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藏在文物里的“虎 ”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1-28 08:38:02 责编: 徐文娟
酱釉虎头枕。    龙虎纹鼓座。    白玉螭虎纹环。

十二生肖寅虎值岁。虎年新春即将到来,由中国文物报社、安徽博物院主办,安徽工艺美术学会协办的“虎虎生福——2022壬寅虎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在安徽博物院展出,很多“虎文物”实物展品集体出镜。在江淮大地上,从“虎文物”到“虎文化”,你了解多少?

青铜器上的虎, 堪称历史文化符号

国宝级文物商龙虎纹青铜尊,是时代最早的表现“龙虎争霸”之图景的青铜器,出土于安徽阜南,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安徽地区出土的商周青铜器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文化、精湛的工艺以及鲜明的特色闻名全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阜南商墓、屯溪越族墓、皖西群舒墓、寿县蔡侯墓和寿县楚王墓出土的青铜器。它们分别反映不同的文化特征,时空跨越千余年,与中国青铜时代的兴衰相始终。中原文化、吴越文化、楚文化、群舒文化在这里互相交流、影响、吸收。尊是古代的一种盛酒器,在商代和西周最为流行。商龙虎纹青铜尊,高50.5厘米,口径44.9厘米,器肩部饰三条曲身龙纹,圆雕龙首,探出肩外;腹部以云雷纹为地,装饰三组虎食人纹;圈足饰饕餮纹。商龙虎纹青铜尊制作工艺精湛,花纹线条洗练,是商代青铜器中的精品。据专家介绍,商龙虎纹青铜尊上的龙纹与虎纹,是独特的纹饰,堪称“狞厉之美”,是研究当时社会历史的文化符号。

龙与虎皆为远古崇拜的图腾,安徽博物院“八大镇馆之宝”之一的龙虎纹鼓座,据考证则为春秋时期钟离国君的自用之器。鼓座上沿四周运用高浮雕的手法塑有怒吼的猛虎与独角翘立的游龙,造型奇特、体型巨大,气势不凡。据介绍,全国发现的建鼓座实物屈指可数,该龙虎纹鼓座的虎头造型构成元素与部分结构仍未摆脱殷商的图式风格,但其整体造型又形成自身独有面貌,从装饰风格可推断该地域文化的融合。

玉器中的虎,映照千年技艺之美

据专家介绍,在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中,已出现了老虎的形象。凌家滩遗址是我省唯一入选“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单的大遗址,凌家滩出土的精美玉器享誉世界,大批丰富多彩的玉璜中就包括极具考古价值的虎首璜。据专家考证,虎首璜是一种兵符,是调兵和结盟的信物,凌家滩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包括虎首璜在内的一大批玉器的出土,则佐证了迄今所发现的中国史前第一个玉文化高峰。

春秋时期玉器盛行,其中虎造型尤其受到偏爱。造型繁复、纹饰精美、层次清晰,春秋时期的琢玉风格,显示了当时玉雕工艺的技术水平。如安徽博物院的春秋伏虎状玉虎,展现虎的气势和玉的柔情。据介绍,春秋玉器是在西周晚期的基础上继续发展而来的,在器形品类方面,属于工具和礼器的玉器已经逐步退出历史的舞台。

中华大地上的玉文化,绵延数千年。安徽博物院另一件馆藏元代文物虎钮玉押,呈卧虎状,高2.7厘米,边宽3.5厘米,印面为正方形,画押突起,剔地阳文,画押字边与印体呈直角状。据专家介绍,押是一种符号,在文书、契约上签名画押,表示个人的承诺。此件玉器中的老虎形象,早已没有了“狞厉之美”,“猛虎”变身“萌虎”。

在安徽博物院,还藏有明代的青白玉螭虎纹双耳杯、青白玉螭虎纹爵杯、螭虎纹玉龙钩,清代的碧玉螭虎纹韘、碧玉双螭虎耳鼻烟壶等文物,每一件都精美绝伦,给人清新的艺术享受。几千年来,制玉工匠们以自己的创造精神将玉石与题材的融合呈现发挥到极致。

以“虎”为饰,走进美好生活

除了青铜器、玉器中虎元素极其丰富,虎元素也出现在其他各种文物类型当中。如芜湖市博物馆收藏的宋代龙虎纹菱形镜、安徽博物院收藏的汉代四乳龙虎纹铜镜。西汉末期,铜镜渐渐走向民间,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铜镜制作精良,形态美观,图纹华丽,是中国古代青铜艺术文化遗产中的瑰宝。从汉代到宋代,同样是以龙虎纹为题材,宋代铜镜中增加了人物形象,构图中一人以虎为坐骑,形态悠然。不同历史时期的铜镜制作偏爱使用不同的装饰题材,从神兽汇集到现实生活场景,一面小小的铜镜,藏有审美变迁的大乾坤。

清代“绣虎”虎形墨,亦是安徽博物院一件颇具特色的藏品,墨作虎形,一面饰虎皮纹,一面平素。据介绍,三国时期,曹植才华卓绝,号称“绣虎”,“绣”谓其词华隽美,“虎”谓其才气雄杰。因此后世通常以“绣虎”称擅长诗文、词藻华丽者。以虎之形象入文房用具,也经常出现。安徽博物院还收藏有一个清代徽州虎头木雕,以虎形入木雕,在徽州木雕中较为常见,表达着人们向往吉祥幸福的祈佑观念。

酱釉虎头枕、白玉螭虎纹环、木变石虎、伏虎尊者像……本次展览中,还呈现了更多不同历史时期以虎为题材的文物。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虎自古被视为象征勇气与力量的瑞兽。千百年来,国人素仰虎的勇猛、威仪,崇虎、尊虎,将虎列入“十二生肖”,并将虎的形象倾注于服装服饰、建筑装饰、饮食器具、文物艺术品等诸多生活元素之中。从贵族礼器到世俗器具,“虎”最终从自然界走入历史文物、走进民俗生活。

“虎文物”特征的嬗变,从一个侧面展现了中华文明史进程的瑰丽与壮阔,展现了民族审美的融合与传承,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记者 晋文婧

(本栏图片均为资料图片)

    相关新闻
文化进万家 非遗过大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