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种好“试验田” 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09-22 08:35:51 责编: 刘东伟

空中航拍芜湖港。(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李博 摄

自贸区“大家庭”又添新成员。日前,国务院印发北京、湖南、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截至目前,全国自贸试验区已经增加到了21个。

9月21日,国务院新闻办在北京召开新闻发布会,邀请商务部和四省市相关负责人介绍包括安徽自贸试验区在内的3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及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方案相关情况。

自贸试验区是国家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与其他自贸试验区相比,安徽的总体方案有何特色和不同?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上如何发挥作用?发布会上,诸多热点问题得到一一解答。

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

建设自贸试验区在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这次自贸试验区进一步扩容,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自贸试验区的核心任务是制度创新。根据《总体方案》,安徽自贸试验区将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可复制可推广为基本要求,全面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等要求,发挥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中的重要节点作用,推动科技创新和实体经济发展深度融合,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形成内陆开放新高地。

发布会上,记者了解到,安徽自贸试验区被赋予更大改革自主权,着力探索更高水平自主开放。经过三至五年改革探索,形成更多有国际竞争力的制度创新成果,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积累实践经验,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市场创新,推进开放大通道大平台大通关建设,努力建成贸易投资便利、创新活跃强劲、高端产业集聚、金融服务完善、监管安全高效、辐射带动作用突出的高标准高质量自由贸易园区。

“安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将成为我省抢抓国家战略机遇的重要平台,也是打造对外开放新格局的必然选择,更能发挥出‘一带一路’的区位优势,在‘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创造更多的经济增长点。”合肥海关关税处处长汪海清表示,通过自贸试验区一系列制度创新,将带动投资、金融、贸易、政府管理等一系列制度变革,构建对外合作发展的新平台,在进口商品零售、金融创业、中高端服务业等方面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有助于高水平引进来和走出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安徽自贸试验区获批设立,在企业界也反响强烈。“这是重大利好,必将大大激发中部地区的后发优势和发展潜能,相信随着海关、税收等政策更为优惠,必将极大提升对外贸易便利化程度,有助于我们打造更为高效和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在国内国际双循环中助力国际供应链和产业链稳定。”安徽轻工国际贸易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柳夕良表示。

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记者在发布会上了解到,此次公布的4个方案围绕着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其中,安徽自贸试验区通过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

近年来,安徽一直把创新作为加快发展的最大政策、最大动力,正在成为吸引新产业的“强磁场”、新技术的“培育场”和新模式的“试验场”。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继续下好创新先手棋,提升安徽创新馆运营水平,积极探索“政产学研用金”六位一体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产品创新和市场创新,加快构建一体化科技的大市场,让科技之花结出更多的产业之果。积极探索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科技交易合作机制,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在产业上,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充分利用自身优势,探索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新模式。其中,将聚焦合肥、芜湖、蚌埠三个片区的各自特色和重点产业,探索形成片区联动、协同高效、竞相发展的新模式。同时,聚焦数字赋能,探索形成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新模式,聚焦融合新业态,探索形成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新模式,着力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兴产业集聚地。

安徽承东启西、左右逢源,位于多个国家战略的重要节点,区位优势明显。安徽自贸试验区将全面对接好沪苏浙自贸试验区,加快开放大平台大通道大通关建设,探索长三角区域自贸试验区协同发展的新举措;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探索担当起国内大循环的重要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的新举措;对标国际最高标准,探索建立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着力打造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实现新作为

今年8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合肥主持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对长三角区域提出了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勇当我国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加快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使命要求。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坚持上海龙头带动,携手苏浙、扬皖所长,共同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中实现安徽自贸试验区的新作为。

发布会上,省政府有关负责人表示,安徽将在推动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高水平科技供给、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夯实长三角地区绿色发展基础等方面实现新作为。目前,我省已经把总体方案中的七方面任务进行了具体的分解,突出制度创新,提高政策协同,并且强调与沪苏浙自贸试验区携手优化产业链布局,联合开展产业链补链固链强链行动,促进产业分工与合作,共同探索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

据了解,安徽自贸试验区依托“四个一”创新主平台和国家级“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包括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合肥滨湖科学城、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等平台,来加快健全支持基础研究、原始创新的体制机制,同时瞄准“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与沪苏浙共同优化整合长三角区域的科技力量,瞄准“卡链”“断链”的产品和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突破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努力为建设科技强国提供更多的高水平科技供给。

长三角区域一直是改革开放前沿。安徽自贸试验区将积极建立和沪苏浙的联动发展机制,借好势使好劲、学好用好、复制好长三角区域已有的自贸试验区经验,尤其是在系统集成、协同高效、高水平开放等领域,加快要素市场的建设,加强金融服务、国际航运、口岸通关等领域多方位的合作,协力推动高质量一体化改革,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来推进长三角的协同开放,并且结合好安徽的实际,探索形成具有安徽特色的改革开放新经验。

·延伸阅读·

四省市自贸试验区方案呈现四大特点

蚌埠港内集装箱云集,等待吊装起运。(资料图片) 陈昂 摄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国内国际形势,中国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方向不变、决心不变。记者从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本次国务院印发的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总体方案和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区方案,全面落实中央关于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呈现出4个显著特点:

一是突出畅通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要素自主有序流动,提高要素配置效率,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其中,北京自贸试验区加强京津冀三地技术市场融通合作,对有效期内整体迁移的高新技术企业保留其高新技术企业的资格;湖南探索设立跨省域资质和认证互认机制,企业跨省迁入自贸试验区以后,继续享有原有的资质、认证;安徽完善区内技术等要素交易市场,允许外资参与投资;浙江建立产业链“链长制”责任体系,探索实行产业链供地。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链水平,维护产业链安全。其中,北京自贸试验区探索开展去中心化的临床试验试点,简化国内生物医药研发主体开展国际合作研发的审批流程;湖南建立企业技术需求清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中试;安徽不断深化科技成果使用权、处置权和收益权改革;浙江试点开展数据跨境流动安全评估,探索建立数据安全管理体制。

三是突出深化改革激发新发展活力。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破除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公平竞争制度,激发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其中,北京自贸试验区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湖南开展强化竞争政策实施试点,创造公平竞争制度环境;安徽建立以人力资本价值实现为导向的分配激励机制;浙江探索取消施工图审查等工程建设领域审批制度改革。

四是突出高水平开放打造新发展优势。其中,推动自贸试验区对接国际先进规则,开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北京自贸试验区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湖南放宽外商设立投资性公司申请条件;安徽探索建立符合国际通行规则的跨国技术转移和知识产权分享机制;浙江允许中资非五星红旗船开展以宁波舟山港为中转的外贸集装箱沿海捎带业务。

·相关链接·

自贸试验区为啥要再扩容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综合保税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温沁 本报通讯员 吴小黎 摄

本次新设北京、湖南、安徽自贸试验区及浙江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其目的就是要通过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深层次的改革探索,激发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通过更高水平的开放,推动加快形成发展的新格局。

从服务国家发展战略来看,截至去年,我国已建立了18个自贸试验区。这18个自贸试验区其中11个所在的省份是靠海的,还有7个没有靠海,属于内陆地区。此次选择4个新设自贸试验区或者扩区,实现了京津冀的全覆盖,有利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比如北京;同时,实现了长三角全覆盖,有利于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比如安徽;进一步叠加了中部崛起等国家发展战略,比如湖南,有利于推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打造国际合作与竞争新优势。

从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来看,北京科技创新动能强劲,湖南装备制造业积淀深厚,安徽新兴产业要素比较活跃,浙江数字经济蓬勃发展。在这4个地区新设或者扩区,将通过科技创新从源头上补链强链,依靠产业链集成创新进一步稳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先进性、稳定性和竞争力,引领产业高质量发展,这将会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做一些有益的探索。

从深入开展差别化探索来看,此次印发的4个方案,围绕着服务贸易、先进制造业、科技创新和数字经济等新领域新业态,提出了特色鲜明的差别化试点任务,打造各具特色的改革开放新高地。其中,北京自贸试验区将在有条件的区域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湖南自贸试验区着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支持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安徽自贸试验区通过布局一批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前沿研发平台和基地,努力建设科技创新策源地;浙江自贸试验区将加大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型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积极打造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从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来看,4个自贸试验区所在的省市外向型经济基础相对比较好,增长也比较快,在这4个地方新设或者扩区,可利用这4个省市外向型经济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的特点,进一步释放巨大的潜力和发展动能,有助于探索在新形势下建设更高水平开放性经济体制,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本版策划:经济新闻中心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 鲍亮亮

    相关新闻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昔日“空心村” 今朝“网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