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扫码支付、网上购物、自助收银……数字化时代,购物越来越便利,但也给不少老年人带来一道“数字鸿沟”——
老年人购物能否“乘风破浪”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2-17 09:50:47 责编: 刘东伟

不管是走在商场,还是在菜市场,都随处可见“扫码付款”;大型超市内,人工收银台越来越少,智能化收银成为趋势;手指一点,送货上门,网络购物已走进千家万户……对年轻人而言,这些场景司空见惯,但对于一些老年人来说,却可能是购物路上的“绊脚石”。

数字化时代,老年人购物面临哪些难题?如何帮助他们顺心、安心、放心购物?近日,记者进行了走访调查。

学不会、怕被骗,鲜有“银发族”选择移动支付

家住合肥市蜀山区合作化南路社区的王正芳,每天生活都很规律。“早上6点半起来,锻炼1个小时,再回家吃早饭,然后和老伴一起去买菜。”12月9日,记者见到81岁的王阿姨时,她正准备去买菜,“我们一般都在超市买菜。每次付钱的时候,收银员都会问一句,扫码还是现金,手机里也有钱,但是我觉得扫码支付不安全,不敢用,付现金才放心。”

王阿姨告诉记者,前几年,老两口就买了智能手机,也会在微信上跟舞蹈队的姐妹、家里的孩子们聊聊天,有时候还会收到微信红包,“我每次都把红包里的钱转到银行卡,不会直接使用”。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谈及网络购物、网络支付等涉及财务功能的互联网应用,很多老人有一个共同的担忧——“怕被骗”。

“学不会”也是阻碍老年人触网的一大难题。71岁的安庆市民周萍,去年儿子给她新买了部手机,但是除了打电话、发短信以及勉强会用微信,别的功能基本不会。

“我知道手机可以付钱,在店内买东西,商家也常常建议大家手机支付,不用找零很方便,后面排队的人也觉得付现金太慢了,但是我不会啊,还是付现金好。”对于周阿姨来说,智能手机最重要的功能还是打电话,“有时候也想学学,但是孩子教了一次两次,我很快就忘了,越来越觉得自己‘跟不上’时代了”。

不管是在城市的繁华街区,还是在农村的小卖部里,收款码常常被摆放在显眼的位置。而在大型超市内,人工收银台也越来越少,自助收银设备越来越多。

近日,记者在合肥市蜀山区一家大型超市内看到,半个小时里,使用自助收银的老年人仅有1人,其他都是年轻人。“自助收银能够提高支付效率,也大大节省了人力成本,但是考虑到老年人的使用习惯,我们仍然保留了人工收银渠道,满足老年人需求。”该超市工作人员表示。

宅生活、享折扣,一些老年人尝试“触网购物”

“饺子皮1斤半,猪前腿肉2斤,胡萝卜3斤……”12月10日,家住合肥市经开区的陈阿姨习惯性地点开微信小程序,下单买菜。次日,购买的食品、日用品就将送到固定的取货点。

每天早上送完孙女去幼儿园,再步行到超市买点新鲜肉菜和生活用品,这是年过六旬的陈阿姨之前的习惯。不过,新冠肺炎疫情改变了这一切,由于不能天天外出采购,小区业主群里有人推荐手机下单,超市会派人配送到小区门口。陈阿姨也试着入群,成为网上买菜族中的一员。

新冠疫情加速了社会的全面数字化,也影响了此前“数字经济聚光灯”之外的群体。

阿里巴巴发布的《老年人数字生活报告》显示,疫情以来,中国60岁以上的银发群体加速拥抱数字生活,第三季度老年人手淘月活跃度同比增速远超其他年龄组,高出整体29.7个百分点。老年群体消费金额三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9%,疫情期间消费增速位列第二,仅次于“00后”,消费潜力不容小觑。

“这是我前两天买的鸡爪,超市里17块钱一斤,网上买的两斤才25块多钱。你看,我一下子买了两大箱。看到网上的一些好东西,我就禁不住想买。”这两大箱鸡爪可不是王正芳一个人的,她告诉记者,“我跳舞队的老伙伴们,看到我会网购买东西,她们也想要,觉得网上买东西便宜,所以,我帮着她们一起买。”

在王正芳眼中,网购的魅力除了方便,还有实惠;但线下手机支付一方面鲜有优惠,另一方面陌生的二维码让她颇为担心。“听说过一些二维码有病毒,老太婆怕扫码支付弄错了,网上买东西,孩子们教了我好多次,我也试过几次,还能在付款环节让孩子们帮我付钱,方便得很。”现在,王正芳在网上购物已轻车熟路,“上个月,我在网上花了1000多块钱呢。”

跟王正芳一起跳舞的胡阿姨调侃:“网上能买到便宜的好东西,看到老王买得欢,我也想学着买呢!”

等一等、扶一把,让老年人跟上“数字化时代”

不想做饭,手机上点外卖,很快美食就能送到家;去餐馆吃饭,没有团购软件,可能要多花十几块钱;买运动服,线上专卖店可能比线下实体店要便宜一些……互联网时代,给人们带来了很多便利,但也造就了一条无形的护城河,把一些老年人拦在了城外。

有了电梯也还要有楼梯,装电灯的同时也要备有手电筒。帮助老年人更好适应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生活,除了在技术开发中更加注重其需求和习惯外,在公共政策制定和公共服务方面,也要为无法使用智能手机的老年人提供多元选择和替代方案。近日,记者走访调查发现,对老年人常去的一些购物场所,如没有智能手机导致无法扫码登记健康信息,可以在工作人员帮助下登记身份证、电话、住址等信息;买单的时候,可以选择自助收银,也可以选择人工服务;可以选择现金付账,也可以选择扫码支付。

“社区要构建常态化帮扶机制,把更多资源下沉到基层,提供精准化、精细化服务,建立可持续的数字反哺机制。一方面,社区可以通过定期开展兴趣课堂、技能培训等活动,为老年人讲解各类新媒体使用相关知识;另一方面,建立常态化的志愿服务体系,让社区居家老年人可以通过电话或面对面的方式,寻求志愿者帮助。”合肥市合作化南路社区党委书记王国臣说。

服务意识做“加法”,智能应用也需做“减法”。据了解,2018年2月1日,淘宝上线了“亲情账号”,用户可以通过添加亲情账号,实现长辈的流畅沟通和便捷支付。截至目前,淘宝亲情账号绑定长辈人数已超2000万;今年上半年,为老年人定制的支付宝“关怀版”访问量同比增长6.6倍。

“政府、社会关爱我们老年人,我们自己也要与时俱进,勇于接受和学习新生事物。我80多岁学会了网购,也打算慢慢尝试扫码支付。我相信其他老年人也能破除对新科技的恐惧,逐步融入智能化时代的新生活。”王正芳说。

(本网记者 何珂 吴量亮)

    相关新闻
禽业富农 增收脱贫“插翅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