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思想周刊
  • 安徽日报|代际和谐需要文化融合

    以“二次元”为代表的青年亚文化(主要由年轻群体创造的一种社会文化形态)借助新媒介实现多向交互式传播,改变着大众对于亚文化群体的固有印象,而老一辈所持的主流文化对青年亚文化的吸纳与转化,也体现了当代主流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另一方面,文化变迁过程中应不断汲取养分实现自身发展与蜕变,青年亚文化所具有的创新创造力也是主流文化汲取养分的渠道之一。不妨将青年亚文化视作一条“鲶鱼”,正视并重视其存在的意义,在主流文化观照下,取长补短,博采众长,丰富社会文化体系内涵,创造出更多有价值的好作品,引领实现文化的融合发展。

    2020-01-21 16:08:32
  • 安徽日报|作风建设谨防“疲劳综合征”

    领导干部要带头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实施细则,带头遵守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自重自省自警自励,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国家统计局2019年11月进行的民情民意电话调查显示,98.3%的受调查对象肯定党中央带头贯彻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的情况,96.5%满意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其实施细则贯彻执行的总体成效。中央八项规定出台已7年多,有人可能会问,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深化党的作风建设会不会有“七年之痒”。

    2020-01-21 16:08:04
  • 安徽日报 | 科技赋能社会治理创新

    程铁军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基本要求。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关键在体制创新,核心是人,“以人民为中心”是社会治理应当秉持的不二原则。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必须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

    2020-01-07 14:15:01
  • 安徽日报 | 安徽大运河文化的历史价值及现实意义

    时至今日,运河上下游的京津、苏杭地区仍为中国经济发达区域,安徽可以利用文化纽带主动承接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利用皖北的人力、土地等资源优势,找准定位,激活历史文化基因,努力在河道水系治理、生态修复、文化旅游发展等方面与发达省市加强沟通协调,为安徽大运河文化带发展带来生机活力。大运河通联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成为促进南北、东西经济文化交流的主干道,它既是海上丝绸之路与北方政治中心的连通渠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在国内的主要连通渠道,江淮物资通过大运河运销各地,驰名中外。把远离京师的黄河下游、江淮流域的粮食和物资调运长安的漕运问题,成为隋唐最要紧的财政问题。

    2020-01-07 14:14:30
  • 安徽日报 | 以创新创业驱动安徽经济发展

    应学习深圳模式,着力构建“1+N”创新创业大赛体系,形成“一个平台比赛,多方力量支持”的大赛引导创新创业的良性机制,构筑良性发展的创业生态圈。第一,树立创新创业意识,弘扬创新创业精神。企业的数量有两个来源,一个是本地社会大众创业,一个是招商引资来本地创业或再创业。

    2020-01-07 14:13:50
  • 安徽日报 | 深刻理解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

    从长期趋势来看,只要内外部发展环境、条件变化的大方向总体有利于我国科技创新和生产力发展,有利于我们探索正确先进的发展道路,就可以认为“战略机遇期”的条件是具备的。只有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伟大旗帜,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才能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把握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目标实现,必须坚持正确方向。

    2020-01-07 14:13:13
  • 安徽日报 | 大数据画像画不出真我

    这些报告运用数据统计和用户轨迹,为个人精准“画像”:文艺青年从中查阅一年的观影记录,“吃货”们回顾尝鲜了多少家馆子,音乐爱好者可以生成年度音乐关键词,消费达人则晒出“剁手记录”……不少人期待着年度报告为自己做总结,并热衷将自身的理想形象分享给他人。用唯美话语进行正面解读,将“真实自我”产生的数据描述为“理想自我”,迎合用户自我肯定、渴望尊重的心理需求,这也是各种年度报告的惯用套路。■刘振新年伊始,知乎、豆瓣、网易云音乐等App陆续推出2019年用户个人年度报告。

    2020-01-07 14:11:14
  • 安徽日报 | 欠薪“治得好”,源头要斩根

    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由来已久,原因错综复杂。同时,由于农民工群体缺乏法律意识,欠薪之后拿不出劳动合同等证据,容易陷入维权困境。每到年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都会成为社会焦点。

    2020-01-07 14:10: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