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安徽新闻网 > 要闻
随着数字乡村建设的深入推进,广大农村地区生产生活方式和基层社会治理方式正在发生深刻变革。记者日前走进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数字乡村省级试点县蒙城进行探访——
乡村振兴 加“数”前行
来源: 安徽新闻网-安徽日报 2022-08-30 09:11:32 责编: 刘东伟


8月25日,位于怀远县的省农垦龙亢农场利用农用植保飞机实施水稻“飞防”作业。通讯员 李峰 记者 孙言梅 摄

手机成了“新农具”

——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各地涌现出一大批特色种养业。那么,优质农产品如何畅销各地?

“各位亲们,还剩最后几只,要买的赶紧下单啦!”每次直播,侯付强的直播间都是人气爆棚,订单源源不断。

侯付强是蒙城县三义镇三塔村脱贫户,从最初的家庭养殖肉鸽开始,慢慢建成如今的300平方米肉鸽养殖基地。

“疫情对养殖户影响很大,不过得益于新的销售模式,我的生意不仅没受到影响,而且规模越来越大。”侯付强告诉记者,过去的优质农产品乏人问津,如今不少农民拿起手机,把直播变成了“新农活”,农副产品销售阵地也从农贸市场“搬”到了网络上。

侯付强通过直播不仅解决了肉鸽销售难题,还将客户群体从蒙城扩展到全国各地。“通过网络直播,肉鸽年销售额七八万元。”侯付强满意地说。

在蒙城县,越来越多的农民和农产品因“网”而变。

2020年以来,蒙城县加快国家级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建设步伐,以电商培训、企业孵化、电商助农为载体,通过助推农产品上行带动农户增收、就业、创业,促进线上线下融合。

据蒙城县商务局局长张运雷介绍,该县利用“互联网+直播”模式,打造“蒙城好物”公共品牌,通过本土主播直播带货、短视频营销等电商模式,推广五洲牛肉、张冠西瓜子等特色农产品,已培育直播账号39个、主播51名、“蒙城好物”品牌推荐官16人。

去年以来,蒙城县开展直播8254场,吸引消费者观看1956.18万人次,同比增长4347.4%,参与直播的商品实现网络销售额11660万元。

蒙城县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并不是简单地将其当成网上销售和网上购物渠道,而是把它打造成助民增收、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加速器”。

该县重点围绕农村电商示范镇、示范村、示范企业、示范品牌,大力培育农村电商企业发展典型,推动农村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电商化升级。

目前,蒙城县已培育省级农村电商示范镇8个、省级农村电商示范村30个、省级农村电商重点企业7家、省级农村电商品牌7个、省级电商示范网点8个。

政务服务“搬上网”

——当前,数字政府建设如火如荼。那么,如何缩小城乡“数字鸿沟”,让广大农民跟上数字时代?

“营业执照拿到了吗?”

“拿到了,两天时间就寄到家,效率太高了!”

近日,在蒙城县许疃镇王老村党群服务中心,村民卢四军和村干部说起前几天办理营业执照的事,感叹“数字政务”带来的好处。

卢四军今年返乡流转了500多亩土地。不久前,他来到村党群服务中心,咨询如何注册家庭农场,村干部当场就为他在政务服务网填写资料,成功申请到营业执照,而且包邮到家。

“数字政务”的便利性,让卢四军对农村的营商环境有了新的认识,更坚定了他返乡创业的决心。

作为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县,蒙城县积极推动“数字下乡”,加快互联网与政务服务融合,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目前,该县2.3万余个政务服务事项,已全部实现网上办理。

蒙城县在推广“互联网+政务服务”的同时,还加强帮办代办服务体系建设,深化细化帮办代办服务范围。针对基层群众办理频次较高、反映集中的问题,梳理出25个为民服务重点代办事项和80岁高龄津贴申请、退休认证、老年公交卡等便民服务事项,打造全新的政务服务模式。

“大娘,事情办完了,放心吧。”在许疃镇土桥村,网上办事代办员李真对办理80岁高龄津贴认证业务的村民王金娥说。

“过去,老年人想办理高龄津贴认证可没有这么容易,需要去镇政府、县民政部门办理,或者由村里的民政专员对老年人进行拍照,再逐级上报。”李真说,现在只要通过网上办事平台,就能轻松完成。

蒙城县数据资源管理局局长孙智慧告诉记者,2021年以来,已累计帮助群众代办事项超过30万件。“通过推动‘数字下乡’,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建设,既方便了群众办事,又提高了政府效能。”孙智慧说。

健康服务“更智慧”

——与城市相比,农村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存在更多的“短板”。那么,如何更好地实现“数字惠农”?

近日,在蒙城县庄周街道后娄村,村医孙伟来到村民李克友家中,为他检查身体。

孙伟拿出一部手持移动设备PAD,输入李克友的名字,将检查结果详细录入“智医助理”APP,然后保存起来。

对孙伟来说,“智医助理”不仅仅是个记录医疗信息的手机APP,还是一个医疗辅助诊疗平台,具有辅助诊断、医学知识检索、慢性病智能管理、远程视频等强大的功能。

卫生室村医是农村医疗健康的“把门人”,但由于医疗水平相对有限,在对疑难杂症的诊断上还不够精准。

据孙伟介绍,“智医助理”能为几百种疾病提供辅助诊疗。在辅诊过程中,医生完成病人主诉、现病史、症状及门诊电子病历后,只需点击“AI辅诊”按键,系统便会自动给出病情诊断以及用药、检查等针对性建议。

此外,对一些难以诊断的病情,乡村医生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功能向镇卫生院、县级医院等上级医疗机构寻求帮助。

“以前去镇上和县里的医院看病,都是子女们开车带着去,每次去就要折腾大半天。”李克友说,现在有了远程医疗,看病不用东奔西跑,而且花费更少。

据蒙城县卫健委副主任张春学介绍,该县利用400万元民生工程项目资金,建成覆盖全县26个乡镇卫生院、297个村卫生室的智能辅助诊断系统“智医助理”。目前,“智医助理”已经成为乡村医生的好帮手。

“互联网+医疗”让城乡共享优质资源,为广大村民健康保驾护航。2022年以来,蒙城通过辅助诊断276.39万人次,智能慢性病随访50.9万人次。(记者 武长鹏)

·记者博客·

加快数字乡村人才建设

无人机、物联网、直播间……一个个新事新词在广大农村雨后春笋般萌生。数字时代,充满“土气”的乡野正发生嬗变,越来越具有“科技范儿”“现代范儿”。

数字乡村,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也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内容。建设数字乡村,构建“数字生态”,需要“软硬”兼施,多管齐下。当前,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网络基础硬件有了较大改善。相比之下,人才队伍等软件还存在“短板”。因此,加强数字乡村人才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强化科技智力支撑。乡村振兴是国家战略,必须建立数字农业农村科技创新团队。要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作用,推动政府、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社会团体等合作,协同参与信息基础设施、公共支撑平台、数字应用场景等建设,构建全国农业农村大数据“一张图”,培养造就一批该领域的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管理团队。

加快地方人才培育。数字乡村建设需要跨界复合型人才。要加大培训力度,发挥“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官等驻村党员干部作用,提高数字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管理服务智能化;发挥新型经营主体的应用示范作用,促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加速农业农村数字化转型。

提升农民数字素养。数字乡村建设的成效,最终取决于广大农民的数字素养。要吸引外出务工人员回乡发展,加大对在乡青年的培训以及对中老年群体的帮扶,尽快缩小“数字鸿沟”。要通过智慧农业、农村电商、智慧医疗、智慧治理等场景应用,让广大农民在共享“数字红利”中逐步跟上时代步伐,推动乡村振兴加“数”前行。(邹宝元)


8月29日,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工作人员通过网络监控设备,观看各村(社区)工作进展情况。 记者 柏松 本报通讯员 唐倩 摄


8月25日,黄山市徽州区西溪南镇铁皮石斛种植基地内,工作人员在查看石斛幼苗生长情况。该基地利用温室大棚智能监控系统,实现田间数据和生产过程可视化监测管理。 记者 潘成 摄


近日,蒙城县庄周街道后娄村村医孙伟(右)借助“AI辅诊”,为村民检查身体。记者 武长鹏 通讯员 李鹏 摄


酥梨品质 “掌上操控”

记者近日走进砀山县良梨镇“一号梨园”,只见智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正对风力、风向、光照、温度、湿度、土壤墒情以及二氧化碳含量等进行自动监测。监测数据实时传送至网络平台,再反馈给果园管理者,并提供操作建议。

“这个智能数据采集记录设备可以实时向管理者的手机推送数据,管理者可进行远程掌上操控。”“一号梨园”负责人说,轻松按键即可查看果园各个角落,还可使用智能遥控技术,进行施肥、浇水、喷药等果园管理。

管理者还可通过物联网请农业专家“远程会诊”,专家线上查看果树生长环境数据、视频图像等信息,远程诊断果树长势及病虫害情况,提供生产管理建议。今年以来,“一号梨园”通过土壤改良、生物防治等措施,进一步提高了酥梨品质。

砀山县整合现有农业数据和应用资源,开发数字化应用场景,打造梨产业互联网平台,推动酥梨产业全周期数字化管理。

目前,已完成梨园低温霜冻防护、渗灌系统建设、土壤质量提升、病虫害生物防控4个场景设计开发,通过平台实现梨园信息标准化管理,以及灌溉、防霜冻等自动化生产操作。

砀山县还开发应用农产品质量监管、农业投入品追溯监管等信息平台,通过引入区块链技术,形成砀山商流链,为水果产品颁发“身份证”,实现产品生产端口全程数字化。果农通过数据上链,实时更新水果产地信息、生产过程、农残检测、物流跟踪等数据,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信息可查询、质量可追溯”。(记者 何雪峰

平台赋能 农旅融合

8月26日,家住合肥市政务区凯旋门小区的戴玲打开微信小程序“马郢数字乡村”,点开“我是游客”一栏,便看到马郢村卡通电子地图,了解该村3条推荐游玩路线。

“现在做好攻略,周末就可以走起。”戴玲说。

作为我省四个国家级数字乡村试点县之一,2021年,长丰县投入300万元,重点做好杨庙镇马郢村数字乡村示范点建设。今年4月,“马郢数字乡村”平台开始试运营,“网红村”终于落户虚拟数字世界了。

“‘农旅结合’是马郢村的重要特色,马郢数字乡村建设既服务于村民,也服务于游客。”“马郢数字乡村”项目开发负责人金洲告诉记者,游客游玩前,通过“马郢数字乡村”微信小程序,可以了解马郢网红打卡点、游玩项目、特色美食、游玩线路和住宿推荐。游玩中,游客可以利用小程序提供的详细导览图,一键导航至具体游玩场所、公厕、停车场等。游玩后,“马郢数字乡村”还为游客提供线上商城,即使离开马郢村,也能购买到这里的绿色农产品。

“马郢数字乡村”平台不仅方便了游客,还让村管理服务更加及时。

景区的3个当家塘安装了防溺水视频监控系统。路灯报修、垃圾催运、水电气和厕所报修等,村民都可以通过手机进行一键上报。村里还安置了十几个智能垃圾箱,垃圾箱快要装满时,监测系统会自动向保洁员发送请求清理的信息。

“数字乡村建设带动乡村振兴,我们的日子会越过越红火。”马郢村党总支书记毕玲莉告诉记者。(记者 丰静


“云端”治理 高效便民

8月26日,在滁州市南谯区章广镇社会治理智慧中心,记者看到屏幕上清晰地显示智慧党建、产业兴旺、乡风文明等内容。章广镇党委书记储海军正利用数字乡村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在“云端”对全镇重点村组、重要路段、水域进行日常巡查。

“我们通过监控发现有破坏人居环境、损坏公共设施等行为,会第一时间通知村组干部进行劝阻、整改。”储海军告诉记者,该镇11个行政村建成了应急管理系统,实现了联防联控。

作为省级数字乡村试点镇,章广镇积极探索基层数字化治理新模式,用数字化、智慧化手段推进“自治、法治、德治、智治”四治融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数字治理平台还为该镇公车管理提供了一个智慧监管渠道,全镇公务用车的用车人、用车事由、车辆运行轨迹、里程等一目了然,为公务用车提供了智能化管理。

“我们通过数字化物联网技术应用,实现对果园的远程监控和精准化管理。”章广镇元松村精品水果产业园负责人马鹏告诉记者,数字化管理平台将传感器监测的数据同水果长势、采摘情况相结合,获取并分析气候、土壤、水肥与水果产量之间的关系,根据数据指导生产,有效提升果实品质。

近年来,章广镇建立智慧农业管理平台,将精品水果产业园和香菇产业园两个项目与管理平台连通,通过手机APP,对农情数据进行远程实时监控,实现“一键式”智能感知、智能分析、智能控制,提升农业生产精准化、智慧化水平。(记者 罗宝 通讯员 杜陈陈

直播带货 农品“破圈”

“我们采用‘线上先下单、线下再备货’的运作方式,提高了库存周转率,减少了资金压力。”8月26日,记者走进淮南市八公山区山王镇李咀村,安徽聚满仓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杨海荣一边忙着发货,一边说。

2021年,山王镇被确定为安徽省数字乡村试点。一年多来,该镇已建成数字乡村管理平台,重点打造农技云服务、乡村旅游及特色农产品等项目,搭建农产品销售与电商采购的空中桥梁,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

近年来,淮南市加快构建引领乡村产业振兴的数字经济体系,构建适应城乡融合发展的数字治理体系,以数字乡村基础设施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发展、数字治理能力提升等举措,打造数字乡村。

日前,淮南移动公司与田家庵区曹庵镇达成数字乡村合作意向,为4个试点村提供数字电视,搭建数字乡村云平台,不仅满足了村民的需求,也满足了当地政府综治、安防、创卫等需求。

毛集实验区特色农产品销售也通过数字赋能顺利实现“破圈”。

毛集实验区中心社区居民朱楠楠开了一家智能花店。她告诉记者:“美团下单、数据分类,花店高峰期每天销售240多束鲜花,再也不愁销路和销量了。”

“八公山区山王镇的试点工作已经取得初步成效。”淮南市数字乡村建设相关负责人余其龙告诉记者,到2025年,该市将实现乡村4G深化普及、5G创新应用,培育形成一批叫得响、质量优、特色显的农村电商产品品牌。(记者 柏松 见习记者 张彩莉


    相关新闻
安徽:“红色引擎”激活乡村治理“一池春水”