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思想周刊
“留得青山”更要问需解难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02 09:54:22 责编: 徐文娟

“留得青山,赢得未来”。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保障就业和民生,必须稳住上亿市场主体,尽力帮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渡过难关”。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各类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等耐受力不强的市场主体面临多重困难,确须把“六保”关键着力点和突出任务放在纾困解难上。

疫情之下,企业之难,体现在供给与需求两端上,既有各类显性隐性成本上升的压力,更有市场预期不明朗、信心不足的困扰。从供给端看,疫情对企业自身产业链供应链造成的冲击短期难以恢复常态,生产经营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仍然较多,企业正常运转离不开的各类要素特别是资金融通仍然突出。从需求端看,国内国际两个市场需求短期内尚难恢复至常态,部分行业仍处在艰难复苏中。从4月份省内消费市场看,尽管汽车家电等部分商品销售反弹明显,但住宿餐饮等行业仍难以快速提振。供需大循环不畅导致企业普遍面临突出的市场开拓压力。外需形势因为全球疫情蔓延更显复杂严峻,短期外贸订单减少或者取消,更大的冲击在于客户关系和市场渠道因此生变,经营格局或将发生深度调整。同时,复工复产后还面临摊薄和消化固定成本的现实压力。这些不仅需要企业自身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更需要政府部门及时有力帮扶,“补气祛寒”。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强化阶段性政策与制度性安排相结合,放水养鱼,助力市场主体纾困发展,不仅在加大减税降费、降低企业成本、强化金融支持上提出一揽子政策安排,而且对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进行了稳当前、利长远的制度性安排,体现了当前与长远、政策与制度相结合的要义,对各地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具有重要方法论的指导意义。

落实好保市场主体各项政策部署,要坚定不移把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但不能“上下一般粗”,须立足实际,注重向市场主体问计问需,坚持问题导向,把贯彻落实惠企稳企政策与针对性解决企业面临实际难题结合起来,尽力为市场主体纾困,营造更加适宜市场主体成长发展的良好环境。需求不足是各类企业面临的最突出难题,应着力把助力企业开拓市场空间作为当前帮扶企业关键举措,鼓励引导企业通过线上线下联动等方式拓展新市场。鼓励企业按照同线同标同质要求,转产内需产品,为国内市场提供更多高品质产品,满足消费升级需求。各地可以对拓展市场有力、订单增长明显、销售快速增加的企业,采取以奖代补、订单物流和供应链融资支持等精准帮扶政策,让企业放手开拓市场、延揽订单。当前市场环境下,不同企业有不同纾困需求,应建立动态收集企业需求、跟踪解决企业难题滚动式纾困解难工作机制,利用好常态化“四送一服”,点对点、面对面解决市场主体面临的发展难题,提振企业信心,激发企业活力。

优化营商环境保市场主体是根本之道。常态化疫情防控下,复工复产复商复市都要科学评估,但需要警惕的是,一些部门借此“夹带私货”、刷“存在感”,变相设置门槛,影响市场主体积极性。调整措施、简化手续,促进全面复工复产、复市复业,要广泛收集市场主体反映,清理各种“权力任性”。保市场主体是“六保”的突出任务,应对照这一要求,对各项管理举措进行全面审视,凡不利于落实保市场主体要求的都应及时调整。近期,部分地区完善城市管理制度,放宽对流动摊贩和占道经营的限制,就释放出清晰而强烈的信号。各地都应及时动态掌握市场主体的痛点堵点,积极发挥基层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帮扶企业上探索更多各具特色、更加管用的路径和办法。网格化管理是创新社会治理的有效办法,可以引入到企业帮扶和纾困解难工作中,划小网格范围,力争覆盖所有市场主体,为各个企业破解难题,让解急解难的“及时雨”洒向各类市场主体,汇聚活力,焕发生机。( 胡 旭

    相关新闻
保护生态环境没有退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