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发扬改革创新精神 在长三角一体化中展现滁州新作为
——访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05 08:34:59 责编: 刘东伟

记者:请您谈谈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感受和体会。

张祥安:时隔4年,总书记再次亲临安徽考察,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系列具有重大指导意义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高瞻远瞩、总揽全局,高屋建瓴、引领航向,为我们高质量发展矗立了新航标、确立了新坐标、擘画了新目标,是我省发展史上极具里程碑意义的大事。我们要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深刻理解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重大意义。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指示,为现代化新滁州建设提供了根本遵循、科学指南,指明了方向路径。我们要深入贯彻学习总书记确定的新坐标、明确的新定位、赋予的新使命,以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

当前,滁州上下正掀起学习宣传贯彻总书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的热潮,我们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上来,统一到省委部署要求上来,在政治上、思想上入脑入心,在行动上、工作中落地见效,奋力开创现代化新滁州建设崭新局面,为全省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作出滁州贡献、展现滁州作为。

记者:小岗村是“大包干”主要发源地,滁州一直有着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精神,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滁州市如何继续发扬改革创新精神,当好排头兵、展现新作为?

张祥安:2016年4月,总书记考察安徽亲临小岗时强调要改革开放不停步,这次总书记考察安徽再次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仅是对我省传承改革基因的充分肯定,更是对我们进一步发挥好改革突破和先导作用寄予厚望。近年来,我们坚持“抓小岗促全市”,着力深化各领域改革,多项改革走在全省全国前列。刚刚闭幕的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强调,“十四五”期间要“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改革开放迈出新步伐”等,因此我们会以更大勇气推动更深层次改革,以更实举措推动更高水平开放。

滁州承东启西,是安徽的东大门,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独特优势和潜力空间。当前,滁州的基础条件不断改善、综合实力日益增强、发展环境持续优化、政治生态风清气正,特别是去年地区生产总值和财政收入总量进入了全省第三,提前实现了滁州市第六次党代会确立的奋斗目标,我们正一步一个脚印地把美好蓝图变为现实,努力为加快建设美好安徽作出更大贡献。

当前,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对标总书记指示要求,努力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中展现滁州新作为。

首先,坚定信心、主动作为。目前,滁州经济社会发展与沪苏浙地区仍存在较大落差,但我们有独特的区位优势、空间优势、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历史文化优势等,我们要坚持区域协调发展的辩证法,精准施策、补齐短板,在加快发展步伐中促进相对平衡。

其次,突出重点、大胆突破。我们要抓紧抓实国家《规划纲要》和省《行动计划》59个涉滁事项,全面提速顶山—汊河、浦口—南谯两个省际毗邻地区新型功能区规划建设,积极推进中新苏滁高新区扩区工作,力促“滁宁”城铁等一批互联互通项目早日建成。

近期,我们召开了在全市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动员大会,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高水平对标、高效率承接、高质量融入,对标省外先进、对标省内一流,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奋力打造“亭满意”营商环境服务品牌,为在强化“两个坚持”、实现“两个更大”中展现滁州作为、走在全省前列提供坚强保障。

再次,强化合作、协同推进。进一步加强区域协同发展和优势互补,协同推进长三角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大科技攻关力度、提升城市发展质量、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促进基本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不断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

记者:“十四五”时期即将到来,您对滁州未来发展有什么样的目标和思路?

张祥安:我们要全面对标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准确把握总书记对安徽的新定位、新要求,力求滁州市“十四五”规划体现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契合省委省政府要求、符合滁州实际。

一要把目标谋“准”。聚焦“‘两个更大’‘三大使命要求’”,立足滁州在全省、在长三角的位次,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谋得更加科学、更加精准,把展望2035年远景蓝图描绘勾勒好,把滁州各项工作向更清晰、更准确的方向引领。

二要把思路谋“深”。既要一以贯之把过去好的发展思路坚持下去、发展下去,也要结合新的定位、新的要求,把滁州发展的战略定位、基本思路放在全国、全省大局中来审视,力求把一项项重点任务谋深谋透。

我们围绕“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重大战略、重大领域和重大问题,开展“三个一批”50项重点课题研究,主要是围绕“三重一创”、长三角一体化省际毗邻新型功能区建设、西部大工业基地等未来发展重点,在重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乡区域协调、扩大开放等方面开展研究,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

三要把举措谋“实”。紧密对接国家和省“十四五”规划及长三角等专项规划,尤其是周边合肥、南京等市发展规划,在重大基础设施、科技创新、产业培育、城乡区域协调、绿色发展、扩大开放、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等方面细化到项目,提高规划的前瞻性、科学性、可操作性。去年9月开始,我们初步谋划上报国家和省“三个重大”4批次。

(本网记者 罗宝)

    相关新闻
“商会调解”问诊涉企“疑难杂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