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记者走江淮】吉他“弹”响脱贫曲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4-13 07:43:12 责编: 徐文娟

4月7日上午,舒城县棠树乡工业园区——吉特育乐用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机器轰鸣,一字排开的工人戴着口罩,正忙着下料、打磨、抛光,一把把半成品的吉他正在生产线上逐步成形。

“一把吉他从原材料加工到包装出厂要经过上百道程序,虽然现在引进了计算机数字化控制精密机械加工,但不少还得工人手工操作。”吉他厂负责人石发能告诉记者。去年,吉他厂产值3000多万元,今年一季度订单量较往年下滑了一点,但全年出口影响不大,现在的订单量已经排到8月份,产值不比往年少。

“受到疫情影响,订单减少是正常的。但是我们一直都有稳定的客源,我对此信心满满。”石发能说。

今年39岁的石发能是舒城县人,2005年,他创办了第一家吉他厂,生意做得蒸蒸日上。2017年,他决定回乡创业,在舒城建厂。调音师吕宜稳是厂里的老师傅了,也是舒城当地人,他第一个支持石发能的决定。“在外漂了20多年,跟着老板回乡创业,工资待遇不比外面差,还能照顾到孩子上学。”吕宜稳说。

如今,吉他厂里有员工70多人,从管理者到工人,大多是本地贫困村民。53岁的汪茂海是舒城县当地一位建档立卡贫困户,经过公司免费培训上岗后,现在每月有4000多元收入。

吉他产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当地相关配套产业的发展。

“当初选择落户棠树工业园区,是因为这里有包装公司等配套企业。现在,吉他厂又促进了包装公司的业务发展。”石发能告诉记者。

目前,吉特育乐用品有限公司主要采用代工生产模式,替大牌企业生产加工。不过,石发能告诉记者,他们现在已创建了4个自主品牌。

据棠树乡党委书记胡俊介绍,乡里正瞄准吉他这一优势产业,筹划吉他制造、吉他文化、吉他商旅产业链,打造音乐特色小镇。(本报记者 张大鹏 本报通讯员 汪红)


    相关新闻
【记者走江淮】养种循环致富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