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净土保卫战,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三大主战场之一。记者近日参加江淮环保世纪行赴南陵、无为等地采访,聚焦土壤污染防治——
保护修复 守卫净土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6-09 07:52:09 责编: 徐文娟

摸清底数 从源头管控

初夏时节,南陵县工山镇高岭村境内山峦起伏、满目苍翠。群山环抱间,海泉涝选厂尾矿库地处其中,是当地环境监管的重点。记者到该尾矿库实地探访,只见眼前一大片开阔地上,种满了低矮的攀藤植物,犹如铺着“绿地毯”。如果不是醒目的“库区内外 禁止采挖”警告牌立在入口处,难以想象这是铜矿涝选尾矿库。

“这座尾矿库闭库后,全覆盖填了50厘米厚的土,种了许多植物,以实现水土保持。9年来环境安全状况稳定。”站在尾矿库边,南陵县工山镇党委书记刘昌敏向记者介绍,该尾矿库设计坝高22米,2003年投入使用,2011年库区已排放尾沙21万立方米,考虑安全、生态环境等因素,业主企业对该库采取完善截排水、加固坝体、生态修复后闭库,阻断重金属污染物向周边土壤和水体扩散渗透。“企业安排人员值班看守,防止危害安全行为发生,我们定期巡检,确保尾矿库安全。”刘昌敏表示。

排查并严防尾矿库污染,是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任务之一。包括排查尾矿库在内,芜湖市近年来建立土壤环境质量监测网络,目标指向全面掌握土壤环境质量状况、把底数摸清。市县两级生态环境部门分别组织开展了辖区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初步掌握全市土壤环境质量概况。

土壤污染涉及农用地、重点行业企业用地等。芜湖市开展农用地详查,共布设1311个点位,形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基础数据库;推进重点行业企业用地调查,筛选出337个企业地块调查对象。

把底数摸清是基础,目的是进行源头管控。芜湖市生态环境局土壤生态环境科科长滕飞表示,该市在净土保卫战中打出“组合拳”,加强工矿企业监管、实施重金属减排计划、严防尾矿库污染、开展涉镉等重金属重点行业企业排查整治、减少农业生产污染,如定期发布土壤重点排污单位名录,督促名录内企业落实隐患排查;排查出的20座尾矿库,除2座已销库、1座已复垦外,均完成污染防治方案和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提升污染治理能力、风险防控能力;对10家涉镉等重金属问题企业拉条挂账,已有6家完成整改;实施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等,控制农业生产活动污染土壤。

工程治理 地块变“干净”

污染场地治理与修复是主管部门紧盯的一项工作,也是企业环保责任。企业用地土壤污染如何修复?在芜湖新兴铸管公司老厂区,曾经受污染的5号地块在工程化治理下“去污变净”。该修复项目是全省首个土壤治理修复项目,总投资9500万元,修复面积约389亩,被评为国家级试点示范项目。

芜湖新兴铸管公司老厂区位于芜湖弋江区。随着城市发展,老厂区周边居民区兴起,企业生存发展与城市功能定位发展相矛盾。近年来,芜湖新兴铸管公司整体搬迁。作为工业企业,老厂区局部地块土壤存在重金属等污染,需要修复。2018年9月,老厂区5号地块启动土壤修复。修复过程中,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异位热脱附技术。

记者在该厂区看到,以钢结构厂房形式搭建的热脱附设备车间,在修复地块旁格外显眼。工作人员介绍说,热脱附设备如同一个大锅炉,有上料斗、传输带、出料口。经过预处理和筛分后的污染土壤,通过上料斗进入回转加热的套桶。污染土壤在套桶传输带上前进,加热器对套桶加热,达到土壤有机污染物和土壤分离的效果。经过高温加热的土壤从出料口出料,待检区待检,检测合格后再进行场地内回填。根据检测结果,经修复的土壤,实现土壤的正常功能,达到对人体无害标准。

“对修复地块,我们已全部检测完毕,检测结果合格。”南京大学环境规划设计研究院承担该修复项目的效果评估,现场负责人张振昌告诉记者,效果评估已形成报告,通过专家论证。

滕飞表示,该项目的顺利实施,对于全市同类污染治理修复,起到了示范和带动作用。目前,全市14个疑似污染地块中12个地块已通过调查,8个地块排除了污染风险。对污染地块,该市发布名录,并向社会公开地块污染物类别、风险管控进展等重要信息,有序推进土壤污染治理与修复。

改良土壤 护耕地安全

农用地土壤安全与否,事关人民群众“菜篮子”“米袋子”,与“舌尖上的安全”息息相关。

南陵县生态环境分局局长钱佑庭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农业生产施用化肥、农药,是土壤污染形成的重要原因。防治农用地土壤污染的“牛鼻子”,是减少化肥使用量、提高测土配方率、提高病虫害统防统治率。在他看来,以有机肥替代化肥将改善土壤结构,有助于净土保卫战。

为推广使用有机肥,该县引进多家专业从事有机肥生产的企业,将整个县域的畜禽养殖粪污和农作物秸秆综合处理利用,解决畜禽粪污、秸秆“去哪儿”的问题。安徽喜安仁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是其中龙头企业。记者来到该公司生产车间,只见一堆刚刚生产完的颗粒肥料位于生产线旁,等待装袋。“我们的生产工艺是将畜禽粪污和秸秆‘变’成适合农作物生长的有机肥料。之前做过很多试验,使用有机肥料进行修复的土壤第二年就出现了蚯蚓,土壤恢复状况良好。”该公司负责人章太月表示,生物有机肥料中的有机质和功能菌种能够在修复板结土壤的同时钝化重金属,协调土壤中水、肥、气、热的矛盾,使土壤疏松,改良土壤耕性。

保护修复农用地,是实践中“摸索”的工作。2019年,芜湖市在无为和南陵开展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试点,建立了分类清单,分为优先保护、安全利用、严格管控三类。如何修复受污染耕地?位于无为市严桥镇的一块20亩涉镉污染耕地进行修复试点。

“我们依照安全利用的原则,通过‘土壤钝化+当地常规玉米品种’‘植物修复’‘种植结构调整’3种组合措施,开展田间示范工程,试点效果好将大面积推广。”项目方安徽省通源环境节能股份公司副总经理贺前锋表示,通过撒施土壤钝化剂降低土壤中镉、汞有效态含量;利用植物品种对重金属吸收能力不同,筛选出适合当地种植的玉米品种,保证粮食作物安全;种植非食用经济作物棉花,既保留农田土壤种植作物属性,又能产生经济价值,治理生产两不误。

省生态环境厅有关人士表示,推进净土保卫战,省市县生态环境部门今年将加强协调联动,按时保质完成重点行业企业用地土壤污染状况调查;完成农用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依法实施分类管理;强化建设用地准入管理,防范人居环境风险,守护江淮净土。

    相关新闻
前四个月县级空气质量排名出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