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2019年度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先进典型事迹(摘录)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0-26 08:41:00 责编: 徐文娟

为褒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贫善举,发挥典型的师范带动作用,省农业农村厅组织开展了2019年度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先进典型评选活动,经市县申报推荐、材料审查、省级评选,并经省农业农村厅厅长办公会议审定,评选出2019年度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十大园区、十大企业、十大合作社、十大家庭农场等一批先进典型。现将先进典型的带贫事迹予以刊载,供各地学习借鉴。

安徽省农业农村厅

合作社篇

池州棠溪山寨有机茶专业合作社

池州棠溪山寨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位于池州市贵池区棠溪镇,主要经营九华安茶、九华曲毫茶、祁门红茶等名优茶。合作社拥有高山茶叶基地4000多亩,建有3800平方米茶叶加工厂,自创立以来,通过“订单收购+科技增值+电商销售”模式,多腿走路,成功探索出兼顾自身发展和带动群众增收的有效途径。2019年合作社收益20余万元,社员人均分红600多元。

订单收购直接带动增收。结合棠溪镇地处山区,生态优良,茶资源丰富优势,合作社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年订单收购周边群众鲜叶120吨,涉及茶农327户,其中贫困户176户,直接带动户均增收4000元。

科技创新拓宽发展渠道。2014年6月,合作社和安徽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九华安茶研究院”,成功开发特色黑茶——“九华安茶”系列产品。产品问世后被评为“安徽省百佳特色旅游商品”,2019年“九华安茶”品牌销售826万元,有力拉动企业整体效益。

电商平台开拓增收路径。2017年11月2日,合作社与京东集团合作成立京东便利店线下实体店,使更多正品好货通过网络平台走出乡村。2018年-2019年,电商线上平台共帮助50户贫困户销售香菇、焦枣等农产品5万多元,户均增收1100元。

“合作社既是一个合作的平台,也是一个共同致富的平台。我们将继续坚持‘多条腿’走路的发展思路,让山乡农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合作社法人杨益斌自豪地说。

五河县宇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五河县宇繁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位于头铺镇屈台村,主要从事设施蔬菜及露地蔬菜、草莓、香瓜等的种植。该社“绿沱”牌蔬菜现已开发多个系列品种,获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脱贫攻坚以来,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精准扶贫模式,积极带领贫困户增收致富。

一、通过订单生产带动。合作社与头铺镇屈台、官桥等7个村共计35户贫困户签订甜玉米生产回收合同,按照统一供种、统一管理、统一施肥、统一收购的模式,确保贫困户掌握生产技术、生产流程,按照标准化生产,保证产品质量。2019年实现户均增收8000多元。

二、通过农业务工带动。合作社与周边农户建立了良好的用工关系,季节性用工采摘蔬菜带动周边农户300余户,其中贫困人口达60多人,工资收入人均3800元。

三、通过资金入社带动。合作社创始会员只有6户,随着规模不断扩大,陆续吸纳120多户农户入社,其中带动20户贫困户入社,每户年分红3500元以上。2018年以来累计给贫困户分红21万元。

四、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合作社积极邀请省、市、县高级农艺师、农经师对社员和周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户进行免费技术培训和指导,还聘请12名技术人员成立技术指导组,提供全年全程无偿的技术服务。

安徽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安徽晶鑫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六安市金安区马头镇,是省级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年产值1.2亿元。负责人王虎是一名党员,在葡萄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他致富不忘乡邻,始终把促进贫困群众增收作为自己应尽的职责。

在增收渠道上做文章,以“产业+就业”保障稳定收入。一、以高于市场价格在区内流转79户560余亩土地,通过长期土地流转直接、稳定地增加贫困户的收入。二、主动提供岗位助增收。合作社已吸纳21名贫困户长年从事种采运等工作,户均年增收达5000元以上。

在产业壮大上下功夫,以“引导+扶持”增强造血功能。对有能力、有意愿、有条件发展葡萄种植的贫困户,坚持“愿发展就引导、能发展就扶持”的原则,积极共享生产技术、供需信息和销售渠道。在王虎的帮扶下,已有30余人学了技术,实现自主发展。

在到村项目上抓落实,以“集体+园区”壮大村级经济。依托产业扶贫到村项目,与该镇7个村合作共建50亩葡萄示范园,由村集体所有、合作社运营,产业收入为村集体经济收入,通过“村集体+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探索产业和村集体齐发展、共壮大、同增收的新路径。

下一步,合作社将发挥自身优势,紧盯“增效”和“增收”,为贫困户和村集体搞好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释放产业活力,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砀山县野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

砀山野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2年12月,注册资金400万元。现已建成智能化食用菌生产棚22座,深加工车间610平方米,投资约1100万元。合作社一直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助力当地脱贫。

一、搭乘扶贫快车,多方互利。2017年合作社管理层学习产业扶贫政策后,申请通过带动贫困户发展食用菌助力脱贫攻坚,并承诺“你不种,我来包;你要种,我来销;你不懂,我来教;有风险,我来挑”。随着政策的倾斜和企业的发展,目前企业年产值已达1200万元,带动贫困户超千人。

二、发展庭院经济,促进增收。开发庭院种植新模式,在全镇范围内动员贫困户庭院内种植食用菌。“菌棒钱,政府掏,我不懂,主体教,有风险,保险挑,种好喽,主体销。”该模式技术、劳动力要求低,适宜劳动能力弱的贫困户。目前该模式共带动398户贫困户,年收益超3000元。

三、构建线上平台,拓宽销路。采取“网上销售+贫困户”模式,高价收购贫困户农产品并免费提供网销平台,不定期开展助农销售。2020年上半年,网销额已超200万元,显著提高了周边农户收入。

四、打造校企联盟,成就共赢。2018年与蚌埠学院共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力求将科研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从而带动产业发展,促进经济增收。

下一步,合作社将继续以现代农业科学为依托,努力把合作社基地建设成为休闲农业示范区,同时坚守“为农、贴农、惠农”的宗旨,创新食用菌种植扶贫模式,带领当地贫困户走出一条致富路。

绩溪县马道悠然种植专业合作社

绩溪县马道悠然种植专业合作社投资200余万元,建立现代化菊花种植加工一体化产业扶贫基地,促进贫困户稳定脱贫、贫困村集体经济持续增收,实现自身健康发展。

一、带动贫困户自主经营。合作社以“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发展模式,组织实施“订单农业”。为菊花种植贫困户推行免费“三包”服务,实现贫困户种植“零风险”。带动220户农户种植,其中25户产业达标,并享受到户项目奖补。

二、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优先考虑吸纳当地贫困户就业,主要从事栽种、除草、施肥、采摘、加工、打包等工作。2019年,共吸纳27户贫困户务工,其中20户贫困户年务工收入达5000元以上。

三、实行“订单+保底”收购。完善与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签订产品收购协议。2017年受市场波动影响,菊花严重滞销,合作社投资80万元,以保底价收购贫困户菊花。2019年,合作社与长安镇40户贫困户签订3年菊花种植合作协议,户均增收约2400元。

四、带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增收。2018年,该县贫困村大源村瞄准“带的稳”的主体,与该合作社签订3年合作协议,将50万元扶贫资金入股该合作社建设加工基地,合作发展,每年为村集体经济带来3万元的长期稳定收益,壮大村集体经济。

明光市涧溪镇蒲塘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

明光市涧溪镇蒲塘瓜果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1年3月,注册资金100万元,现有社员273人,专业从事明光绿豆的生产、加工与销售。合作社与省农科院培育了“皖科绿1号”绿豆新品种,制定了滁州市地方标准《明绿豆栽培技术规程》(DB3411/T1404-2014),《绿豆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标准号:DB34/T2170-2014)、《明光绿豆标准》(标准号:Q/MLX01-2015),2017年合作社生产的绿豆获地理标志产品,2017年、2019年、2020年分别获中国安徽名优农产品暨农业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滁州市扶贫名特优农产品展销银奖和金奖。

合作社采取公司“订单+合作社+基地+农户”一、二、三产融合模式,与明龙酒业等企业签订生产合同,建立“明光绿豆”示范基地,先后做给贫困户看,带着贫困户干,积极带动贫困户。一方面向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服务和豆种,并以订单保底价格回收贫困户生产的绿豆,带动涧溪、女山湖、石坝、苏巷4个镇20个村218个贫困户发展“明光绿豆”597.2亩,增收30多万元;另一方面安排30余名贫困人口到示范基地参加务工,人均增收3500元以上。在发展中还吸纳了王タ克、丁广国、何晏忠、陈邦富、姚国洋五个贫困户作为合作社的成员,共同参与合作社的发展。几年来,累计带动253户贫困户增收脱贫。

亳州市谯城区年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亳州市谯城区年丰蔬菜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常年发展设施蔬菜,年产优质蔬菜1000万余斤,年育优质种苗1000万余株。

一、科学育苗奠定贫困户增收基础。发展设施瓜菜,育苗是关键。合作社投资500多万元建设育苗基地,有效提高了瓜菜苗的成活率,为贫困群众提供了优质瓜菜苗,还提供了大量的务工机会。育苗基地年销售瓜菜苗效益200多万元,受益贫困人口1200多人。

二、技术培训提升贫困户增收技能。扶贫先扶智。为了带动更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让更多的贫困户掌握蔬菜种植技术,2009年起,合作社每年举办技术培训20余场,聘请安徽农大和河南农大的专家为农民和贫困户授课培训。带动周边乡镇5000多户农户和贫困户发展无公害蔬菜种植,每亩增收在2000元以上。

三、多种扶贫模式助力更多贫困户摘“穷帽”。2017年起,合作社辟出一处种植基地,采取“务工工资制”和“工资+分红制”两种模式帮助贫困户脱贫。“务工工资制”是安排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员在年丰蔬菜生产基地务工,每人每天工资70元,每名贫困人员年务工收入3000元以上。“工资+分红制”是将钢架大棚承包给贫困群众管理,合作社负责蔬菜栽植、生产投入和技术指导,按照60元/天给予承包人员发放工资,蔬菜销售结束,再按照蔬菜的销售收入给予承包者一定比例的分红,一般一人管理两棚蔬菜,年收益可达10000元左右。

目前,年丰蔬菜合作社常年吸纳50名农民务工,其中有建档立卡贫困人员29人。

全椒县环滁滁菊专业合作社

全椒县环滁滁菊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11月,拥有社员183名,位于滁菊原产地全椒县石沛镇周岗村,从事滁菊种植加工与销售,年销售收入1000多万元。与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在贡菊技术研发等方面进行协同攻关,先后取得国家专利10余项,双方组建“滁菊脱毒苗繁殖技术创新团队”入选滁州市“221”产业创新团队。合作社先后获得国家级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省级民营科技企业称号。“环滁”牌滁州贡菊荣获滁州市知名商标称号,第七届国际茶博会优质金奖,2015省产业化交易会参展产品金奖等称号。“环滁”牌儒润茶语绿茶荣获中国(安徽)第十届国际茶产业博览会金奖。

合作社立足滁菊农业特色产业,采取“合作社+农户”模式,通过订单生产、务工就业等利益联结方式,激发贫困户内生动力,带动贫困户发展产业,促进贫困户增收。2017年合作社与11户贫困户签订滁菊产业扶贫协议取得成功,2018年、2019年分别与17户贫困户签订滁菊产业扶贫协议,2020年达到33户。通过协议由合作社免费向贫困户提供种苗、化肥农药和技术指导,同时以高于市场30%的价格保证回收贫困户的鲜花产品,贫困户亩均菊花增收3000元以上。同时吸纳本村30户(其中贫困户19户)劳动力就近就业,签订长期用工协议,人均年增加工资性收入近4万元。该合作社通过网络销售平台进行网上销售,有效提高滁菊的知名度和带动周边农户销售量,助力脱贫攻坚。

宿松新神农生态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

宿松新神农生态油茶种植专业合作社创办于2010年,目前已发展成为集油茶种植、林下立体生态养殖、茶油加工销售、生态休闲农业等一体的大型农特产业扶贫综合体。多方式多途径带动贫困户增收,成效显著。

一、吸纳贫困户入社参股,分享发展红利。合作社创办之初,合作社负责人余春枝自己出资金流转荒山发展油茶并取得成效,为当地群众树立了种植油茶的信心。目前合作社共吸收入社农户43户,其中贫困户28户,每户年分红2100元以上。二、聘请贫困户入社务工,获得劳动报酬。合作社坚持以聘用贫困户为主,并与当地贫困户建立了良性互动机制,目前有19户贫困户长期在合作社务工,人年工资在5400元以上,最高达到21600元。三、订单收购贫困户产品,为贫困户获得一技之长。合作社不断引导贫困户自主种植油茶,并主动提供种苗和技术服务,保证回收产品,保障贫困户的收益。目前已经带动55户贫困户栽培油茶,2019年,合作社通过订单收购30户贫困户油茶籽,支付收购款20多万元,户均6600多元。四、流转社外贫困户荒山,带动更多贫困户增收。目前合作社流转社外贫困户65户荒山1000亩,为此每年支付租金8万元,户均达到1230元,为附近更多贫困户带来了收益。

桐城市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

桐城市杨头有机茶专业合作社于2007年创办,是安徽省最早的一批农村合作社,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合作社立足产业发展,多渠道带动贫困户经济增收。

一、提标扩面建园区带动贫困户产业发展。2014年合作社主动吸纳杨头村76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为社员,形成“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如今合作社的集体茶园规模由当初的700亩增至3000余亩,产地储藏、保鲜、烘干等基础配套设施齐备,年提供劳务务工岗位40个,贫困户户均增收3000元。

二、培育品牌抓质量保障贫困户产业溢价增收。合作社生产的小花茶是“桐城小花”系列中的极品,先后荣获“中茶杯”和“国饮杯”一等奖。合作社与贫困户社员签订订单收购协议,以高于市场价10%的价格收购社员的茶鲜叶,保障贫困户社员茶叶溢价销售,2020年帮助76户贫困户销售茶叶,贫困户户均增收2800元。

三、开发新品增系列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合作社充分利用春末夏初时节绿茶原料利用率不高的特点,大力开发“小花红”系列红茶。近年来“小花红”系列红茶累计销售2000公斤,合作社经济增收50万元,贫困户户均多获得分红1000元。

如今,杨头村人均茶园面积3亩以上,因为种茶,杨头村12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在杨头有机茶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部实现脱贫,不但守住了绿水青山,而且还收获了金山银山。

家庭农场篇

固镇恭伟家庭农场

固镇恭伟家庭农场坐落在连城镇“全国美丽乡村百佳范例”禹庙村,采取“产业基地+家庭农场+贫困户”的模式,发展“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的藕渔综合种养,为贫困户提供合作、就业机会,帮助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打造“一村一品”特色扶贫产业。恭伟家庭农场流转本村1000亩土地种植莲藕,吸纳28户贫困户以土地入股方式参与分红,并带动周边200多名村民一起种植莲藕,进一步扩大了禹庙村莲藕种植规模,打造出以莲藕种植为主导产业的“一村一品”特色产业。同时与村两委合作建成莲藕产业扶贫园,园区每年向村集体缴纳3万元租金,壮大了禹庙村的集体经济收入。

二、发展旅游产业多方助力脱贫致富。2016年禹庙村开始进行美丽乡村建设,恭伟家庭农场利用区位优势,引进了30多个观赏类荷花品种,大力发展乡村旅游扶贫。目前,集莲藕产、供、销、加工、旅游为一体的“乡村莲藕文化”已初步形成,辐射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

三、拓展产业扶贫新途径带动贫困户。恭伟家庭农场积极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和务工就业,共带动6户贫困户参与种植莲藕,户均年增收3000元;流转28户贫困户土地,户均年增收2000元;通过提供就业岗位,在莲藕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期间,吸纳贫困户18人务工,人均日工资60元。

凤阳县武店镇金土地家庭农场

凤阳县武店镇沙涧村的金土地家庭农场以“家庭农场+产业+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种植中草药,为贫困农民提供技术指导与服务,并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成为当地带贫减贫的先进典型。

该场积极引导贫困户种植决明子,免费提供良种和技术服务,并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带动周边贫困户脱贫增收。2019年农场与17户贫困户签订中草药种植、收购协议,对家庭劳力不足、收种有困难的贫困户,农场免费机收机种,并以高于市场的价格收购决明子,使他们每亩能增收150元左右。另外,农场还吸纳了12名贫困人口务工就业,平均每人年务工收入5000元至6000元。

同村的李飞,家属患病,孩子上学,收入全靠种田,以前经常入不敷出。金土地家庭农场引导李飞种植决明子,不仅为他免费提供良种、免费机种机收,还让他到农场务工,现在李飞每年比以前增收约2万元,极大的改变了生活条件。贫困户闫如华、黄玉霞也是家人生病、收入低,金土地家庭农场带动他们种植决明子,吸纳他们就业,对他们进行免费技术培训与指导,增加了他们的收入。

在金土地家庭农场的带动下,贫困户不仅收入得到了增长,也提升了生产技能,让他们对生产生活充满信心,对未来满怀希望。

阜南县宏鑫家庭农场

阜南县宏鑫家庭农场位于阜南县洪河桥镇钐岗村,成立于2014年4月。近年来,该农场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秉持“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发展理念,不断加大种植规模、调整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特色种植业。2014年流转土地220亩种植葡萄;2015年新增流转土地210亩,发展大棚蔬菜、中药材(猫爪草)、节水优质早稻等;2017年继续新增流转土地70亩,发展温室大棚花卉和蔬菜种植。2019年共流转土地500亩,发展葡萄种植220亩、绿萝等花卉50亩、大棚蔬菜20亩、中药材和优质节水旱稻200亩,产值536.5万元,纯收入113万元。2015年,宏鑫家庭农场被认定为县级农业示范园;2019年被认定为省级家庭示范农场,所生产的葡萄同年获得省级绿色食品认证。

该农场通过不懈努力,不仅做大了产业,还积极发挥自身产业优势,主动参与本地脱贫攻坚。2019年,该农场共带动55户贫困户增收脱贫。一是务工就业带贫26人,人均年务工收入6800多元;二是入股分红带贫21户,户均分红3500元;三是土地流转带贫30户178亩,户均年增收3560元;四是科技服务带贫,仅2019年该农场就开展各类实用技术培训3期,受训贫困群众65人次,农场派技术人员入户开展技术指导38趟次,通过培训和现场指导,户均年增收200元以上。

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百素家庭农场

阜阳市颍州区三合镇百素家庭农场是一家以种植、加工、销售为主的农业企业,先后被评为市十佳巾帼创业企业、市巾帼脱贫科技师范基地、市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十大家庭农场。农场负责人刘宁,作为大学生返乡创业青年,怀揣“三农”情怀,积极投身脱贫攻坚,实行“公司+基地+致富带头人”发展模式,通过产业扶贫惠及贫困户150余人。

一、产业提升带动。通过六个村集体入股模式,为村集体经济分红,带动村集体增收62.6万元。

二、贫困户就业带动。吸收附近贫困户及一般村民,到农场务工,带动就业人数60人,其中贫困户15人,长期就业人员户均年增收1.6万元至3万元。

三、土地流转增收带动。流转土地180亩,每亩年租金1300元,其中流转贫困户4户共16亩,带动户均年增收5200元。

四、开展技能培训带动。提供五个标准化种植蔬菜大棚作为技术实训基地,并配套高标准“田间课堂”,累计举办培训1000人次,培育农村创业致富带头人200余人。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结合阜阳市“融入长三角,高铁全覆盖”的战略定位及企业的发展目标,农场目前正积极谋划《颍州区三合农业科技产业园》项目,力争园区早日建成使用,发挥产业优势促进农业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

含山县仙踪镇家发家庭农场

含山县仙踪镇家发家庭农场,位于含山县仙踪镇五里村,是由仙踪镇回乡青年代家发和妻子龚有芳于2014年创建,目前农场下设含山县五里润淮果蔬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安徽仙淮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建有育秧工厂及2500亩优质大米生产基地、1100亩稻虾共生综合种植示范基地、五里生态休闲农业(内含100亩休闲垂钓中心、100亩黄桃基地和32亩草莓采摘园、五里生态农庄)以及日烘干200吨粮食烘干生产线。通过投资入股,2020年增加村集体收入近20万元,通过土地入股、务工、租赁等形式带动40多名贫困户,人均年收入达1.5万元,走出了一条带动产业扶贫新模式。家发家庭农场常年雇用贫困户30余名,季节性用工达50多人,同时流转17贫困户土地(每亩租价高出200元左右),户均增收10000多元,为2018年五里村73户185人全部脱贫给予了有力支撑。2017年家发家庭农场上缴村9.5万元,为五里村2017年贫困村成功出列作出了积极贡献。2019年五里村集体年收入达30.15万元,其中50%来自家发家庭农场(15.35万元)。家发农场一直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在2017年含山县举办的全国“扶贫日”捐赠活动中,带头捐赠5000元;同时,农场每年都捐赠2000元推动村内公益事业建设,并且经常上门慰问村贫困户,解决他们一些实际问题与困难,持续增强贫困户的获得感、幸福感。

六安市裕安区梦哥家庭农场

潘岔村是裕安区一个普通而平凡的山区村,也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近年来,潘岔村贫穷落后状况被小小的“吊瓜”产业给打破了。“小呆瓜”托起潘岔村增收脱贫之路。

吊瓜产业由梦哥家庭农场引进、发展、壮大起来的,梦哥家庭农场通过务工就业、土地流转、订单收购、技术培训、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发展,最终实现贫困村出列、贫困户脱贫的目标任务。

一、吸纳贫困户务工就业带动贫困户增收。2020年梦哥家庭农场吸纳贫困劳动力35人从事吊瓜的栽植、除草、施肥、采摘等工作,人均年收入超过2万元。

二、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增收。梦哥家庭农场以高于周边乡村每亩100元的价格租用贫困户土地220亩。贫困户土地出租后,青壮劳动力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其他工作,进一步增加了收入。

三、订单收购带动贫困户增收。梦哥家庭农场每年以订单收购方式收购50多户贫困户生产的吊瓜,确保了贫困户的收益。

四、技术培训促进贫困户增收。梦哥家庭农场每年都开展技术专家进村入户活动。在梦哥家庭农场技术培训、指导下,潘岔村的吊瓜亩产量逐年提高,产值也不断增加。2020年全村30%的农户从事吊瓜生产,年收入超过3万元的农户比比皆是。

五、入股分红促进贫困户增收。2020年潘岔村通过入股分红方式把梦哥家庭农场上缴的7万元厂房租金分发给60户贫困户,户均增收近1200元。

毛集实验区鼎焱家庭农场

鼎焱家庭农场位于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毛集镇东风湖,占地面积700亩,其中特色经果林320亩,特色蔬菜种植300亩,是集农业旅游、观光采摘、休闲养生、影视取景于一体的现代农业种养基地。2019年园区接待游客3万人次,销售特色产品120万元,实现利润50万元。

一、村企合作带动贫困村增收。鼎焱家庭农场紧邻毛集镇张王村、山拐村两个贫困村,从2017年开始,与张王村合作,利用扶贫资金建设70亩休闲观光采摘园,交由农场管理,每年可为贫困村增收4万元。

二、千方百计带动贫困户增收。该农场优先安排周边村贫困23人进场务工,每人每天收入不少于60元。2017年以来,农场流转周边12户贫困户土地120多亩,流转费高于一般户20%。

三、帮销蔬菜,助力特色产业发展。2018年山拐村、张王村2000多亩萝卜出现滞销,农场积极帮助销售,在农场设立收购点,在合肥中菜市设立爱心萝卜销售点,解决滞销难题。2019年,又投资60万元建200吨冷库一座,帮助贫困村贮藏农产品。今年疫情期间,帮助贫困村销售农产品4500多吨。

四、热心公益,开展社会扶贫。每年中秋、春节,农场都到敬老院和贫困户开展慰问,送去生活用品及慰问金。2020年疫情期间,将3吨新鲜蔬菜、1吨红薯、1吨南瓜捐赠到敬老院及周边贫困户。

涡阳县荣耀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

涡阳县荣耀中药材种植家庭农场位于涡阳县星园街道陈李村,目前流转土地600余亩,总投资1260万元。通过特色种养结合、立体套种的模式,充分展现了立体特色循环种养的效益。2019年以来农场观光采摘达1万人次,实现种养业纯收益120万元。

一、坚持标准,示范带动。荣耀农场负责人张勤把参加培训学习的理论大胆的用于实战,聘请专家教授到农场指导把脉,从种植、管理、加工等环节对农场管理人员、工人和带动的农户进行现场指导和培训,在全县带动大户发展中药材标准化种植基地达10000多亩。

二、坚持集约、生态、绿色发展。2016年农场进行中药材和果蔬套种,为提高土地集约经营,农场将种植规模从1500亩缩到现在的600余亩,实施了绿色增产模式从提质增效,绿色环保,降资增收等措施。

三、种养结合,促增收。2018年8月农场引进巴马香猪养殖,建立养殖繁育, 2019年底紧香猪养殖就获得效益60万元,农场所产生的秸秆制作饲料,养猪所产生的粪便等废弃物用来制作农家肥,从而达到种养结合的综合效益。

荣耀农场以扶贫济困为己任,直接带动周边大户发展中药材种植1万余亩,带动特色果树种植2000多亩,带动特色香猪养殖6户,带动中药材“一村一品”专业村6个。通过务工、入股、土地流转等方式,帮扶带动贫困户共计30多户。每年带动贫困户务工40多人,户均每年增收6000元。

舒城县舒茶镇启明家庭农场

舒城县舒茶镇启明家庭农场是安徽省示范家庭农场,现有标准化良种茶园900多亩,年生产、加工、销售“古尖香”牌舒城小兰花1.5万公斤,年产值达500多万元。是一个经济效益良好、带贫能力强的家庭农场。家庭农场以茶产业带动和扶贫工作为己任,承担社会责任,参加社会公益事业,积极开展农业特色产业带贫工作。

一、带动措施有力。利用茶叶生产和加工这一产业平台,优先保障贫困户到家庭农场就业,保障以高于市场价百分之十优先收购贫困户生产的鲜叶和干茶,保障为在册贫困户的茶农茶叶生产技术进行培训等服务。同时利用贫困户金融扶贫小额贷款入股农场,贫困户获得保底分红。另外村集体合作社资金入股家庭农场发展茶产业,确保贫困户和村集体收益分红。

二、带动成效突出。家庭农场为贫困户提供扦插、苗圃管理、茶园管理、采茶、制茶分检和包装等就业岗位近300多个,人年均务工收入都在3000元以上。以高于市场价10%收购13个贫困户茶草鲜叶,户均增收4000元以上。免费发放优质良种茶苗35万株给贫困户,发展茶园100多亩。8户贫困户筹资40万元入股家庭农场,户均年获得3000元以上的收益分红。60户贫困户通过村集体项目资金入股,户均年分红1000元以上。

泗县鸿旺种植家庭农场

泗县鸿旺种植家庭农场位于泗县大庄镇新刘村,以种植和销售草莓、西瓜、圣女果等特色产业为主。农场伴随脱贫攻坚的推进不断成长,由最初25个果蔬大棚发展到368亩。先后荣获“双培双带示范基地”“产业扶贫示范基地”“宿州市示范家庭农场”称号。

一、真抓实干,带动贫困村增收。2019年,农场负责人杨杰先后租赁新刘村、曙光村、东风村高温日光大棚,与村两委签订大棚租赁协议,每年累计增加3个贫困村集体经济25万元。

二、优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一是务工就业带动。吸纳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长期务工,每人工资60-90元/天。雇佣贫困人口32人,年人均增收1万余元。对有发展意愿缺乏资金的贫困户,农场提供部分大棚给他们种植,并提供种苗、农资、产品销售等帮助。二是订单带动。通过发展订单生产,带动25户贫困户发展大棚果蔬种植,每户年增收6000元-10000元。三是服务带动。每逢贫困户遇到大棚果蔬生产技术难题,杨杰都及时上门进行指导或邀请果蔬种植专家开展技术培训。

三、真诚奉献,构建和谐乡村。农场一直默默坚守着对社会的责任,奉献着对贫困户的爱心。先后向本村贫困户捐赠西红柿、莴笋、西瓜等1.3万斤;逢年过节给贫困户送礼品和鸡鸭鱼肉等食物;针对部分特困户捐助每人2000元,用于改善生活条件。并定期看望一些患有疾病、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尽最大努力奉献爱心。

企业篇

安徽地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地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坐落于国家级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怀远县白莲坡食品科技产业园,以生产、经营农作物种子和农作物品种选育、研发为主,是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公司采取“公司+联合社+基地+贫困户”的运行模式,辐射带动扶贫产业升级发展。

一、建设万亩基地,引领贫困村产业转型。公司流转以贫困村砖桥村为主的1万余亩土地,采取良种、良法、良田、良制“四良配套”措施,建成万亩怀远糯稻生产基地。该基地以优质商品粮生产、稻田综合种养为主导,努力探索一、二、三产融合经营,引领贫困村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二、借助电商平台,拓宽扶贫产品销路。公司打造“标准化生产+品牌+营销”体系,在淘宝网开设企业店,并与安徽大运亨通公司、安徽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等合作,在电商平台推广销售“万福鸭米”等产品,进一步拓宽贫困地区特色农产品销路。

三、打好组合拳,多途经帮助贫困户脱贫。公司在当地通过产业扶贫农业务工、“一自三合”入股分红、直接捐赠等方式,带动60多户贫困户稳定脱贫增收,帮助他们通过勤恳劳动光荣脱贫致富。

公司与辉隆集团合作实施产业扶贫新项目,在万福镇砖桥村成功建成500余亩瓜蒌育繁推一体化示范扶贫基地,成为推进乡村振兴和产业兴旺新亮点。

安徽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

大别山腹地岳西县的安徽徽名山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闯出了一条产业扶贫新路。

为带动贫困户尽早脱贫,2010年,徽名山公司经过市场调查,发现岳西黑猪素有“一家食肉满村香”的美誉,完全可以做活猪文章,发展养殖业。

该公司通过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产业、要素、利益联接机制,分工合作,互促共赢,有力地促进了脱贫攻坚。自2010年以来,公司流转了164户农民的土地,每年支付租金37万元,让农民旱涝保收;2017年,免费为24户贫困户每户提供1头优质母猪,户均年增收1万元;引导青天乡100户贫困户以每户5万元扶贫贷款资金入股企业,每户每年享受固定分红0.3万元;引导来榜镇四个村集体企业入股公司,每100万元每年享受固定分红3万元,增加了村集体收入。此外,公司吸收建档贫困户32人进厂务工,年均收入都超过2万元,实现一人务工全家脱贫。

为保护好岳西黑猪资源,公司牵头组建了岳西黑猪养殖协会和岳西黑猪产业化联合体,成功将岳西黑猪申报为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有效提高了岳西黑猪品牌形象和品牌价值。

“扶贫没有终点”,徽名山公司将紧紧依托当地良好的生态环境,继续大力发展岳西黑猪产业,以“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扶贫模式,实现产业兴旺,农民增收,乡村富裕。

安徽金满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安徽金满盈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11月。公司坐落于颍上县六十铺镇,以种植菊花、黄蜀葵等中药材为主,下辖一家农业种植专业合作社和四家家庭农场,在颍上县、利辛县新建设三家加工分公司,现有多条完备的自动化生产加工烘干设备,同时,与江苏苏中药业集团合作种植黄蜀葵。为鼓励种植积极性,公司每年均举办“年度黄蜀葵优秀种植户评选”。2019年,公司订单种植面积达到2000余户、6000多亩,订单金额1570余万元,产值3500余万元,累计带动贫困户3000多户,给当地带来收入,给农户带来实惠,为政府扶贫作出贡献。

公司采取“厂家+公司+农户”订单式种植模式,公司先提供种苗、化肥、农药,成本共计500元/亩,由贫困户、农户来种植,种植时选派专业技术人员到田间进行技术指导,并负责收购鲜花进行烘干加工,后期再结算,可保底种植户每亩2000元收入,大大降低了种植户的风险。2020年公司在颍上县红星镇、六十铺镇、五十铺乡三个乡镇种植6000余亩黄蜀葵,推广应用公司新研发科学育苗技术,极大地降低了成本,大大提高了种植户的收入。

安徽蓝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蓝田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特种龟鳖产业为主导,特色水产生态养殖和稻田综合种养为两翼,集种苗、养殖、加工、销售产业链一体化的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近年来,公司产业扶贫示范带动效果显著。

一、实施“公司+就业”强内生动力。公司常年吸纳周边农民及贫困户50余人就业,如2019年共带动18个贫困人口人年务工收入达5000元以上,其中,特意安排腿脚不便的魏丰霞从事龟壳分离等轻简工种,安排残疾人倪尚扣在卫门值守,增强其内生动力,树立自强不息的生活信心。

二、实施“公司+基地”创要素收益。实施产业扶贫示范基地项目,通过租用土地,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等形式,帮助贫困村(户)获得财产性收入和入股红利。2019年,共流转租用土地460亩,支付租金29.2万元;支付投资分红28.8万元,带动495户贫困户年分红400元以上;订单收购货值达3000元以上的贫困户10户。

三、实施“公司+公益”担社会责任。改善农户生活条件,分享企业发展红利,一直是公司秉持的社会价值观。近年来,公司出资11万元帮助贵山村修建1.5公里水泥路;向黄汰村捐款10万元,用于贫困户房屋修缮及资助学生等,助力贫困村顺利出列。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司向陡沟镇捐款4.2万元,捐赠稻虾米5000斤,积极协助当地政府抗击疫情、共克时艰。

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

安徽牧翔禽业有限公司组建的“霍邱县科创麻黄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是省级示范社,公司种鸡场是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致力于地方特色麻黄鸡研发繁育工作。

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养殖户”的企业发展模式,以企业增效、农户增收、提高企业综合生产能力为目标,采取统一供苗、统一防疫、统一供料、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经营模式,降低养殖户风险,提高养殖效益。公司成立至今已带动全县2860余户农民致富,走向富裕。2015年以来公司以帮助贫困户精准脱贫为目的。组建了扶贫工作组,由董事长任组长,开展调研,制定了《特色霍邱麻黄鸡养殖业扶贫工程实施方案》,采取保本经营原则给贫困户育雏,解决了贫困户养鸡育雏和疫病防控难的问题。截至目前通过麻黄鸡养殖在18个乡镇共选择扶持有养殖条件的1210户贫困户、贫困人口达5837人,年人均新增纯收入1956元。在石店镇宽店村带动贫困村发展养鸡产业,2019年支付给村集体分和红租金18万元。为了确保贫困户养鸡获得成功,公司向贫困户提供全部免费技术培训和全程技术指导服务。

公司今后继续重点支持贫困村(户)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霍邱麻黄鸡养殖业,把霍邱麻黄鸡产业培育成为贫困村“一村—品”的特色支柱产业,成为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产业基地,达到精准扶贫和精准脱贫的目的。

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

安徽省祁门县祁红茶业有限公司(简称祥源祁红),是一家集祁红产、加、销及文化展示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祥源祁红成立之初,就确立以“一片叶子造福一方百姓”为根本宗旨,深入实施茶产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一、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突出“主体带动”。联合14家新型经营主体,成立祥源祁红现代农业产业化联合体,2017年被认定为省示范联合体,带动联合体成员经济效益逐年提升10%以上。               

二、加大土地流转,强化“租赁、务工带动”。该公司在石舜村和环砂村流转荒山、低产茶园1220亩,发展生态高效茶园。通过山地流转、务工、物资等帮扶,带动21户贫困户年增收10万余元。

三、加强合作共建,实行“订单带动”。积极推进“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实行优价和二次返利政策。目前,公司已与8个乡镇、3000余户农户合作共建茶园面积1万余亩,合作农户年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

四、增强“造血”功能,坚持“扶智带动”。联合安徽省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组织专家开展各类技术培训,受训农户达2000余人次,确保贫困户有一技之长。

五、聚焦消费扶贫,助力“消费带动”。2020年,“祥源”牌祁门红茶成功申报为第一批国家扶贫网站认定的扶贫产品,公司通过在天猫、抖音等电商平台及建立扶贫产品专柜推介销售祁红产品4000余万元。

企业篇

合肥润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合肥润枝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13年,注册资金6000万元,现有职工52人,常年农民工900人。公司建立了4100亩樱桃生态园、3210亩稻虾共养园以及休闲农业示范区,并分别在桥头集镇和撮镇镇建立了稻虾扶贫产业园和樱桃扶贫产业园,主要发展樱桃种植、稻渔综合种养。

公司先后获得国家级稻渔综合种养示范基地、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省级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区、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安徽省五星级休闲农业庄园等称号;承担国家、省、市各级科研课题4项,申请国家发明专利7项;制订了《稻虾(龙虾)共育技术标准》《稻虾(龙虾)连作技术标准》《稻田春季繁育龙虾苗种技术标准》《稻田秋季繁育龙虾苗种技术方案》4项省级地方标准。公司生产的水稻、龙虾和樱桃获得了有机产品认证,并注册了“润枝”“四季樱源”和“水中洁”三个商标。

公司采取土地流转、务工就业、入股分红、订单收购等方式,发展带动桥头集镇和撮镇镇415户贫困户。贫困户土地流转租金每亩800—850元,有32户贫困户在园区务工就业,户均年收入最高可达10000—15000元;年发放分红资金19.2万元;公司发展带动3户贫困户开展龙虾养殖,并按市场价加价10%订单价对产品进行收购。

金寨县富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

金寨县富东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产品加工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现有山核桃基地3260亩,年产量400吨。近几年通过“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方式,联结带动全县1300余户农户发展山核桃增收致富。一、示范带动,授之以渔。公司通过“师带徒”“产业带头人”等项目支持,年培训贫困户600人次,带动了一批从贫困户向示范户的转型,如天堂寨镇黄河村贫困户陈某通过技术培训和帮扶,现年可增收6万余元,成为了脱贫致富的典型。二、长短结合,持续发展。公司年均无偿资助100多户贫困户,帮扶每户发展基地8亩-10亩。投资20余万元为燕子河等5个乡镇600余户贫困户帮扶发展小香薯及红薯基地2460亩。三、大爱先行,促民增收。按高于市场价3%-5%回收贫困户山核桃及小香薯,仅2019年收购贫困户农产品400余万元,户均增收6000元。并为13户贫困户提供稳定就业岗位,人均年收入3万元。公司和村集体开展香薯干等产品加工与营销扶贫项目合作,年增加村集体经济收益15万元。四、做优产品,爆销市场。公司投资600余万元成立了俏俏果电子商务公司,年销售山核桃、香薯干等农产品4000余万元。2019年以来产品借力薇娅等知名网红直播带货23次,香薯干也成为2019年度淘宝全网最受欢迎的农产品之一。

宿州市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

宿州市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是集符离麻鸡育种、养殖、研发、加工、网络化销售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性专业生产烧鸡及食品加工企业,公司心怀贫困群众,依靠三种扶贫途径,带动广大贫困群众增收致富。

一、发展扶贫产业。通过“公司+订单+贫困户”的模式,免费向贫困户提供鸡苗、免费培训饲养管理技术、免费防疫、以每斤高于市场价2元的保护价收购商品鸡,大力发展订单养殖,帮助贫困群众发展特色麻鸡养殖。目前,公司已累计带动1200多户贫困户养殖符离麻鸡,人均年增收3000元以上。二、吸纳用工。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在符离食品加工园建立花园式的烧鸡加工场,专设了贫困户就业岗位,把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意愿的贫困人员,吸纳到公司中来,有的常年务工,有的按季节务工,并获得了稳定的收入。三、产业资金入股分红。公司坚持政府引导、市场化操作、企业和贫困群众自愿的原则,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让无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入股,实现入股分红脱贫。徽香源食品有限公司几年来吸纳产业扶贫资金362.39万元,为1173户贫困户每年提供不低于6%的分红收益;先后为460户贫困户申请产业资金89.6万元,统一实行代养模式,帮助和促进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加收入、脱贫致富。

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

安徽太和食药用菌科技产业园由安徽省百麓现代农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园区占地面积680亩,总投资5.1亿元,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益经营”的原则,致力于食药用菌生产种植、技术培训、精深加工、生物工程提取、冷链物流、电子商务、金融服务、产品销售和出口一体化建设。

园区着力打造“公司+合作社+基地+金融+农户”的发展模式,真正实现企业增效、村集体收益、农民增收三方共赢,互利发展。

一、通过村集体入股带动。企业与辖区12个行政村的村级合作社合作,以自有要素土地、资金和资产的方式入股产业园,企业根据年度效益及占股比例分红。2019年合计分红106万元,平均每个村分红不低于8万元,带动216户贫困户参与种植。

二、通过园区务工和土地流转带动。园区长期务工人员107人,临时务工人员56人,其中贫困户22人、五保户2人,分不同工种,月工资在2300-3500元;园区共流转土地180亩,其中流转11户贫困户土地共21亩,每亩地一年1000元的租金。

三、通过智能菇房承包带动。采取“公司+基地+金融+贫困户”模式带资入股承包菇房,园区实行“统一生产基料供应、统一种植安排、统一技术培训、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品牌销售”,累计收购红托竹荪货值90000元以上的贫困户12户,三个月分红22000元。

园区篇

固镇县杨罗畜光互补农业扶贫产业园

固镇县杨罗畜光互补农业扶贫产业园位于该县任桥镇杨罗村,是全省规模最大的单体羊养殖基地和畜光一体标准化肉羊养殖扶贫园区,采取“合作社+园区+贫困户”模式,实现“六位一体”带动贫困村、贫困户增收。

一、持续提升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园区100栋养殖圈舍产权属10个乡镇17个贫困村,由固镇县陈氏湖羊养殖合作社承租经营,年租金63.3万元,村均增加集体经济收入3.72万元。

二、以“三变”改革实化资产收益扶贫。园区租金收益的40%用于贫困村村级扶贫公益事业,收益的60%折股量化分配给所在贫困村的贫困户。

三、园区带动增加贫困户分红收益。有养殖湖羊意愿的贫困户加入村级专业合作社,自筹资金购买湖羊,每年饲养两批育肥羊,户均年增收1600元以上。

四、贫困户深度参与增加务工收入。宣传引导贫困户参与园区管理和务工。常年务工26人,每人每年务工收入2.4万元;季节零工30人,每人每年务工收入5000元以上。

五、土地流转带动贫困户增收。园区共流转农户土地280亩,其中28户贫困户土地108亩,流转贫困户土地费用远高于本地600—700元/亩的标准,户均实现土地流转收入3857元。

六、收购贫困户玉米秸秆促进增收。鼓励贫困户种植饲料玉米,共种植玉米8293.17亩,按照补贴秸秆运输费用50元/亩的标准,实现贫困户增收41.47万元。

利辛县安徽阳光药业有限公司产业扶贫园区

安徽阳光药业有限公司是一家集中药饮片、保健食品、食品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现代化企业。该公司入驻利辛县程家集镇李庙村产业扶贫基地(园区),发展中药材种植面积2300亩,并辐射带动本村经营主体和农户种植中药材1100亩,该贫困村中药材种植面积为3400亩,占全村耕地面积的61.45%;带动10户贫困户土地入股,以高于当地土地流转租金200元的价格,每亩土地年分红保底价为1000元;连续3年投入30万元在李庙村实施特色产业扶贫园区提升项目,年分红2万元-3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70%用于贫困户分红,30%用于村级扶贫事业),累计分红13万元。

一、打造园区亮点。该公司在园区投入1600余万元,建设占地1000余亩的中药材标准化示范园,包含中药材科普基地、百草园等集特色产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四季花海”项目。

二、创新发展模式。针对贫困户采取公司+农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模式,大力推广“四统一”“二保证”的经营模式,即提供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管理、统一设计,进行保证按照保护价格回收产品,保证提供资金支持。

三、加大培育力度。园区成立中药材种植培训中心,每年培训200余人次,同时对种植示范区内的全部贫困户进行技术培训,使贫困户每亩地年增收300元左右。

四、拓宽带贫途径。对在种植基地就业的贫困户,园区按照50元-100元每天支付工资,共带动贫困村剩余劳动力1200余人,其中贫困户72户,户均年增收近万元。

泾县榔桥镇溪头村木梳产业扶贫园区

溪头村位于泾县榔桥镇东南部,经济条件薄弱,是全县34个贫困村之一。溪头村农民收入60%都来自于木梳产业,结合脱贫攻坚工作,榔桥镇党委和溪头村“两委”应势而为,把扶贫资金积聚到木梳产业发展上,打造溪头村木梳产业园。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水平发展。以党建为抓手,把高质量基层党组织党建贯穿到产业项目发展的全过程,是溪头村党委打造木梳产业园的第一宗旨,村“两委”多次邀请木梳、茶叶等领域专业人士为村民开展业务培训,注重学习实干与实践相结合。

以合作方式促进集体化发展。木梳产业园位于榔桥镇溪头村后山组,园区项目总规划占地面积35亩,现已完成一、二、三、四区项目建设,总投资514万元,占地18亩,建有标准化厂房6栋。6栋标准化木梳厂房均通过农村产权公共交易平台公开招租,入住了五家木梳加工企业。今年该村仅木梳产业扶贫园区就增收24.4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达50万元以上。

以产业链融合实现抱团发展。随着木梳产业园带动村集体经济的快速增长,全村已入驻22家电商,木梳网销量超过1400万元,被评为安徽省电子商务示范村,年产各类木梳、竹梳1000万把,年销售收入5000余万元,产品远销欧美及东南亚地区。村里还成立了溪头都木梳专业合作社、榔桥镇溪头村村经济合作社,溪头村村民都是股东,并优先给贫困户分红。

肥东县响导乡蒋祠村蔬菜扶贫产业园

响导乡蒋祠村蔬菜扶贫产业园位于合肥市肥东县北部的蒋祠村,该村于2014年被纳入省级贫困村,是肥东县贫困面积较大、贫困人口较多、贫困程度较深的行政村之一,2016年出列。合肥市华之坚生态农业有限公司作为扶贫产业园的承包经营主体成立于2014年,为2016年合肥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主要从事农作物、蔬菜、瓜果等的种植和销售。

蒋祠村蔬菜扶贫产业园占地面积约730亩,拥有钢架大棚约500个。大棚主要种植朝天椒改良新品种“正鸿九号”,全部采用订单化生产模式,主要销往上海、杭州、成都、重庆、深圳等一线城市,产品供不应求,2020年纯收入预计可达456万元。该园于2018年被评为合肥市“十大特色种养业扶贫示范典型”,2019年被评为省级蔬菜标准园,2020年8月被省农业农村厅评为全省农业特色产业扶贫“十大园区”。

该扶贫产业园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就业务工、入股分红等方式带动贫困户,目前共有7户贫困户参与土地流转,年支付租金2.79万元。2019年上交大棚租金46.73万元。每年对村40多户贫困户进行分红,2018年分红1.76万元,2019年分红2.95万元;2020年目前已分红2.25万元。2020年疫情期间就地解决当地就业岗位472个(次),固定岗位260个,其中贫困户17人。

淮南市大通区河沿村草莓种植标准化园区

河沿村位于淮南市大通区孔店乡东南部,九龙大道、孔王路贯穿而过,交通极为便利。全村1661人,521户,9个村民组,耕地面积4400亩。村集体经济薄弱,村民收入低,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主的贫困村。

近年来,该村因地制宜在产业扶贫上做文章,通过全力打造村集体农业特色产业模式,建设农业特色产业园区,调整农业生产模式,做大做强无公害草莓产业。

一、做好硬件设施建设。统一流转土地、统一规划建设,新修水泥路800米,修建沟渠2000米,新建草莓大棚130栋。改造园区用电设施,满足用电需求。

二、做好培育经营主体。园区由村委会统一发包,通过公开招租的方式租赁给承租户,租赁期为5年。每年向村委会交租金40万元,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用于贫困户分红及村级扶贫项目发展,解决本村有劳动能力贫困户就业,对村级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起到显著的促进作用。

三、做好职业技能培训。村委会定期举办相关生产技术培训班,通过专家讲授,使群众逐步掌握了大棚草莓等栽培生产技术,提高种植收入效益。

近年通过草莓种植基地园区建设,河沿村实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壮大集体经济实力,2019年河沿村已从贫困村中出列,同时村集体收入也在大通区各行政村中名列前茅。

蒙城县庄周办事处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

蒙城县庄周办事处农兴种植专业合作社位于庄周街道后娄村,流转土地2000亩,成立了“蒙城县庄周农兴现代农业示范园区”,主要从事蔬菜的繁育、种植和销售。合作社与安徽省农科院签订了长期的技术合作协议,先后成立了“产学研合作基地”和“蔬菜机械化科技特派员工作站”,并建立了“农副产品直销中心”和“电商营销平台”,对蒙城县城区各大超市、酒店、食堂,实现了生鲜实时配送。同时与蚌埠、合肥等地高等院校建立了长期供销合作关系,基本形成了“农超对接、农贸对接、农校对接、电商对接”等新型的蔬菜产销模式,2019年仅网上销售额近1000万元。

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一、技术帮扶。向农民尤其贫困户免费传授蔬菜种植技术,掌握了蔬菜种植新技术的农民再通过对外技术输出和技术服务,增加了收入。二、实物帮扶。向农民提供蔬菜大棚、蔬菜种苗等,并按照合同及时回收蔬菜。三、就业帮扶。合作社一直坚持优先安排低保户、特困供养户就业。四、分红帮扶。自2018年至2019年底,合作社先后拨付给后娄村村委会2.8万元和2.4万元产业分红款,由村委会发放给38户贫困户。五、租金帮扶。合作社优先租赁贫困户的土地,按时支付贫困户的土地租金。六、生活帮扶。逢年过节,合作社除了送去米、面、油、蔬菜等生活用品外,还送去现金慰问贫困户,解决他们生活中的实际困难。

祁门县祁山镇芳村特色种植扶贫产业园

祁山镇芳村村是建档立卡贫困村,位于祁门县城以北、阊江河上游8公里处。芳村特色种植扶贫产业园规划立足于发展城郊休闲农业,主要种植芦笋、鱼腥草、莲藕等特色蔬菜和覆盆子、白芨等为主的中药材,先后投入发展资金210万元,园区建设面积达400多亩。

产业园主要采取“村委会+基地+大户+贫困户”的经营模式,通过合作经营、发包出租、务工就业、土地流转等方式带动贫困村和贫困户增收。村委会积极争取各类项目资金投资建设产业扶贫基地,“筑巢引凤”吸引主体(大户)入园经营,通过大户上交租金及自营收入,每年可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有效带动村集体收入稳定增长。目前,园区共带动23户贫困户流转土地86亩,户均年增收约1500元;带动10户贫困户20余人在园区务工,户均年增收约3600元;带动20余户贫困户发展鱼腥草、甘蔗、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户均年增收约4000元。

为进一步扩大芳村扶贫产业园带贫成果,吸引城乡居民来芳村游玩、体验、消费,2020年,当地结合省级美丽乡村创建,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村容村貌,投资约150万元建设中心村污水处理设施、建设1200平方米文化大舞台1座;投资约200万元对园内渠道进行清淤800米、修缮绿化沿河护岸。同时继续扩大园区规模,流转土地100亩种植特色西瓜、甜瓜等瓜果,优化丰富园区品种,提高园区吸“睛”能力,努力打造成山区特色休闲农业田园综合体。

全椒县马厂镇复兴村扶贫产业园

全椒县马厂镇复兴村扶贫产业园是2018年度认定的市级扶贫产业园,占地2368多亩,园区主要种植薄壳山核桃、食用菌香菇、菊花等特色农产品,年销售产值近千万元。园区由全椒县香妃农业专业合作社经营管理,合作社于2014年5月成立,现有会员368人。园区建有农民工培训学校及办公室5800平方米,扶贫驿站及扶贫车间800平方米,农村淘宝站,茶叶制作车间2000平方米,香菇制作车间、加工生产车间2280平方米,养菌棒大棚30个,连栋大棚15800平方米。

合作社入驻园区以来,积极响应党和政府精准扶贫政策,努力带动周边贫困农户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助力解决山区贫困问题。为了让产业园区合作社成员及贫困农户在种植技术上少走弯路,尽快走上致富路,园区成立了科普惠农服务站、扶贫驿站、淘宝网站、农技协等服务机构,免费为成员及贫困户提供薄壳山核桃、菊花栽培、香菇种植技术培训与指导。园区扶贫车间吸纳本地18个贫困人口就近务工就业,人均年收入在2.4万元以上;园区季节临时用工60多人,发放工资70万元;村企联建产业园项目资产收益带动贫困户68户,同时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带动65名农户(其中贫困户19名)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农村淘宝站帮助当地贫困户年代销农产品500多万元,代购农药、化肥、种子等农资30万元左右。

舒城县安徽鹏翔生态农业产业园

安徽鹏翔生态农业产业园是一家集现代农业种植、特色养殖、园林园艺、观光采摘、餐饮住宿、会议接待、户外婚纱摄影、民俗文化表演、旅游休闲度假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项目。园区于2014年启动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2.8亿元;二期的巧克力玫瑰小镇项目已开始动工建设,正在积极打造4A级旅游景区。近年来,园区为推进精准扶贫,建立了产业扶贫基地,通过产业、技术、就业、土地流转和入股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当地一大批群众及贫困户脱贫致富。

一、土地流转带动。目前,园区已流转土地1800亩,其中带动贫困户土地流转27户87.6亩,年提供土地租金5.4万多元。

二、务工就业带动。园区与12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签订就业协议,从事餐厅服务、特色种养等工作,人均年收入均在2.52万元以上。另有40多名贫困户在园区打零时工,日工资70元至200元不等,每人年收入在0.7万元以上。

三、订单服务带动。园区与有一技之长的8户贫困户签订种养协议,发展特色种养业,户均年增收1.3万元以上。

四、金融扶贫带动。通过“四带一自”“三合一自”方式,有效带动73户贫困户开展入股分红,年分红金额21.36万元,户均增收0.3万元。

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特色产业扶贫园区

涡阳县星园街道赵瓦房村位于该县涡南镇、楚店镇与星园街道三个乡镇交叉的位置。全村有10个自然村,耕地面积4551亩,人口3903人,过去以种植大豆、小麦等农作物为主,是个传统的农业村。

一、产业扶贫,多带动。为改变村民的种植习惯,村里通过考察,邀请果树种植能手到村里来发展,流转土地200多亩,建立赵瓦房村特色产业扶贫园区,引导贫困群众与种植大户合作经营,大力发展果树种植。目前,通过示范带动,已有11户贫困户种植了果树。

二、积极谋划,壮经济。为发展好赵瓦村的集体经济,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先后多次组织外出学习考察,通过反复对比和权衡,决定发展日光温室大棚,2019年建设大棚9座,为村集体增收40多万元,村里拿出近10万元给102户贫困户分红。2020年赵瓦房村继续积极争取资金建设阳光大棚,目前已流转土地465亩,筹集资金2000余万元,一、二、三期共建成大棚128座,用来种植芹菜、西红柿等多品种作物,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

三、多方联动,战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赵瓦房村大棚种植的西红柿正处于盛果期,由于疫情来的突然,正处于销售旺季的西红柿一时间销售渠道全部中断。对此,村里第一时间与《我家亳州》平台进行联系,发布信息,同时电话联系市区各大超市,建立赵瓦房爱心番茄群,多渠道平价销售西红柿,彻底解决了该村西红柿的销路问题。

    相关新闻
中科大研制出新型硫化物高效光催化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