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江淮大地进入繁忙的“三夏”时节,凤台县桂集镇农民蒋玉中对这个麦季的收益格外期待——
【记者走江淮】“产量高、品质优,咋能不增收?”
来源: 2020-05-28 08:16:32 责编: 刘东伟

5月27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淮南(凤台)农业科技示范园机声隆隆,农机手正在抢收小麦。这标志着我省小麦主产区全面开镰,至此我省4300万亩小麦自南向北陆续开机收割。麦收期间,全省计划投入联合收割机20万台,预计机收水平稳定在98.5%以上。本报记者 黄连广 摄

黄金铺地,老少弯腰。5月27日,我省主产区小麦全面开镰,江淮大地进入繁忙的“三夏”时节。

随着收割机的普及,农民弯腰割麦已成历史,但丰收的心情一如既往。5月27日上午,记者来自到凤台县桂集镇大王村,农民蒋玉中正在田头四轮车边守着。麦田里,几辆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忙着收割。

“今年收成好!你看这小麦颜色就看出来了。”59岁的蒋玉中喜滋滋地说。眼前,阳光下的麦田呈现出迷人的金黄色,微风吹来,麦浪起伏。走近看,沉甸甸的麦穗低着头,隐约可见琥珀色的麦粒。掐下一穗搓开,轻轻一吹,手掌里的麦粒饱满圆润,摸上去有轻微的蜡感。放进嘴巴嚼几下,便感到“面筋”的劲道。

“现在收麦子轻松,提前多少天就联系好农机了。我这400多百亩麦子,几台机器一天就能收完。”蒋玉中反映,今年机收价格60元一亩,比去年便宜点。收过的麦子拉回去烘干,有企业上门收。秸秆打捆有养牛羊的人上地头来拉,“种地是越来越科学,也越来越轻松”。

凤台县农业农村局农机股股长高杰介绍,全县计划完成小麦机收67万亩,机收率99%以上,投入收割机4000台左右,5天到7天时间完成抢收任务。而全省将投入20万台收割机,预计10天就可抢收完毕。

正聊着,收割机轰鸣着靠过来,伸出卸粮筒对准四轮车车厢,新收的麦子“哗哗哗……”淌下来。老蒋晒得黝黑的脸笑开了花,露出一口白牙。他伸手接住一捧麦子递给记者看:“你看,一个病粒子也找不到!最低也是三等麦。”

“你看产量怎么样?”记者问。“亩产800斤没问题,就这我还不满足哩!”蒋玉中骄傲地说,现在收的是外围的,再往里长势好,感觉900斤有把握。

凤台县以稻麦轮作为主。多年来我省稻茬麦区产量相对较低。为此,我省集中力量进行技术攻关,去年开始推广小麦高畦降渍种植技术示范。从种植表现看,可以亩增产15%左右。“今年我省稻茬麦整体表现比去年好,增产明显。”省小麦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汪建来说。

品质好,则与今年下大力气防治赤霉病密切相关。今年全省落实赤霉病防控财政资金6.28亿元,是上年的3.1倍;投入统防统治组织6193个、现代植保机械23439台套,防控8692.8万亩次。统防统治、高效药剂应用处国内领先水平。凤台也不例外。“今年共整合各项资金1350万元,用于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及病虫害统防统治。”凤台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产量高、品质优,老蒋对这个麦季的收益格外期待。“产量高、品质优,咋能不增收?”谈到效益,蒋玉中反映前些年种麦子确实不行,亏本。最近两年好起来,主要是搞订单麦子,品种都改成企业需要的优质品种,销路好,价格也不错,“我这几百亩都是给正大集团种的订单麦。”

“全县优质专用小麦有62.5万亩,占全县小麦面积的92%。落实订单生产54.4万亩,占比81%。全县优质专用小麦种植主体273个,签订订单企业16个。”高杰说。而在全省,今年优质专用小麦面积比重首次超过一半。

“到底一亩地纯收入能有多少?”记者笑着问。老蒋挠挠头不好意思地笑了。“纯的怎么也得有个三四百元吧!哦,我要回家送麦子了,抢收抢种,时间可耽误不起!”蒋玉中一边高兴地说,一边爬上四轮车。

(本报记者 史力)

    相关新闻
安徽加大财政投入 保障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供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