的增速,累计减贫7.4亿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18全球创新指数报告》显示,中国排名第17位,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0强。在这些巨大成就的背后,演绎着黄大年、钟扬等科学家们为填补国内尖端技术空白燃尽生命的崇高情怀,还有无数像袁辉那样感动中国的普通劳动者的奋斗故事。

美国单方面挑起的中美经贸摩擦以及最近对中国科技企业的“极限施压”,再一次证明,中国的现代化是买不来、讨不来的,而是靠我们“撸起袖子加油干”奋斗出来的。从“东方红”响彻寰宇到“墨子号”遨游太空,从“C919”辉映苍穹到“嫦娥四号”传回月背影像……情怀促成了当代中国人的坚毅奋斗与辉煌成就,赢得了世界尊严与国家自信。这种情怀经由历史的沉淀,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华民族重要的精神财富和社会资本,它让我们同声相应、同频共振。当今世界任何国家、任何势力也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有情怀、敢挑战、善奋斗的中国人民,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铿锵步伐。

只要我们坚定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顺大势,扬情怀,为家国,共砥砺,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舍我其谁、抓铁有痕的责任感,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使命感,披荆斩棘,勇毅奋斗,中华民族就一定会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当口,化茧成蝶,行稳致远,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引领世界文明的进程,构建公正合理、互商互谅、同舟共济、互利共赢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美好明天!(吴宗友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社会与政治学院)

    相关新闻
亳文化的内涵及当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