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
合肥全面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1-27 08:02:27 责编: 徐文娟

构筑产业平台

11月5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介会在上海举行,来自境外的世界500强及跨国公司及外国驻华使节等与安徽对接合作商机,现场签约项目30个,投资总额279.45亿元。其中,合肥片区高铁新城项目投资总额100亿元。据介绍,自安徽自贸试验区揭牌以来,合肥片区签约项目148个、总投资753亿元,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平台日益规模化。

“要聚焦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经济,全面构建高质量现代产业体系。”合肥市发改委长三角合作推进办公室工作人员打开电脑中的一份方案告诉记者,为深度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今年4月,合肥市发布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重点工作推进方案,谋划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和产业制高点,围绕长三角制造业协同发展规划的制定实施,按照“部分引领、择优承接、共同培育”的发展思路,融入长三角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构筑产业大平台。

在推进一体化发展的产业平台指引下,合肥各县区竞相发力。8月29日,合肥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彩旗飘扬,总投资近300亿元、全省推进灾后恢复重建暨贯彻“六稳”包河区滨湖金融小镇等长三角一体化重大项目集中开园开工,长三角G60办、省长三办、杭州余杭区及省直与合肥市等有关单位负责人参加现场推进会。目前,位于包河区的5G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人工智能视觉产业港(中国视界)启动区、包河区区域经济大脑等新基建项目建设顺利。

“这次集中签约项目均为安徽自贸试验区重点发展的产业,具有发展质量高、示范效应强、行业前景优等显著特点。”10月17日,合肥高新区80个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达308.8亿元,主要集中于智能制造、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

10月29日,中国总部位于上海的美国康宁DPF(重型车辆适用的载体和颗粒过滤器)项目签约新站高新区。随着新站高新区主动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建设,康宁一个又一个新科技项目落户合肥。

“随着自贸区获批建设,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会加速。”合肥市委常委、副市长王文松介绍,今年8月30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成立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合肥片区将重点发展高端制造、集成电路、人工智能、新型显示、量子信息、科技金融、跨境电商、节能环保、服务贸易、生命健康等十大产业。

抓牢人才建设

“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就要加强立体要素保障。”合肥市发改委发展规划处工作人员介绍,根据今年4月合肥制定出台的推动长三角地区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推进方案,目前正在加速推进科创、产业、交通、能源、信息、商务、金融、营商环境、城乡融合、环保、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公共服务一体化发展目标任务,加速布局融入长三角发展“路线图”。

“创新元素、集聚人才,是合肥发展的核心动力。”在11月5日中国(安徽)自由贸易试验区推介会上,王文松表示,合肥正借力战新产业蓬勃发展,加速汇聚各类高技术产业人才。数据显示,目前在合肥从事研发人员比例、每万人专业技术人员数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产业人才方面,集聚了新型显示领域人才2万多人,集成电路从业人员2.3万人,引进集成电路海内外产业人才近2000人。

“将推动合肥与长三角上海、嘉兴、杭州等九城市人才合作范围、合作层面、合作领域、合作机制迈向更高层次。”合肥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社局党组书记、局长吴松保介绍,就在最新人才新政发布的前一个月,合肥举行了第三届长三角G60科创走廊人才峰会,这也是近年来合肥承办的最大规模区域性人才交流会议。

为夯实人才要素保障,今年9月,合肥发布最新人才新政。较之以往的人才租住补贴政策,对重点产业人才提高了补贴标准,取消了落户限制,降低了享受政策的门槛。

为构筑高端人才平台,11月6日,长三角一体化院士服务中心成立仪式在合肥市举行。“整合院士的资源,为各地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提供决策建议、战略咨询服务,搭建沟通平台。”吴松保介绍,根据共同签署的长三角一体化院士服务中心章程,院士将助力建设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长三角区域科技创新高地,提高区域民众的科学素质。与此同时,在成果转化、产学研合作、科技咨询、项目推介、项目论证、科技成果评价、学术交流、人才培养等方面相互支持,为各地的科技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完善政务服务

“一个窗口跑一次就搞定。”在高新区政务服务中心办事的私营业主王先生向记者竖起了大拇指,他申请开办企业的手续,跑一次就办成。

通过“智能审批”改革,合肥高新区商事登记实现开办企业“一日办”、商事登记“一网通”、智能审批“零见面”、个体登记“简化办”、简易注销“当场结”。

目前,作为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和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的重镇,合肥高新区已有超九成事项可以全程网办,审批效率压缩到3.20个工作日。截至今年9月底,合肥高新区市场主体43937户,其中1月至9月新增市场主体7768家,月均新增1000余家。

“这个‘经济大脑’可能比企业自己更了解企业。”合肥高新区科技局负责人指着不断滚动信息的系统终端说,2018年起,合肥高新区在全省率先启动城市经济大脑建设,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服务经济运行、科技创新和企业发展。截至今年8月,法人信息库已入库企业13078户,1.4亿条企业数据信息实现实时更新。随着“经济大脑”服务功能拓展,长三角一体化加速。

“要持续不断加大金融机构的服务力度。”合肥市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合肥继续立足 “长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城市定位,依托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区位优势,依托人才、创新优势,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推进金融、科技的深度融合,为长三角地区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加速发展提供金融动力。目前,兴业银行合肥分行主动将“芯屏器合”“节能环保”行业作为资产构建重点方向,上半年投放制造业贷款91亿元。

去年以来,长三角地区依托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率先开展了政务服务一体化工作。长三角“一网通办”平台由上海、江苏、浙江、安徽共同打造。在充分依托浙江“最多跑一次”、江苏“不见面审批”、上海“一网通办”、安徽“皖事通办”平台建设成果基础上,充分发挥国家政务服务平台统一身份认证、统一电子证照、统一数据共享等公共支撑作用,推动长三角地区政务服务“一网通办”,不断提升政务服务区域一体化水平。

“安徽自贸区合肥片区涵盖合肥经开区、高新区、蜀山区三个区块,是合肥经济发展最活跃、创新资源最丰富、产业基础最雄厚的区域。”王文松说,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进程中,随着各类平台的构筑与夯实,合肥力争成为“优等生”和排头兵。

(本报记者  许根宏)


    相关新闻
匠心打造“中国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