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座谈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国内相关领域专家学者探讨徽班进京的历史意义与当代价值——
从“徽班进京”看戏曲的未来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20 09:11:46 责编: 刘东伟

省徽京剧院近期在北京三庆园演出。(资料图片)

230年前,以三庆、四喜、春台、和春为代表的四大徽班进京献艺,众多名角同城竞技、花雅争胜。近日,由安徽省委宣传部、中国剧协、安徽省文旅厅、安徽省文联、安徽演艺集团主办的纪念徽班进京230周年座谈会在北京举办,来自北京、上海、浙江及安徽等省市的十余位专家学者围绕“徽剧进京的历史渊源”“徽班对戏曲发展的贡献及启示”“京剧和徽剧的传承发展”等展开讨论。

徽班有品质,徽剧要寻根

“徽班的演出活动,拥有鲜活的民间题材和生动朴实的百姓化审美。”众多戏曲艺人进入京城演出,为什么只有徽班蓬勃发展壮大并最终孕育京剧?

中国剧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崔伟认为,徽班是自觉主动地从民间获得艺术的智慧。“为了获得京城观众的认可,当年徽班进京后,在声腔、曲调方面吸收了其他戏曲艺术的长处,进行了创新,更符合当地观众的审美需求。”徽班善于海纳百川、锐意改革,是与会专家学者的共识。安徽省文联一级编剧王长安用“流动”“融合”“造级”概况徽班留下的“无价宝”,阐述徽班对艺术的极致追求。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秦华生则认为,与当代观众共生、与时代同行,声腔与剧目都要创新,并且要培育戏曲领军人物和优秀演员群体。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谈及徽班的重要贡献,认为其一是体现在其领军人物的艺术成就,其二是对剧目的贡献。经过多年整理发掘,业界认为徽班拥有1000多个剧目,现在京剧中与之同名的剧目有600多个。那么,远在徽班家乡的徽剧,能否从这些经典剧目中吸收养分?王长安认为,应当发掘徽剧传统剧目,研究其表演传统与技艺,定位其声腔特色,找到更适合其传播和流传的最佳方式。中国戏曲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傅谨同样表示,徽剧要做好基础剧目的修复,找到属于自己的美学特色。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王安奎则认为,徽剧还要考虑在新剧目的创作中如何更好地和安徽地域文化结合起来。

徽班为当代戏曲发展提供“方法论”

在新时代,当代戏曲艺术如何出好作品?如何赢得观众?需要进行更深入的探索。

崔伟建议,应当严谨尊重传统审美特色与剧种特色,又凸显剧种的当代发展优势。他认为,对于当下徽剧发展而言,题材的古朴与艺术的鲜活并不矛盾,要扬长避短,选择适合的文本题材进行精心的打造。北京京剧院院长刘侗介绍,北京京剧院拥有20多个流派的传人,每年演出800场,多数是源自徽戏的传统剧目,敬畏先贤,是京剧人不能忘却的品质。同时要守正创新,按照艺术规律创作新剧目、创新剧种的生命力,并且要让艺术到群众中去。

“徽班进京为后人留下金山般的富有矿藏,徽班所体现的包容性、开放性、取长补短等精神特质仍然是发展繁荣当下戏曲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中国剧协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陈彦认为,即使是精华集大成者如“国粹”京剧,在与时俱进的发展中,也需要不断完善、推陈出新。同时,任何一种艺术样式,越是臻于完善的境界,越是面临如何突破僵化的现实问题。陈彦谈到,乾隆时期的花部雅部之争,徽班作为花部在竞争外亦有借鉴,博采众佳,花雅兼容,在门户林立中形成了开放风尚。对此,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研究员毛时安同样认为,由徽班到京剧,在方法论上形成值得借鉴和思考的艺术转型模式,即在吸收各剧种要素的基础上,形成“吸纳、消化、综合、反刍”的模式。“花雅之争”实际上代表了时代趣味和古典趣味的矛盾。传统文化要延续生命,首先要吸纳,集不同流派百家所长;其次是消化,从声腔、表演等细节方面形成新的风格,适应新时代、新观众、新审美,才能形成新的艺术魅力。

重新审视徽班进京的意义,就是为当下的戏曲艺术发展提供更多有益的借鉴。多位专家认为,未来,戏曲人应进一步挖掘戏曲的民族品格和美学风格,注重一专多能、多才多艺的优秀戏曲人才培养,同时,要进一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徽班进京的意义溢出了戏曲圈

在四百年的历史中,徽班有着辉煌的艺术创造与贡献,最突出的是它吸纳、融合、磨炼出一个占了大半个中国和五十多个剧种的戏曲声腔——皮黄,孕育了一个伟大的剧种——京剧。但此次座谈会上,专家们也提出了新的讨论命题。“徽班进京的意义和价值,不仅仅在于戏曲方面,它也是中国文化的大事件。 ”毛时安认为,徽班进京的时代,正是中国社会处于动荡与变革的时代。“在大变革时代,中国文化的根和魂如何进一步延展?徽班进京给了我们一个思考——由徽班进京到京剧的诞生,传统文化要延续生命,最重要的是要吸纳和融合。”毛时安认为,徽班从声腔和表演方面对其他剧种进行了有益的吸纳,为传统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启示。因此,徽班进京的意义已经溢出了戏曲。

徽班进京的最大历史意义是促成了“国粹”京剧的诞生。在此次座谈会上,专家们一致认为,同样应该注重徽班进京在其他方面的影响和意义,“从徽班进京到京剧的诞生,是中国文化历史上的重大转型,所以对徽班进京的意义要进行重新评判。”傅谨表示。

本网记者 晋文婧

    相关新闻
见证“十三五”美好安徽建设巨大成就——“‘徽’煌十三五 擘画新蓝图·网络名人安徽行”活动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