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2020,百姓的新期待】民生无小事 枝叶总关情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1-06 10:26:49 责编: 刘东伟

新年新气象,新年新期盼;新年新征程,新年新希望。

2020新年伊始,本报记者深入基层,倾听群众敞开心怀聊过去、满怀期待谈未来。

“这么好的生活,希望能多享受几年。 ”

“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会生活无忧。有了政策的保障,再苦再累都不怕。 ”

——乐观、爽朗的笑声背后,有着一串串艰辛坎坷、艰苦奋斗的故事。

“安居梦实现了,我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 ”

“在我眼里和心里,看到和感受到的幸福,就是日子有奔头。 ”

——实实在在的心里话,在道出幸福感受的同时,也反映了百姓对于民生的新期待。

……

幸福是什么?幸福关乎公平、关乎温情。幸福就是“送温暖”传递的温馨年味,就是相互支撑、爱心牵手的友爱和温情,就是养老托老服务细心而温暖的关怀,就是家庭签约医生为贫困人口预约的健康未来,就是老城厢面貌焕然一新的愉悦心情……

幸福在哪里?幸福在于感受、在于希望。幸福就在危改农户盖起新房、照亮心房的笑脸上;就在劳有所得、用勤奋的汗水养育的梦想里;就在扶贫工厂进村头、幸福在家门口升级的实实在在的收获中……

百姓心声,承载着民生期待。在新的一年里,各级党委和政府把百姓的期望扛在肩上,将“幸福”作为施政目标,绘出新的“幸福蓝图”,亮出新的“民生清单”,从群众最期盼的领域做起,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突出雪中送炭,着力补齐短板,努力将民生实事一件件地做实做细做精做好,不断刷新改革发展给民众带来的“幸福账单”。

民生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民生工程,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让更多惠及百姓的政策措施落地、生根、开花、结果,还有许多民生难题需要去解决。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共同努力为幸福寻找出口、为幸福打开大门;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共同努力将短板补齐、为幸福补白。

在新的一年里,倾听百姓期许,努力让美好遍及每个角落;在新的一年里,回应民生期待,努力让每一个人都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

当梦想变成现实,是人民的幸福也是社会的幸福。(张旭初)

幼有所育

“希望二宝就近上一所好幼儿园”

-讲述:濉溪县恒大名都小区居民刘敏 整理:记者 丁贤飞

不知不觉,2020年来了。新年人们总是有美好的愿望。

我的二宝今年要上幼儿园了,我2020年最大的愿望是二宝能上一所好幼儿园。

曾经,我的大宝经历过“入园难”。那时,我们租住在本市淮海路一个小区,为了让大宝进入心仪的幼儿园,我和爱人清晨五点多就起床,可是,冒雨赶到园门口时,发现还是来迟了——那里早已排起了长龙。

现在,在的小区里的妈妈们聚在一起聊天时,总离不开孩子上学这个中心话题,且聊得更多的是入园。不过,现在大家话题变了——从“好上幼儿园”变成“上好幼儿园”。

最近几年,市里对新建住宅小区要求配套幼儿园,我们小区周围的幼儿园数量也增加了,对孩子能否上幼儿园已不再担忧,但期待的是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幼儿园。

我了解到,这几年咱们淮北市对学前教育很重视,优质资源在不断扩容,市里推行让“名园”带“民园”,由省级示范幼儿园和公办幼儿园辅导民办幼儿园,有些“名园”办起了“分园”,让更多孩子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对农村的幼儿教育也很重视,通过城乡幼儿园手拉手“结亲”等多种形式,帮助乡镇幼儿园提高幼教水平,这些措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现在,我们这些宝妈们再也不用为孩子上幼儿园烦心了。大家都希望孩子能上一所好的幼儿园。

学有所教

“期待优秀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

-讲述:铜陵市永丰初级中学教师张云 整理:记者 林春生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回首2019年,不悔的是投身乡村教育的初心;展望2020年,我深信汗水能浇灌出收获,教育民生工程持续实施,给乡村学校师生带来的普惠,定能让城乡孩子同享一片蓝天。

我所在的学校地处铜陵偏僻一隅,这里曾被称为铜陵的“小西伯利亚”。昔日,由于经济落后,交通闭塞,校舍老旧,操场坑洼不平,更别说现代化教学设备了。

我通过从城里一所民办学校考进这所学校后,惊喜地发现,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环境如同城里一样,办公室配备了电脑,教室很亮堂,有多媒体教学,老师们都熟练地用电脑,不少老师上课用PPT,给学生演示多彩有趣的flash和视频。下课后,孩子们争先恐后跑向操场,响起的音乐不是广播体操,而是独特的啦啦操,学生跟着韵律动起来。跳操后,还有“阳光大课间”,孩子们有的踢毽子,有的跳绳,有的打乒乓球。中午,会看到孩子们拿着笔和纸,去校内的少年宫美术室学画画,爱好音乐的孩子们则去音乐室,跟着老师练习吹拉弹唱。绿色的塑胶跑道上,会看到孩子们快乐奔跑的身影,让孩子们激情飞扬,校园充满生机。

2020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对于教育者来说,“学有所教”是我们的共同奋斗目标。

新的一年里,期待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向农村倾斜,期待更多优秀专业教师到乡村学校任教。

新的一年里,愿乡村教师能耐住寂寞,守住初心,砥砺前行。让学有所教、学有所得、学有所获。

劳有所得

“但愿勤劳有收获、付出有回报”

-讲述:蚌埠市龙子湖区农民工王奎 整理:记者 孙言梅

我来自蚌埠市淮上区曹老集镇曹郢村,今年47岁,进城务工已有十多年,现在市区一个建筑工地当瓦工。

我每天从早上6点半工作到下午5点半,一天挣260元。虽然工作时间长,但挣得不少,离家也近,家里有啥事能顾得上,很满足了。

去年,我和几个工友被包工头拖欠工资20多万元,多次讨要没结果,蚌埠市法律援助中心律师用4个月时间帮我们追回了工资和利息。农民工文化程度低,对法律法规不了解。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政府在普法宣传上多下功夫,这样在拖欠工资的事发生时,能找到维权的办法。

我干瓦工有十年了,是工地上砌砖一把好手。有几次工地技术交流活动,让我给大家讲讲砌砖要领,我却讲不好。小时家里条件艰苦没能读书上学,这是我一辈子的遗憾,我渴望有学习“充电”的机会。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政府为农民工提供更多学习文化知识的机会。

前几天我放工回家,上小学的女儿跟我说,希望我暑假带她到动物园,听女儿这么说,我很不是滋味。这些年,为了养家糊口,我奔波在建筑工地,我们按日计算工资,干一天活拿一天的工资。不是我们忽视陪伴孩子成长,而是我们实在没有这个条件。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政府将农民工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到位,这不仅是对劳动的肯定,也会激励我们为国家建设添砖加瓦。

在我眼里和心里,看到和感受到的幸福,就是日子有奔头。在新的一年里,对我们建筑农民工来说,最大的愿望是:勤劳有收获,付出有回报。

老有所养

“俺们农村老人盼的就是健康、快乐”

-讲述:宿州市埇桥区夹沟村涂秀芳 整理:记者 何雪峰 通讯员 郑杰

俺叫涂秀芳,是宿州市埇桥区夹沟镇夹沟村村民。新年到了,俺86岁啦。俺们农村老年人盼的就是健康、快乐。

俺有两儿两女,他们都有自己的事业。俺在农村住的多,有时也到城里儿女家过一阵子,儿女们对俺也很孝顺,在物质上给了我很好的满足。虽然吃喝不愁,但俺总觉得生活中少了一些东西。俺孤身一人住在村里,总有孤独感。

俺们夹沟村有近5000人口,60岁以上老人有140人左右,他们大多数和俺一样,物质上不欠缺,就是缺少欢乐感。村里缺少适合老年人活动的场所,希望政府多多关注俺们这些老年人。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有条件的老人都想看看外面的世界。可是,不少旅行社怕担风险,不愿带农村老人外出旅游,希望政府能为农村老人做一些服务,能让俺们外出旅游,好给农村老人的生活添点色彩。

在农村,老人不愿和子女住在一起,子女在城市里,老人也不愿投靠子女,希望能就近住到养老院,离家不离村、离家不离乡。俺们夹沟镇有7万多人,只有五柳敬老院集中供养30多位困难老人,俺们很难享受这样的服务。

新的一年里,俺希望农村养老能搞好。希望政府多增加农村养老方面的投入,改善养老院的环境,为农村老人就近养老提供好的服务。

新的一年里,俺希望社会各界都来关心农村老人,解决好农村养老问题,让俺们能像城里老人一样享受养老服务。

住有所居

“安居梦实现了,期待提高生活质量”

-讲述:合肥市林店街道居民龚益平 整理:记者 许根宏

我是企业退休人员,住在合肥市庐阳区林店街道潇然居小区,今年65岁。我退休金每月3000多元。可是,我患有尿毒症,老伴又没工作且是三级残疾,儿子在外打工。

我和老伴生活在一起,虽然生活暂时困难,但我们的安居梦实现了。对今后的生活,我和老伴都有信心。新的一年里,我们期待未来的生活质量不断得到提高。

几年前政府帮我家解决了住房困难问题。以前,我全家挤在破旧的18平方米小房里,2018年,我申请了公租房,经摇号顺利拿到了位于蜀山区的公租房。不过,摇中的这套房距我做透析的医院太远,我每周要做三次透析,往返要两个多小时,我无奈地放弃了这套房子。

得知我的情况后,合肥市相关部门留心为我寻找合适的公租房房源。去年7月底,我接到电话,说离医院较近的一处公租房有房源。拿到钥匙了的时候,我和老伴都激动得流泪了。

去年10月8日晚,我实现安居梦的故事上了中央电视台,在电视上,我看到2008年合肥市在全省就率先启动廉租房建设,为城镇住房困难家庭提供住房保障。

安居梦实现了,我对未来的生活更有信心了。在新的一年里,我希望政府加大力度实施民生工程。在医保上,将看病的报销范围再扩大一些,将报销比例再提高一些,为更多像我这样的患病困难群体减轻经济压力。还希望能在公租房小区周边多建些便民生活超市,让居民购物更方便些。

弱有所扶

“希望更多社会力量扶贫助残”

-讲述:宣城市洪林镇脱贫户刘先进 整理:记者 张敬波 罗鑫

我叫刘先进,今年48岁,是宣州区洪林镇宣茶村贫困残疾人。我出生时小腿肌肉先天性萎缩,一直无法站立行走。从17岁到44岁,我在云南、四川、重庆等地闯荡,忍痛锻炼跪地走路,在街头唱歌卖艺。

2006年,我和妻子相识,她患有小儿麻痹症,只能拄拐杖或坐轮椅。两年后女儿出生,但不幸身患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症。我与妻子20多年在外漂泊,起早贪黑,居无定所,十分辛苦。为了照顾妻儿,2016年,我们回到家乡,在区残联的帮助下进了一家工厂上班。 2017年下半年我尝试自主创业,但失败了。 2018年,在区扶贫助残志愿者丁力的帮助和指导下,我们夫妻俩学习石头工艺品制作技艺。现在,我们在丁力创办的公司上班,在这里实现了脱贫。

对我来说,美好的生活已经开始。区残联为我妻子配了电动代步车,帮我家实施了家庭无障碍改造,为我女儿提供每年价值12000元的康复训练,还有每年3000元的学龄前助学金,解除了我的后顾之忧。我夫妻俩是残疾人,真是做梦也没想到,我会生活无忧。有了政策的保障,再苦再累都不怕。

有了政府的关心和支持,我有信心和决心做好自己的事情。我要踏踏实实、勤奋工作,用劳动创业创富,回报社会。

新的一年里,希望政府能针对残疾人组织实施更多的职业技能培训,让越来越多的残疾人实现就业、创业梦;也希望有更多的社会力量加入到扶贫助残志愿者的队伍中来。

病有所医

“这么好的生活,希望多享受几年”

-讲述:黄山市退休教师吴昆明 整理:记者 吴江海

新的一年,是新期待的起点、新希望的开端。我期盼身体恢复得更好,发挥更多余热报效社会;期待医疗技术进步,让更多的人少受病痛折磨。

2017年3月,我退休后返聘到黄山文峰学校从事辅助教学管理工作。重回熟悉的环境,从事熟悉的工作,老有所为,自然心情舒畅。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 2019年1月,我手脚乏力并伴有发麻、疼痛等症状,多次到市、区医院检查都无法确诊。 3月,我去上海检查,结果显示情况不好,但医院没有空床,医生建议我回当地医院做切片活检。市里医院的化验结果出来了,还是打破了我的侥幸心理,我怀疑化验结果有误,再次到上海复检后住院了。一周后我出院回家,之后每隔20天到上海治疗一次,6个疗程结束后,病灶基本消失,我重回校园。

从去年3月到年底,我看病花了10多万元,多数为门诊,报销比例一半左右,还能报销特殊门诊费3000元。像我这种病没有医保的话,肯定会拖累家庭的,特别是近年许多进口药纳入医保目录,负担又减轻了不少。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后,老百姓实实在在受益,我们能共享大城市的优质医疗资源。现在,从黄山到上海坐高铁只要2个半小时,也免去了以往的颠簸之苦。特别是异地拿着社保卡就能直接看病、结算,这在以前是不敢想的事情。

新的一年,将迎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这么好的生活,希望能多享受几年。

    相关新闻
六大重点行动推动全社会节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