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视障能在盲道顺畅通行,坐轮椅可以方便地搭乘公交和地铁,老年人舒心安全地购物、办事——
环境无障碍,生活更温暖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5-14 07:08:54 责编: 徐文娟

从公共场所到社区内部,为残障和体弱者带来品质生活

黄先生是土生土长的合肥人,因几年前的一次意外,腿脚落下了病根,出门都得靠轮椅。

“刚坐轮椅的时候,我以为这辈子都很难独自出门了,没想到,出去几次,我发现并没有那么麻烦。”今年50多岁的黄先生说,合肥市针对行动不便居民的相关设施越修越好,不用身旁人帮忙,自己也能熟练地操纵着电动轮椅进入地铁口的无障碍电梯,乘坐地铁出行购物或者去附近的公园游玩,“地铁里虽然人挺多,但是不少好心人都会主动给我让个道,工作人员也会主动上前询问是否需要帮助”。

日常生活的温度从何体现?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完善与否,一定是重要标准。5月1日,《安徽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办法》正式实施,多方面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

近日,记者在随机走访中发现,让残疾人大胆走、放心走的出行交通设施,越来越多,这些也正是近年来无障碍设施建设的成果之一。据了解,无障碍设施是指保障残疾人、老年人、孕妇、儿童等社会成员通行安全和使用便利,在建设工程中配套建设的服务设施,包括无障碍通道(路)、电(楼)梯、平台、房间、洗手间等,在生活中更是有无障碍扶手,沐浴凳等与其相关生活的设施。加强无障碍设施建设,是保障弱势群体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必要条件。目前我省黄山市、合肥市、淮北市、铜陵市、马鞍山市已分别获得全国无障碍建设先进或达标城市称号。

根据省残联提供的全省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数据,我省有残疾人401.5万。根据省老龄办提供的数据,目前60周岁以上老年人1172万人,占总人口18.41%。此外还有大量的伤病人、儿童和其他有特殊需求的社会群体,我省无障碍环境实际需求人群的数量比较庞大。

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有关负责人表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行动不便的老人出行,都要依靠这些无障碍设施,还有孕妇和那些推婴儿车、携带大件行李的健全人……也都是无障碍设施的使用者。安全、便利的无障碍环境是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获取社会服务的重要保障,也是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从设施维管到公众意识,面临的“障碍”仍有不少

尽管进展成果显著,但无障碍环境建设也存在不均衡、缺少维护等问题。

无障碍设施能否不被占用?记者在随机走访中发现,非机动车停放占用盲道的现象较为常见,特别是在部分人流量大的区域,不少共享单车占据着盲道。“一些人行道被电动车占据,坐着轮椅都很难通过。”安庆市民吴先生说,家门口的一个大超市为了阻止顾客将购物车推出超市而在门口设了立桩,殊不知这立桩挡住了购物车的同时,也挡住了轮椅。国家标准《无障碍设计规范》规定,公共停车场(库)应设置无障碍机动车停车位,但在城市停车紧张的情况下,这样的车位经常被占用。公共场所常见的残疾人专用卫生间,尽管做了明确的标识,但在人流量大的情况下,也常常被占用。

细节能不能再精心些?记者在合肥市数个地铁站、商场的卫生间发现,几乎所有的卫生间都配备了无障碍专用卫生间,然而一些无障碍卫生间的细节设计不甚规范。比如,有的无障碍卫生间,马桶旁只设置了单侧扶手。而按照设计规范,无障碍卫生间马桶的扶手设计,右手应为“L”型,固定在墙上,方便使用者起身时扶拉;左手应为双横向扶手,立在地上,方便使用者支撑。对于肢体残障人士来说,两个扶手各有其用,缺一不可。

无障碍建设能否加快向农村推进?一位长期从事交通无障碍环境建设的专家告诉记者,对于残障人士来说,若要乘用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公交车是他们较少乘用的交通工具。“由于大部分的公交车站牌没有盲文提示,也没有语音导航,视障人士想要辨别车站、票价和运行时间都比较困难。”该人士指出,而对于乘坐轮椅的肢体残障人士和上了年纪的老人来说,一些公交车踏板与站台之间的高差和空隙则是他们搭乘公交的“拦路虎”,没有别人帮助上不去。而这种情况,在农村客运方面,表现得更为明显。

专家表示,无障碍设施建设及其完善不可能一步到位,但应当持之以恒,不停步加以推进,从城市到乡村,从公共场所到住宅。无障碍环境建设看似是一件件小事,对于行动不太方便的人来讲,却是大事。

从有章可循到人人负责,再加把劲让生活更顺畅

“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无障碍设施需求增大,此次《办法》的出台,将进一步提升无障碍环境建设管理水平,保障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增加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获得感。”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副厅长宋直刚表示。

据悉,此次《办法》对无障碍设施工程规划、设计、施工、监理、验收作出规定。明确城镇新建、改建、扩建道路、公共建筑、公共交通设施、居住建筑、居住区,应当符合无障碍设施工程建设标准,已建成不符合标准的,应当制定无障碍改造计划并逐步组织实施,城市改造过程中应当同步实施无障碍设施改造和建设。无障碍设施工程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规定了主要人行通道、公共停车场、城市公共交通等无障碍环境建设要求。针对无障碍厕所、电梯、坡道等重要无障碍设施因标识不明导致难以被找到的问题,规定无障碍设施应当设置无障碍标志,并纳入城市环境和建筑内部的引导标志系统。为了保证无障碍设施的正常使用,规定无障碍设施所有权人、管理人应当对无障碍设施进行维护,制止损坏、违规占用无障碍设施的行为。

“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鼓励同步推进无障碍设施改造与建设,帮助、支持各地在有条件的老年人居住区比例高的既有住宅加装电梯,引导老旧小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完善无障碍设施,增加无障碍坡道、扶手等设施,休息座椅留有轮椅停留空间,方便残疾人、老年人生活。同时,引导体验验收,国家机关和交通运输等公共服务机构和场所,建设单位可以邀请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代表试用体验配套建设的无障碍设施,并听取其意见和建议,满足使用需求。”宋直刚说,鼓励停车场通过停车位预约、设置可变车位等方式满足残疾人、老年人等社会成员的特殊停车需求,即可节约资源又满足使用需求。

日常生活中,细心的人们可以发现坐轮椅的朋友会因为一个小小的台阶而寸步难行,盲人朋友面对被占用的盲道而茫然失措,失能老人因为没有电梯而无法享受户外的明媚阳光。无障碍环境是关乎社会文明和谐、关乎每个家庭甚至每个公民的大事。业内人士指出,《办法》的制定是完善“有法可依”,也是全省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基本保障,但是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本报记者 何珂)

    相关新闻
农民安居,这样“拿地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