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省生态环境厅近日发布2018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多项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今年我省将全面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保卫蓝天碧水 呵护美丽家园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19-06-11 09:31:44 责编: 徐文娟

环境治理 交上一份“亮眼”成绩单

6月6日清晨,一场雨后的合肥,空气格外清新。辽阔的天空,一片纯净的蓝色,朵朵白云点缀其间,让人赏心悦目。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城市的许多角落,人们纷纷举起手机拍照,在社交网络晒出“合肥蓝”。一时间,纯净的“合肥蓝”刷爆“朋友圈”。“相比前几年,现在雾霾天少了,蓝天多了!”合肥市民李静芳感慨。

与市民观感一致,《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显示,去年全省生态环境质量大幅改善,多项指标达到近年来最好水平。

空气质量关系人们的每一口呼吸。公报表明,去年全省PM2.5平均浓度同比大幅下降,蓝天白云天数多了。监测显示,2018年,全省PM2.5和PM10平均浓度分别为49微克/立方米、76微克/立方米,分别同比下降12.5%和13.6%;优良天数比例71.0%,同比提高4.3个百分点,实现“两下降一提高”。

16个设区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范围为58.9%~98.4%,日超标污染物主要为PM2.5和臭氧。黄山市空气质量达到国家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

水是生命之源。公报表明,去年全省“好水”比例上升,“差水”比例下降。监测显示,全省地表水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75.2%,同比提高3.5个百分点,劣Ⅴ类断面比例为1.9%,同比下降0.9个百分点,均达到年度目标要求。

全省监测的136条河流、37座湖泊水库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长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良好,淮河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轻度污染,新安江流域总体水质状况为优,巢湖流域全湖平均水质为Ⅴ类、中度污染、呈轻度富营养状态。饮用水方面,16个设区市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95.8%。7个县级市和56个县城所在镇的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水量达标率为88.8%。

大气、水环境质量外,公报还公布声环境质量、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状况。去年,我省土壤污染防治稳步推进,城市声环境质量总体稳定,辐射环境和生态环境质量整体良好。

铁腕治污

实行“1+7”作战计划

蚌埠市淮上区淝淮新河,河道整洁,水流潺潺,沿岸种植着各种各样的绿色植物。放眼望去,俨然一幅亲水宜人、错落有致的滨水画卷。而过去,这里却是周边居民避之不及的臭水沟。淝淮新河连接北淝河和淮河,全长5.8公里。去年,随着黑臭水体整治工程实施,在清淤疏浚、截污纳管、护坡修复、景观打造之下,淝淮新河焕然一新,“龙须沟”变“生态河”。从淮北到江南,一幕幕防治污染、修复生态的场景生动上演。

“去年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开局之年。我省坚持以改善环境质量为核心,奋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深入实施大气、水、土壤三大领域污染防治,扎实推进中央及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持续保持环境监管执法高压态势。”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

我省高位推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实施省级领导包保突出环境问题整改工作制度,形成省四大班子共同推进、省级领导定期赴基层调研督导的良好局面。去年7月,省委、省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我省污染防治攻坚战实行“1+7”作战计划。“1”即省委、省政府出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纲领性文件,“7”即打好7场标志性战役,分别是打赢蓝天保卫战三年行动计划、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巢湖综合治理、农业农村污染治理、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柴油货车污染治理、长江安徽段生态环境“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至今年3月底,7场标志性战役的实施方案已全部出台。《实施意见》及标志性战役实施方案相继出台,为我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打造生态文明建设安徽样板绘就了蓝图,吹响了战斗号角。

全力打赢蓝天保卫战,我省聚焦控煤、控气、控车、控尘、控烧“五控”措施,大力实施大气污染防治。从去年3月开始,我省开展16轮大气污染防治强化督查,检查污染源16760个,整改环境问题5965个;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全省开发区集中供热的意见》,50个省级及以上开发区实现了集中供热;推进露天矿山综合整治和施工扬尘管控“六个百分之百”落实;开展秋冬季大气污染综合治理攻坚行动等。

打好碧水保卫战,我省围绕落实“水十条”,全力推进工业、城镇、农业农村、船舶港口、饮用水水源地污染治理“五治”。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面打造水清岸绿产业优美丽长江(安徽)经济带的实施意见》,构筑沿江“1515”三道防线,开展“禁新建、减存量、关污源、进园区、建新绿、纳统管、强机制”七大行动。110个县级及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完成规范化建设,223个饮用水水源地环境问题完成整治。新一轮巢湖综合治理启动,聚焦巢湖综合治理和突出问题整改,推进南淝河、十五里河等重污染河流治理,保持清水河流水质稳定等。

去年,我省推广新安江流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全省产生水污染赔付和生态补偿金4.04亿元、大气补偿资金6600余万元,各地保护生态环境的内生动力显著增强。推进净土保卫战、落实生态环保督察制度、划定并发布全省生态保护红线、严格生态环境保护执法……生态环境保护各项工作扎实推进,提升百姓环境获得感。

保持定力

全面构建综合治理体系

环境污染非一日形成,改善质量非一蹴而就。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在发布公报时坦言,当前仍面临一些困难和问题。生态环境治理任务艰巨。我省污染物排放总量基数大、浓度高,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基础不稳固,能源、产业、运输结构不优,短期内难以彻底解决。污染防治措施存在薄弱环节,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再次反映不少突出问题等。

“2019年,是全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关键一年。”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强力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七大标志性战役,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全面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

我省正强力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把整改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反映问题和中央、省级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作为重中之重。针对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回头看”反馈问题,及时制定整改方案,将“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拓展到全省范围,深入开展生态环境问题“大起底”。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将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七大标志性战役,坚决打赢蓝天保卫战,重点推进工业企业大气污染、“散乱污”企业、柴油货车污染等整治;坚决打好碧水保卫战,加快重点污染河流、湖泊治理,强化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城市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等措施,突出巢湖综合治理和入湖河流污染治理;坚决打好净土保卫战,强化土壤污染和固废管控治理。

今年,我省将持续加大生态环境监管力度,对淮北等8个市开展省环保督察,实现第二轮省级环保督察全覆盖;加大对环境违法企业的查处力度,严厉打击非法排污、篡改或伪造环境监测数据、未批先建等环境违法行为。

全面构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体系,我省将大力推进重点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安装、联网、运维监管”三个全覆盖,加快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精准、科学监管;全面推广新安江生态补偿机制试点经验,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健全条块结合、权责明晰、各司其职、保障有力、权威高效的生态环境管理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

    相关新闻
安徽省环境状况公报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