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霍邱是我省重要的产粮大县。记者日前来到霍邱县,探访这里的夏收情况——
【来自夏收一线的报道③】产粮大县如何念好粮产“经”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04 08:33:36 责编: 刘东伟

小麦丰产又丰收,订单农业不愁卖

5月28日,霍邱县城西湖乡新河口村,微风吹过片片小麦田,荡起一阵阵涟漪。七八台收割机行驶在一眼望不到边的麦田里,麦浪化为金黄色的麦穗,填满了一辆辆运粮卡车。

“今年小麦丰收,天气干燥、气温高,霍邱县的小麦收割时间较往年有所提前,从5月17日开始,就从南往北开始收割了。”霍邱县种植业发展局局长徐万华告诉记者,该县142万亩小麦,预估平均亩产超过410公斤,总产量有望突破50万吨。好的收成,离不开今年各级政府和种植大户们对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高度重视,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等病害的防控力度超过往年。

“即便是生产后期,我们仍然重视小麦田间管理工作,以防虫害、防干热风、抢时收获为重点,做好迟熟小麦的‘一喷多防’等工作,切实抓好各项关键技术措施的落实。”徐万华说。

李士银是城西湖乡种粮大户,他告诉记者,今年是少有的丰收年,种植的1000多亩小麦田已经收获了三成,亩产超过了900斤。说起粮价,李士银也不担心,“从前年开始,咱们乡就开始搞订单农业了,我这1000亩小麦都是四川五粮液酒厂指定的品种。”

据李士银介绍,以前他们种植小麦、水稻选择品种主要靠经验。从前年开始,五粮液酒厂委托城西湖乡当地的鑫溢米业,指导当地大户改种酿酒用的红麦品种,从事订单农业。“改换品种可不是小事,万一种出来不合适那就亏大了。不过有了订单,我们大户有了保障,改种新品种也就不慌了。只要质量达标,不愁卖不掉!”李士银说,今年小麦订单的收购价比起市场价每斤要高出5分钱,关键是不愁卖。

徐万华告诉记者,近年来,霍邱县注重小麦品种的升级改良,目前该县优质专用小麦订单面积已经超过了50%,达到78.09万亩,其中单品万亩以上规模小麦种植面积超过了20万亩。

水稻播种正当时,因地制宜是关键

位于霍邱县长集镇钱店村的安徽丰泰农业服务有限公司育秧工厂内,不论是田地还是大棚,都是一片片绿油油的秧苗。“现在不仅是小麦收割关键期,也是水稻育插秧的关键期。我们这里有70个育秧大棚,为霍邱县及周边的裕安区、叶集区、庐江县、阜南县等县区的大户们培育了近3万亩水稻秧苗。目前每天都要到各地机插1000多亩秧苗。”公司总经理金彪告诉记者。

今年长集镇的种粮大户们因为缺水,对水稻种植颇为揪心。“这一片属于岗地,去年的旱情到现在都没有完全缓解。眼看着小麦就要收割完毕了,但田里少水难插秧啊。”种粮大户赵传舟说。

不过,新的育秧技术替赵传舟们解决了这个难题。“我们现在秧苗培育的时候,采用了麻纤维膜育秧技术,可以有效延长秧龄,避免因为缺水延迟插秧带来的不利影响。”金彪告诉记者。在育秧大棚里,金彪掀起了一盘秧苗,只见秧苗底下有一层薄膜,秧苗的根系盘在薄膜之上。据其介绍,今年丰泰公司培育的秧苗60%以上都采用了这项新技术,可以使秧龄期从原来的1周提升到1个月,还有利于秧苗保湿、保温。

在城西湖乡种粮的李士银、李俊田等大户没有对干旱的烦恼,流淌而过的淮河是他们信心的来源。尽管不缺水,但由于面积大,要抢农时,他们采用了另一种水稻播种形式——直播。

“水稻直播可以减少人力、减少用水,但是产量会降低2成。不过,我们城西湖乡水土独特,地形是小盆地,土质是沙壤土,白天再旱,夜里土壤都会被地下水浸湿,也被称之为‘夜潮土’。在这种土地上采用直播种植水稻,产量不会比插秧种植的水稻低。”城西湖乡农综站站长康炳龙说。如今,直播技术在霍邱湖区种粮大户中使用比例超过了7成。

徐万华告诉记者,霍邱今年水稻计划种植面积288万亩,同时还将安排10个乡镇落实30万亩水稻绿色食品原料基地项目。目前天干少水,该县及时调整政策,计划在岗区调减40万亩水稻种植面积而改种玉米等旱粮,确保不误农时地种下去。“去年,霍邱粮食产量168万吨,今年午季小麦丰收已成定局,水稻等秋粮生产面积比去年增加了近20万亩,全年粮食丰收还是有保障的。”霍邱县县长段贤柱说。

丰产又丰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农事服务已是大趋势,现在我们根本不愁订单。而且,每年我都要推掉不少订单,30000亩是我能提供的农事服务的上限,再多我也没法服务了。”说到今年推掉的不少订单,金彪直叹气。

农业是高投入、低产出、慢产出的行业,农事服务也不例外。金彪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从2015年开始进行农事服务以来,70座育秧大棚、30台进口插秧机、5条育秧流水线、10多架飞防无人机以及4个服务队100多名员工,已经让他投入了1000多万元。“以插秧机为例,除去补贴,一台要7万多元,最多使用3年就要淘汰更换。现在,公司每年毛利润也就100万元左右,还不能出安全事故,管理要精细。想要扩大生产,面临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资金压力。”金彪告诉记者。

种了30年地的大户李士银也有同感。城西湖乡土地是霍邱县最肥沃高产的土地,在他的种植经验里,十年里也难免有两年要遭灾减产。“十年里两年减产,就需要两年抹平损失,算来也就只有6年能盈利。土地肥沃,流转费用也高,一亩流转费用要700元。1000亩下去,租金就是一大笔,还要提前预付。这几年,我投资烘干设备,组建农机队伍,不仅把前十几年的积蓄全部投了进去,现在还欠银行60多万元呢,想再进一步扩大生产是难啊。”李士银说。

“金融细化服务,保险支持,国家政策扶持,运用综合手段确保种粮人的积极性,是保证粮食生产的根本。”徐万华给记者举例,霍邱县没有种植油菜的传统,种植面积只有15万亩。去年,国家出台补贴政策,每亩补助150元给油菜种植户,长集一个镇就种下了5000亩改良品种油菜,亩产达450余斤,2.5元/斤的售价让油菜种植户亩产收入超过了小麦。“通过这样的示范,今年秋天会有更多的大户尝试改种油菜。”长集镇农综站站长张启生说。

种植户老龄化问题也亟待解决。现在一线种地的农民多在50岁以上,技术再先进,代替不了种粮人。如何引导年轻人热爱农田,懂得粮食生产,愿意风吹日晒,从事粮食生产是一个大事。

5月27日中午,长集镇农民吴瑞时夫妻二人正在抢插秧苗,因为是稻虾田,不能机插秧,只能采用传统手栽。吴瑞时告诉记者,他们家18亩水田已经快完工了,全是老两口栽的。“儿子媳妇在上海打工,田都没下过,哪会干这些事?再过几年,我们种不动了,这地就只能流转了。”吴瑞时告诉记者。

金彪原在城里上班,在长集镇从事农事服务有9年了。学农的他算是个新型农民,他认为随着技术进步,新农人需要有技术、有文化才能适应现代化粮食生产。引导年轻人从事农业生产,应当上升到国家战略这个层面。

徐万华坦言,很多从事农业技术的人因各种原因转岗了,待遇低是个重要因素,像霍邱这样的农业大县,只有2个高级农业推广研究员指标,很多从事农业的技术人员留不住。

(本报记者 张大鹏 袁野)

    相关新闻
安徽最新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公布 新面孔占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