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滁州 争先进位创佳绩 百尺竿头再奋进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1-12 09:40:00 责编: 徐文娟

俯瞰滁城。

全椒吴庄高速立交。

南谯高教科创城文体中心。

惠科光电厂景。

明湖湿地公园。


2019年,滁州市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克难而进、奋勇争先,统筹做好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各项工作,扎实推进“四个突破年”行动,高质量推动五大发展。

坚定冲刺目标 争先进位再创佳绩

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各项任务十分繁重的严峻挑战,滁州保持了稳中奋进、冲刺争先的好势头。预计2019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9%以上;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以上;实现财政收入同比增长10.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5%;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别增长9.6%、10%。

在这一过程中,滁州上下厚植发展新动能,围绕打基础、顾长远,谋划上新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牵动性强的好项目,营造、巩固了干净干事、群策群力的好生态。

突出抓主抓重

项目建设成果丰硕

产业项目加快推进。亿元以上项目新签约429个、新开工330个、新投产247个、新达产168个,居全省前列;列入省重点投资计划项目458个,居全省第三。一批重点项目签约落户,总投资30亿元的陶瓷贴片、50亿元的5G基站天线和圣泉化工等一批项目相继落户,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超1000亿元。一批重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35亿元的隆基乐叶二期、50亿元的亚玛顿一期、100亿元的福莱特二期、110亿元的晶科能源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总投资50亿元的创维智能家电、160亿元的康佳智能家电产业园等一批项目快速推进。全省贯彻落实“六稳”重大项目11月份集中开工活动在滁州市举行。一批重点项目竣工投产,总投资50亿元的利维能一期、100亿元的星恒一期、240亿元的惠科光电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

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北沿江高铁在滁州站并站、全椒设大墅站获国家铁路集团支持,宁淮高铁天长段前期工作全面完成,合新高铁开工建设,滁宁城际铁路一期加快建设、二期正式开工。滁天、来六、明巢、滁西环等高速加快推进,合宁高速改扩建工程滁州段竣工。G328滁州绕城段、G345凤阳段、G104明光绕城线等建成通车。改造提升“四好农村路”2780公里。江巷水库具备下闸蓄水条件,白塔河航道疏浚工程加快推进,襄河航道维护疏浚工程竣工。滁州机场选址报告编制完成。

顶住下行压力

实体经济破难奋进

工业经济量质齐升。新增规上企业210户,总数达1726户;新增亿元以上企业30户,总数达513户。战新产业产值增长20%以上。康佳电子和全柴动力的3个项目获国家双创平台试点示范,企业数和项目数均居全省第二。全椒海螺建成全国首个智能水泥工厂。智能化仪器仪表项目获批省级重大工程。全省智能制造现场会在滁州市召开。

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全年接待游客310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8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6%。江淮分水岭风景道项目启动建设。乌衣古镇、金牛湖童世界等加快建设,来安兴茂一期试运营,南谯荣盛龙湾湖湿地度假区建成开放。纳入市级调度的16个文旅项目新增投资90亿元,7个文旅项目入选首批旅游强省重点项目库。凤阳小岗、天长龙岗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电子商务加速发展,网上零售额突破105亿元,居全省第三;省网商大会在滁州市举办,跨境电商工作获省政府表彰。农村电商发展迅猛,获批省级农村电商示范县1个、示范镇9个、示范村21个,云伙计、网萌电商服务交易额分别突破110亿元、60亿元。

现代农业加快发展。粮食生产实现“十六连丰”。新增“稻虾共作”面积33万亩,总面积65万亩、居全省第二。实施高标准农田和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104万亩,“三品一标”农产品总数达952个,分别居全省第一、第二。新增1个国家级、3个省级龙头企业。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加快建设,天长获批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南谯、琅琊成功创建国家级滁菊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椒大墅龙山获批创建国家产业融合示范园。

县域经济实力提升。统筹推进大江北协同发展区和西部大工业基地建设,大江北沿线多点发力,大工业基地建设全面推进。获批4个省级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基地)。

民营经济发展步伐加快。新增私营企业1.4万户、个体工商户3.4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总数达166户,居全省第四。16家企业入选全省民企百强。天长缸盖获批国家首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抢抓战略机遇

改革开放迈出重要步伐

扩大开放上,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示范区建设和苏滁高新区发展,列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市《行动方案》,确定8个方面重点任务、120项具体工作。与南京签订“1+2”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建立了工作推进机制;与苏州签订《中新苏滁高新区合作共建框架协议》,开展扩区前期工作。市经开区、苏滁高新区、来安经开区在全省开发区综合考核中位居前列。全市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180家,新批外商投资企业27家,开润股份、开开视界、天康医疗在境外投资办厂。

深化改革上,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整市试点全面完成,天长获批改革试点典型单位;“三变”改革试点村占全市90%;国家级农村改革试验区上报待批,国有林场改革通过国家验收。综合医改深入推进,医共体中心药房、慢性病免费发药等经验获国家卫健委肯定,获批国家医保智能监控示范点、医保信息业务编码测试点。“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减税降费39亿元;与长三角18个城市实现首批51个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审批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率92.8%、“一窗”办理率96.2%。完成市县机构改革。“企业用工周转池”创新举措获人社部、审计署表扬。

创新驱动上,新增高新技术企业85家,总数达420家,分别居全省第三、第四;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居全省第三;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3个、企业技术中心14个,分别居全省第二、第三。研发投入占GDP比重首次超全省平均水平,增速居全省第一。中国轻工产业高端服务产业园开工建设,国家电子元器件质检中心通过验收,中关村协同发展创新中心、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产业园稳健运营。新引进院士10名、国家级领军人才20名、博士等高层次人才(团队)235名。获省科学技术奖14项,创历史新高。

坚持建管并重

城乡面貌发生明显变化

文明创建力度持续加大。围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加快滁城大改造、大整治、大提升,巩固达标项、补齐欠账项、攻坚薄弱项、提升管理项,国检省检反映良好,滁城居民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提升。

滁城功能持续完善。聚焦“四个一”工程,实施重点城建项目265个,完成投资204亿元。紫薇北路北延工程快速推进,滁州大道滁城段竣工,明湖大道建成通车,新建改造城市道路32.5公里。紫薇路跨清流河桥开工建设,奥体中心和明湖中学建设、遵阳街改造等加快推进,琅琊山南天门提升改造、东大街桥和文德桥加固修缮、章益和吴棠故居保护等工程完工,琅琊阁建成开放、太仆寺试运营、明湖预开园。清流河四期部分完工,丰收渠、会峰路渠等整治工程完工,内城河闸站建成投入使用。成功创建省级节水型城市、历史文化名城。

县城和镇村建设步伐持续加快。同步推进老城改造、新区拓展和园区提升,实施重点项目222个,完成投资120多亿元。全市完成房屋征收面积超340万平方米。2018年度66个省级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任务全面完成,2019年度50个省级中心村加快建设。改造农村危房3582户、改厕3.5万户,在全省率先完成42个建制村环境综合整治任务。

聚力共建共享

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

社会保障力度加大。城镇新增就业8.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73%。全国“春风行动”启动仪式在滁州市举行。全市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9%以上。低保标准实现城乡统筹。发放养老服务补贴和高龄津贴8750万元、惠及17万人。累计发放各类救助金10亿元,24万困难群众受益。

公共服务有效提升。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3所、新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15所。中等职业教育质量提升工程考核连续两年居全省第一。新建村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409个,覆盖率达89%。滁州无梁殿、池河太平桥、小岗村旧址获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图书馆新馆开馆。文化产业产值居全省第二。高教科创城文体中心投入使用,成功承办东京奥运会女子手球亚洲区资格赛和第二届全国青年手球联赛。

抗旱救灾取得实效。面对重大旱灾,全市上下积极应对,科学施策,全力抗大旱、促大干、保大局,加强蓄水保水节水,人工增雨成效显著,“引江入滁”取得历史性突破,城乡居民饮水得到保障,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

十件实事全面完成。滁城完成棚户区改造6500户;改造老旧小区21个;改造背街小巷59条;新建改造公厕43座;新建改造农贸市场14个;完成23个社区公共服务用房达标工程;新建公共停车场3个、临时停车场10个;建设改造公共体育公园12个、为26个安置小区增配全民健身器材;重建改造危桥4座;开工建设餐厨和厨余垃圾处理项目。

社会治理不断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取得阶段性成果,中央督导组反馈问题全面完成整改。圆满完成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工作,全市信访维稳形势向好,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创成全国禁毒示范城市。小岗村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定远二龙回族乡入选全国乡村治理示范镇。狠抓重点领域安全生产,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双下降”;率先探索推行道路交通安全“路长制”,全省现场会在该市召开。

站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滁州将继续追赶跨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目标,既确保“两大目标”圆满收官,又全力缩小在人均水平上与全国、全省的差距;对标省内16个市,确保稳住总量在全省现有位次,并逐步拉开距离、扩大优势;对标长三角中心区27个城市和合肥、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确保主要指标增速靠前、总量进位,按照能快则块、能超则超的原则,跑出滁州应有的加速度,以更加优异的成绩回报省委、省政府的关怀厚爱和全市人民的期望。

    相关新闻
奋进新时代 建设新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