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日前,国家文物局在北京召开“考古中国”重大项目重要进展工作会,通报5项重要考古发现,其中蚌埠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整体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为目前淮河中游地区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
走进禹墟,探寻淮河流域史前文明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0-12-25 07:50:57 责编: 徐文娟
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鸟瞰图。

■ 本报记者 孙言梅

滔滔淮水绵延不息,孕育举世瞩目的人类文明。蚌埠禹会村遗址考古研究发现,此遗址中的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4100年,整体规模超过18万平方米。作为一处关键时期的关键城址,对其发掘和研究,为揭开淮河中游地区文明化进程提供了重要实物资料。日前,记者跟随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走进禹会村遗址,探寻淮河流域史前文明。

淮河之畔

接续发现文明遗迹

禹会村遗址又名“禹墟”,位于蚌埠西郊淮河岸边,东邻天河,北依涂山。

从蚌埠市区出发沿着206国道一路行进20多公里,便到了禹会区马城镇禹会村。冬日的午后,村庄十分安静。记者在禹会村遗址考古勘探现场看到,工作人员正在探方区域有条不紊地挖掘土层,并对发掘情况进行记录。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领队张东告诉记者,禹会村遗址发现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受到史学界广泛关注。2006年-2011年,禹会村遗址考古发掘项目列入国家文物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先后组织五次考古发掘,发现兼容南北的龙山文化面貌和大量祭祀活动有关的遗迹,发掘者认为这和“禹会诸侯”的历史事件密切相关。

2015年-2017年,考古队又以聚落考古研究的视角规划组织更大规模考古勘探。2017年以来为配合206国道拓宽改造工程,接续展开有针对性的考古发掘。随着一件件文物出土,禹会村地下沉睡数千年的历史面纱逐渐被掀开。一系列的考古表明,禹会村遗址年代跨度经历双墩文化、龙山文化至汉代等多个时期,其中主体遗存年代为龙山文化时期,遗址总面积约为200万平方米。

今年,国家文物局“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重大项目启动,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聚焦禹会村新发现的龙山文化城址进行解剖发掘,主要围绕城址东北角展开。考古发现,北、东城垣现存长度分别为约300米、约600米,西、南城垣已被淮河冲毁。以往发现的大型礼仪性建筑“祭祀台”为龙山文化城址的一部分。考古表明,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年代距今4400年—4100年,面积至少18万平方米,城内分布有密集的人类生活遗存,外围还散布有大量龙山文化遗迹点,是目前淮河中游地区已发现规模最大的龙山文化城址。城垣及内外壕沟环绕的城址结构具有鲜明地域特色,外壕浅而平缓,内壕深而狭窄,除了与堆筑城墙的取土行为有关,也反映了城垣特殊的防水、排水功能。

考古成果

揭秘尘封的历史真相

在蚌埠涂山一带,自古而今流传着“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等古史传说,文献《左传》《史记》等也记录了“禹会诸侯于涂山”“夏之兴焉以涂山”等历史事件。

真实的历史远比史书记载的丰富而精彩。“田野考古就是利用现代科学手段寻找失落的历史真相。史籍中有许多关于大禹的传说和神话,其背景是历史事实,考古学则是从物质史料的角度展现古史传说时代的社会发展。”张东指出,禹会村龙山文化城址内包含丰富的人类生活遗存,城址外围200万平方米范围内龙山文化遗迹散布,反映龙山时代淮河中游地区人口加速增长和集中化的社会背景,也是淮河流域史前城市化的记录。龙山文化城址的出现很可能反映了史前涂山氏族群或涂山氏国社会发展的鼎盛阶段。

日前,在蚌埠市召开的禹会村遗址考古新发现暨史前城址考古方法学术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禹会村遗址聚落考古新发现推动了对禹会村聚落演进及内涵的认识,涂山南麓淮河东岸的台地上适宜人类居住,自双墩文化时期就有人类定居生活,龙山文化时期聚落发展达到鼎盛。禹会村龙山文化遗址作为探索淮河流域文明化进程的重要案例,目前的考古发现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和“考古中国·夏文化研究”等重大课题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此外,古史文献中有许多关于“禹会诸侯”和“禹娶涂山”的记载,这些历史记忆背后反映了淮系族群早期发展的重要信息,禹会村遗址所处的龙山时代恰恰是探索古史传说时代考古学研究的关键时期。禹会村遗址的考古新发现也为古史传说时代的历史学研究提供了新资料和新视角。

遗址公园

传承中华千年文脉

今年5月,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项目正式开工,这也标志了蚌埠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创建工作正式进入实体建设阶段。

“充分挖掘历史遗迹的文化内涵和时代价值,对于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意义非凡。”蚌埠市文旅局文物科科长郭全告诉记者。2017年,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被列入第三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今年2月公园规划方案通过审核,并于5月开工建设。

根据规划,禹会遗址公园项目计划总投资约17亿元,建设包括遗址博物馆、游客中心、生态农业、公众考古体验设施等内容,聚力打造集文物保护展示、生态涵养、文化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公园,并将和涂山风景区、天河风景区串点成线,形成蚌埠城市西部的重要景区集群,推动城市文旅产业战略发展。

为保障禹会遗址公园建设如期完成,蚌埠市多次组织召开建设协调会议,并在资金保障、人才引进、科研支撑等多方面推出有力举措,组建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全面推进遗址公园建设工作。目前,龙山文化遗存保护修缮项目2号区考古探方还原展示工程基本完成,1号区祭祀台基还原展示工程正在推进。

“项目建设将大力推进国内外对我国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学术研究,特别是推动夏代早期文明研究,揭示淮河流域古代文明演进过程及淮河流域在华夏文明多元一体化起源过程中的作用。”张东说,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将以禹会村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为契机,揭示龙山文化城址的地下埋藏状况,通过城垣、城门和壕沟水系等结构信息初步厘清城址的布局,重点解决城址的始建、使用和废弃年代,并选择城址外围遗迹的发掘,揭示整个聚落的有机联系。

“淮河流域文明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淮河文化遗产见证了淮河文明生生不息的发展历程,今天我们深入挖掘淮河文明的时代价值,讲好‘淮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项目建成后将全面充分展示蚌埠市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塑造蚌埠城市精神、建设文化强市、打造全民族的族源记忆及精神家园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禹会村遗址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管理处主任王海军说。

(本文图片由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安徽队提供。)

    相关新闻
【榜样】奔跑在创新路上的“通信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